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圈中,一直盛行这样一句话“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

从艺40年以来,周星驰以其极具个人特点,无厘头式的喜剧风格,登顶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巅峰,成为华语影坛泰斗级人物。无论是80、90年代作为演员,还是千禧年之后作为导演,“周星驰”这三个字已然成为电影票房的象征,成为中国喜剧的文化符号。

画家莫拉维亚曾说:“名望就意味着孤独,它仿佛商店橱窗里陈列的水晶,被安置在那里展览”。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

在与柴静的一次采访,结束时星爷说了一句“谢谢你啊”!短短几个字,让人热泪盈眶,一声“谢谢”诉尽了星爷从艺路上的艰辛不易,也表露出那份被难得理解的感激之情。

是啊,璀璨星河,砥砺而生的周星驰,又何尝不感到孤独呢?

一、贫民窟里的“怪小孩”

周星驰的童年,并不十分快乐,甚至有些凄苦。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

上世纪50年代,母亲凌宝儿随着香港的移民潮,从广东来到香港发展。师范大学毕业的她,也算是个文化人。

奈何大陆妹人生地不熟,到处受限,遭人欺负。不得已之下,凌宝儿很快嫁给了上海移民的男人,两人搭伙过日子,希望能在香港安定下来。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4)

1962年,凌宝儿生下儿子周星驰,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一家五口住在香港九龙的贫民窟,十几平米的笼屋里,上下三层的架子床,成为家里最奢侈的家具,日子也过得相当艰辛。

小时候的周星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十分怕羞。在母亲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榆木疙瘩”,出门总要藏在母亲身后,捻着衣角才敢往人群里走。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5)

架子床的第二层,是周星驰玩乐最多的地方,在狭小的空间里,他最喜欢托着腮,看着对面楼里,每户草根阶层的市井生活,旁观到的一切,日后很多都在他的电影中出现,而他最早的英雄崇拜,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父母毫无感情的婚姻,也注定了悲剧的收场。7岁那年时,因为父亲出轨,母亲选择了离婚,独自抚养三个孩子。

而破碎的家庭,让周星驰更加的内向自卑。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的他,常常在学校里被欺负,被推倒在地时,他总希望自己突然变成英雄,变得强大。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6)

所以他的电影总也带着些小人物的”英雄情结”,比如《九品芝麻官》里小县令对抗强权为寡妇戚秦氏沉冤得雪。

离婚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父亲只负担房租,不支付孩子们的生活费,母亲凌宝儿一人扛起了这个家。

她经常兼顾4份工作,在小学当老师,在医院做护工,去饭馆洗碗,还为钟表店打杂,常常累到深夜才回家。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7)

即使如此,性格要强的凌宝儿,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多受一分罪,饭桌上依旧坚持一周两顿肉,逢年过节,尽力为孩子们添置新衣服,不愿意他们穿得落魄。

母亲对周星驰有着极深远的影响,这在后来他的许多电影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8)

比如《西游·降魔篇》里的段姑娘,《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还有《喜剧之王》里的柳飘飘,她们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个性刚强,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牺牲一切,会与众不同地爱上貌似悲惨的人物,哪怕最后付出自己的性命。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9)

深陷泥沼,满身污秽,如臭虫蝼蚁一般,在阴暗的角落里苟延残喘,当一束光照进现实,那便是全部的希望。

周星驰的希望,就是那次意外走进电影院,看完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之后,他哭了,而成为像李小龙一样的功夫英雄,是周星驰一生做过最大胆的梦。

尽管旁人听起来觉得很可笑,他却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这个梦。

二、“暗无天日”的跑龙套时期

“李小龙先生是在我心中,永远浩气长存的最伟大的武术家”,周星驰如是说。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0)

对于李小龙的痴迷,围绕了他的整个学生时代。为了能够成为功夫英雄,周星驰为自己谋划了一套练功大法,他每天用炒熟绿豆来练铁砂掌,当手被练得像老人一样粗糙时,他被母亲呵斥住。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1)

