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1)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2)

最近“神兽”一词在微信群中非常火爆,经常听见有八零、九零后的家长说:“你家神兽最近在家听话吗?”“你家神兽吃饭怎么样”等等,也常看见老师在群里发帖,招呼孩子们返校:“欢迎神兽们回笼!”显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们的未成年孩子多了一个网络昵称“神兽”。那么八零、九零后的家长们为何突然把孩子称为“神兽”呢?或者“神兽”怎么突然成了指称孩子的流行语呢?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3)

原文 :《流行语昭示孩子的成长过程》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甘莅豪

图片 |网络

原型思维依旧影响现代人类

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观点解释“神兽”的来源。第一种,从“神兽”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读。在“百度知道”里面,网友们针对“为什么小朋友叫神兽”问题评选出了最佳解读:大多数小孩子活泼、爱捣乱,有的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沉迷于手机,或不服管教,家长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既疼爱,又惹不起,所以无奈地称呼孩子们为“神兽”。第二种,把孩子比作“四脚吞金兽”。不少家长发现有了孩子以后花钱如流水,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都长着一张吃钱不眨眼的脸,就像吞金兽一样,有进无出。第三种,认为“神兽”指前几年网络流行的一些神奇动物,孩子也像这些动物一样惹人喜爱。

这些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还不足以解释为何“神兽”这个词语能够突然流行。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4)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具有一些典型的“原始意象”。这些“原始意象”和人类的原始思维密切相关。

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这本书中对原始思维进行过系统论述。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一种和逻辑思维完全不同的特殊思维,是一种直觉、情感的诗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集体中世代流传,具有大量的神秘属性,表现出强烈的信仰性和情感性。在此基础上,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象征主义哲学”,以及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学说”,也都认为不能忽视人类的这种思维方式。弗雷泽在1890年出版的《金枝》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在科学时代,人类的高级思维中仍然保留着巫术、宗教思维的某些痕迹。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有很多宗教、神话、文学和图腾的原型思维依旧在影响着、控制着现代人类的观点、态度、情感和舆论等。弗莱在1957年出版的《批评的解剖》书中也指出很多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某些意象和人物类型,这些意象和类型都暗合了某种集体无意识持有的神话原型。通过对这些原型分析,就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好的分析、阐释和评价,开辟文学研究的空间。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5)

“神兽归笼”:凸显家校结合教育模式

其实,不仅文学作品,流行语“神兽”也可以用原型理论来分析。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6)

原始意象必须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原始性,一个是模式性,是指我们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在反复遇到、具有共通性、永恒性的事物。

“神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其在各种宗教仪式、图腾壁画、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都被反复使用。

首先,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个神兽都是中国人必须供着且不好惹的主。

其次,中国有很多和神兽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等等。

最后,中国还有将孩子和“神兽”联系起来的隐喻传统,比如把孩子比喻成麒麟或者凤凰,希望孩子有出息叫“望子成龙”,男孩和女孩结合在一起叫“龙凤呈祥”。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7)

在这些意象中,和当下语境“神兽”流行语含义最密切相关的恐怕要属文学作品《西游记》了。在《西游记》中有两种类型的“神兽”。一种是取经的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和白龙马。唐僧前世是一个知了,后修炼成佛祖二弟子金蝉子,因不认真听课,被佛祖贬到东土转世;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投胎变猪;孙悟空是吸收天地之精华的灵猴,因大闹天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沙和尚则是卷帘大将,因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入流沙河中靠吃人为生;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因纵火烧了玉帝赏赐的夜明珠被贬,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而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另一种是阻拦取经的、偷偷下凡的各路神仙坐骑、宠物和童子,比如文殊菩萨的青狮、普贤菩萨的白象、观音菩萨的金毛犼、给弥勒佛司磬的黄眉童儿,等等。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8)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流行语“神兽”首先暗合了《西游记》中的第一种类型的神兽意象。华东师范大学方克强教授1990年在《文学争鸣》杂志发表的论文《西游记的“成年礼”》中,提出《西游记》具有“儿童犯错——严酷考验——成年命名”的这一类文化原型模式。他认为《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和远古的成年礼仪式具有一种深层的意义重合,有同构关系。从原型视角看,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和白龙马在心理年龄上都是尚不成熟的儿童。他们都犯了儿童式的错误,显示出心智上的不成熟,必须在神仙和佛的管辖和指导下,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经过种种仪式性的考验才能够最终修成正果。从这点看,流行语“神兽”所指称的孩子们正像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唐僧、猪戒、孙悟空、白龙马和沙和尚”,在成长过程中经常犯错,但是本质良好,悉心指引,必成正果。而老师和家长自然就扮演了《西游记》中“神、佛”的角色,他们苦口婆心,设定剧本,规划未来,保佑孩子们顺利取回真经。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9)

其次,流行语“神兽”还可以暗合《西游记》中第二种类型的神兽:阻挡唐僧师徒取经的“神兽”。它们其实都是各路神佛家中的一员,具有三个方面特征:第一,它们要接受神和佛的管辖和教导;第二,它们常常不服管教、调皮捣蛋和偷偷下凡;第三,这些调皮捣蛋的神兽时刻都有神佛护佑着。不像那些惨死在孙悟空金箍棒下的野路子妖怪,它们即使犯了再大错误,菩萨、神仙也要保护它们,无奈而心痛地将它们收回去,好好调教。总之,这种神兽“回归调教”的情节虽然和前一种“成长仪式”不同,但是却和从古到今人类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非常类似。后疫情期间,家长、老师们把放假后孩子们重返学校接受教育的行为称为“神兽归笼”,不能不说和此原始意象密切相关。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10)

最后,如果把这两种神兽合起来看,整个《西游记》就是这两种类型的充满孩子气的“神兽”互相协作和斗争的过程。而神佛合作就是老师和家长合作对这些“神兽”进行规训和管教的过程。流行语“神兽”通过隐喻在潜意识上激发了老师和家长们头脑中的各种《西游记》中的原型意象,不仅暗示了孩子们多样性、斗争性和合作性的特征,也凸显了当今家校结合的教育模式。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11)

总之,“神兽”这个流行语赋予了当今孩子们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兽性。兽是本能所控制的生物,神是纯粹的精神体,而人是夹杂两者之间、受制于本能而又追求精神存在的生物。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从兽到神的过程,是一个从调皮捣蛋到遵守社会秩序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规训身体到规训精神的过程,正如钱钟书在《人-兽-鬼》中所写:“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也许我们还可以为钱钟书添加一个注脚,神也只是规训后的神仙。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8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万象 | 探秘网络文学与资本、平台的“相爱相杀”

万象 | 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给孩子多一点想象空间

万象神兽敦煌系列壁纸 万象神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