后来,他又央求母亲为他买个沙包,每天看电视模仿李小龙的一招一式,练习拳脚。在他的苦练之下,身上倒是有些傍身的功夫,可是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2)

中学毕业后,周星驰开始出来打工,先后干过电子厂工人和茶楼跑堂,见识了更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也遭受了无数的冷眼和欺负,这也成为他日后电影里的原始素材。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3)

为了能够练好功夫,他一次性打了几份工,用挣来的300块钱,来到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淳梁开的武馆,开始学习咏春拳,正式成为李小龙的师侄。

然而,武馆学习一个月需要100元的学费,在坚持了3个月之后,周星驰因无力支付学费而离开武馆,而这期间,周星驰的武功有了质的提升。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4)

著名武术指导元彬曾经说过,甄子丹不一定能打过周星驰,拳王周比利也曾说,周星驰虽不是专业的武打明星,但他的实战很能打,实力不容小觑。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5)

为了能向偶像李小龙看齐,周星驰萌生出做演员的想法。他拉着通过姐姐认识的朋友梁朝伟,一同去报考无线艺员十一期训练班,结果梁朝伟被录取了,周星驰却在2年后,由戚美珍帮忙进入训练班的夜间部。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6)

好友梁朝伟在进入无线的第二年,就凭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角,成为与刘德华、汤镇业、黄日华、苗侨伟并称的“无线五虎”,红极香港。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7)

彼时,周星驰开始了6年的跑龙套生涯,而他与梁朝伟的关系也日渐疏离,隐隐若若的自卑感,在周星驰心里荡漾开来。

1983年,周星驰开始担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的主持人,而他得到的唯一正经角色,就是儿童节目里叼着棒棒糖的黑僵尸。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8)

在节目中,周星驰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剧本,给自己加戏,为此常常被导演大骂,然而,周星驰却并不在意。更为出跳的是,他不会刻意逗乐小朋友,甚至会对着小朋友发脾气。这样的他,时常收到观众投诉,但也因为他的真实,被一些人喜欢。

这期间,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准备,在空余时间,他常来到片场观摩别人演戏,私下琢磨研究演技,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其中,他说这让他感觉很孤独,但也很浪漫……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19)

吴宇森回忆那时的周星驰:“他那时应该不太开心,他一直很有抱负,一直想做好,但没有人给他机会,没有人看得起他”。

为了争取一个“死尸”的角色,他甚至要在片场追着导演,磨去一公升的口水,为了一个出场3秒钟的表演,他甚至会提前练习一整天。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0)

周星驰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旦机会来了,他一定可以接住。强大的信念感,支撑着他不断往前走。

三、“大悲痛”成就喜剧之王

“年少不懂周星驰,读懂已是伤心人”这是很多观众对周星驰电影的印象,而多年以后,周星驰对外说:“我以为我拍了很多悲剧,可是拍出来你们都觉得那是喜剧。”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1)

1988年,李修贤准备筹拍电影《霹雳先锋》,他在其中饰演男一号重案组探长,而男二号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偷车贼,为了物色适合角色的演员,李修贤费劲心思。

因为女儿爱看儿童节目的缘故,一个很是讨嫌,但又有演技的主持人,引起了李修贤的注意,他就是周星驰。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2)

26岁的周星驰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出演了电影《霹雳先锋》,凭借这部电影,他一举获得了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颁奖典礼上,周星驰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港语,激动地感谢了自己的恩师,“感谢李先生,因为这个机会他没给别人,就是给我了。”

此后,周星驰戏约不断,而让他红透香港的电影,就是1990年,与吴孟达合作的《赌圣》,此片以夸张搞笑的“无厘头”风格,征服了亿万观众,并最终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3)

周星驰开创了独属自己的喜剧时代,取代了70、80年代,香港喜剧明星许氏三兄弟,将要周氏“无厘头”喜剧模式推向巅峰。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沉寂的6年时光,那段时间,他体悟到创作就是“乱搞”,就是与众不同。所以,在他的电影中,主角多半是模仿英雄的小人物,不断地嘲弄、漫画和解构,人们已经形成的,对英雄概念的模式和成见,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4)

1990年到1994年,这4年是周星驰最高产的阶段,《家有喜事》、《审死官》、《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和《鹿鼎记2神龙教》占据了当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前五名,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周星驰年”。

成名之后,孝顺的周星驰,将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475万港币,用来给母亲买下香港半山的豪宅,供一家人住。

而在电影创作上,周星驰有了更多的思考,他在日记里淡淡写道:我的喜剧形象已经被大家认同,但我却认为不足够,我希望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好使观众知道,我并只是搞笑的小子而已。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5)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便是周星驰的转型之作,他与导演陈嘉上的合作,最终奠定了他之后电影的基调,以“喜剧为表,悲剧为里”的创作核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6)

1999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类自传体的电影《喜剧之王》,更是将这种“笑中带泪”的尝试,发挥到了极致。

“临时演员也是演员”

“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个‘死’字在前面? ”

《喜剧之王》中这些看似搞笑的对白,却是周星驰在成名前的真实经历,他将自己在演员这条路上,所遭遇的一切嘲讽与冷眼,赤裸裸地撕开给人们看,供人们笑。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7)

即使被认为是神经病,他也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也正是这种来自生活的“大悲痛”,才真正成就了周星驰。

四、有谁能懂?

成名之后的周星驰,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各种非议,而大多数人对于他的评价,反差都很大,有人称他“天才”,有人却叫他“暴君”。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8)

面对这一切的嘈杂声,周星驰从未真正回应,只在电影里低头。

与他合作过电影《家有喜事》的演员毛舜筠曾说:周星驰这个人很怪的,脾气差得要命,整天要求改剧本,不满意他就会发火。

而作为电影《功夫》武术指导的洪金宝,曾在片场怒骂周星驰,“只当自己是人,其他的都是狗!”

......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29)

实际上,周星驰是一个对表演十分执着的人,甚至有些疯狂,在他的世界里“戏大过于天”。在电影拍摄时,周星驰碰到他认为不适合的地方,都会直接干预,曾经有几位导演与他情谊决裂,都是因为他在现场时,与导演想法不同,会当众改戏,直至翻脸。

在拍摄《西游降魔》时,联合导演郭子健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周先生在拍电影上,是一个大孩子,孩子想玩什么就去拿什么,因为孩子太爱这样东西”。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0)

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周星驰似乎并不能理解,母亲凌宝儿就说过,“ 星仔对世事很不了解,人很纯,心地又好,有时会无所适从,他又不爱向人说心事。”

而在外界争议中,金钱一直被认为是周星驰与其合作者决裂的重要因素。演员黄一山曾经批评他说,周星驰对钱看得很重,爱钱胜过爱朋友,不肯分利于人。

然而,与周星驰合作过几十年的工作伙伴,却说周星驰出门常常坐出租车,把自己收藏的一辆古董法拉利,让混音师拿去随便开。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1)

这些年来,周星驰积极致力慈善公益活动,帮助了无数困难中的人,重新面对生活。

“假如可以重来,我不会这么忙了”年近60岁的周星驰,顶着满头白发如是说。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2)

从艺40年以来,他仍是那个为电影而快乐的孩子,单纯的让人感动,又孤独的让人心疼。

2010年之后,他退居幕后,专注导演工作,接连出品《长江7号爱地球》、《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等电影,以平均3、4年一次的电影宣传,出现在公众面前,之后鲜少出现荧屏。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3)

面对中国喜剧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期待,周星驰曾表示,自己每天处于江郎才尽的状态中,没办法想到东西,想东西也越来越困难,但仍会在有生之年,为喜剧电影贡献出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这就是周星驰,他个性如此,会在某些事上极为投入,力求完美,也往往会不按常理行事,有出人意表之举。

周星驰喜剧之王背后的悲剧人生(大悲痛成就周星驰)(34)

不论如何,从前直到现在,他从未走远,爱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