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结婚后日子过得不舒坦,一半因为金燕西,一半因为豪门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稍不留神就会说错话,更体现在:即使是一个从来没见过面、而且也没有间接的情感纠葛的人,都可能会“隔空”与冷清秋产生芥蒂。

这个人,就是大少奶奶吴佩芳。

金粉世家冷清秋怎么样(发现冷清秋真该感谢吴佩芳)(1)

01 面都没见过,就从身体、面子、情感三个方面得罪了人

吴佩芳是金家大少爷金凤举的妻子,出阁之前是吴家的小姐。书中虽没有明确写吴家的地位,但从佩芳的言语之间可以判断,绝对是能够与金家“门当户对”的府第。

而冷清秋作为平民家的女儿,在婚前没有机会与吴佩芳产生任何交集与互动,按理说并没有机会产生矛盾。

而且,吴佩芳与那个一门心思找冷清秋麻烦的三少奶奶王玉芬也不一样。王玉芬早早就对冷清秋怀有仇怨,是因为觉得冷清秋抢走了自己表妹白秀珠的“正牌女友”身份,致使白秀珠被金燕西抛弃。而吴佩芳家里并不存在这样纠结的亲戚关系。

这样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人,冷清秋究竟是怎样在根本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就“得罪”了吴佩芳呢?

说起来,基本来源于三件事。

1.1:由于冷清秋的婚事,怀孕的佩芳无端地被撞了肚子,险些伤了身体。

由于冷清秋未婚先孕,迫使金燕西不得不紧急向父母提出“结婚”的要求。在父亲金铨与母亲金太太看来,这个消息实在太意外:一方面是“结婚”乃是大事,不能够突然就下决定;另一方面是平常根本没听过“冷清秋”这个人物的存在,此时却忽然要变成儿媳妇,这也根本说不过去。

婚事受阻,金燕西除了生气,别无办法。金燕西的四姐金道之心疼弟弟,而且道之见了冷清秋之后十分投缘,于是挺身而出,尽心尽力费了一番手段,好不容易说动了父亲金铨。金铨终于默许了金燕西与冷清秋这门婚事。

道之高兴万分,结果插曲发生了:

(道之)出了书房门,一口气就跑到金太太屋里去。她进门,恰好是佩芳出门,撞了一个满怀。她不觉得怎样,佩芳是个有孕的人,肚子里一阵奇痛,便咬着牙,靠了门站着不动,眼睛里却不由得有两行眼泪流将出来。

佩芳作为一个孕妇,平白无故被道之撞了一下肚子;虽然没有出什么意外,但着实吓得不轻。

然而事情还没完,晚上,金燕西又撺掇着姐姐道之去母亲面前提议,要尽快举办婚礼,宁可婚礼仪式简单到“只举办一个茶会”,也要一个月内把冷清秋娶进门。

如此匆忙的时间安排,对于世代簪缨的金家来说确实不太正常。佩芳出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反应,说了一句“许多亲戚朋友不明白,说是我们借了这个原故省钱。面子上怎样抹得开?”

一心要替弟弟办成大事的道之,当即怼了回去:“那有什么要紧?说我们省钱,又不说我们是浪费。”

佩芳白天让她碰了一下,心里已十分不高兴。这回子又碰了道之一个钉子,实在有气。

平心而论,佩芳与道之各有各的道理。一个顾全家族体面,一个古道热肠力促婚姻成功,都没做错什么。偏偏,白天刚刚发生了肢体上的“冲撞”,晚上再发生观点上的碰撞,这种“巧合”不免呛出了火药味儿。

佩芳作为儿媳妇,不愿与姑娘们计较,但心里这一点别扭,就难免记在冷清秋头上了。

金粉世家冷清秋怎么样(发现冷清秋真该感谢吴佩芳)(2)

1.2:给冷清秋置办聘礼,伤了佩芳的面子,王玉芬趁机挑起佩芳不满。

婚事定了,婚期定了,道之又忙着给冷清秋置办各类珠宝首饰做聘礼。东西一买回家,就引起众人一番议论。

尤其当道之拿出给冷清秋买的钻戒,并告诉金太太这个戒指600块钱之时,王玉芬第一个发出酸溜溜的评论,并且不忘拉上吴佩芳:

玉芬对佩芳道:“大嫂,我们的戒指,可没有这样大的。母亲不是说过吗?我那个只值五百块。”

心直口快的道之立即针对价格问题与玉芬产生了争辩,而吴佩芳也果然在玉芬的挑拨之下加入了战团。

佩芳的语言虽克制,但说话时的态度却采用的是“冷笑”。以至于丈夫金凤举都连忙站出来打圆场“得了得了,这是一件极不相干的事,争论些什么”。

一场小风波虽也没有闹大,但在王玉芬的挑拨之下,佩芳的面子问题或多或少受到了伤害:

总觉燕西所娶的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姑娘,没有什么妆奁,所有的东西,不免都是这边代办。而下的聘礼,比之自己,却有过之无不及。

这一份不大不小的“不爽”,又难免着落在冷清秋头上。

1.3:从佩芳的角度看,冷清秋属于“后来居上”的第三者,很触动佩芳这样的“原配正室夫人”的心事。

处于上帝视角的读者都很容易看明白: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感情,完全是金燕西主动发起、主动追求,而且金燕西一直不曾向她提过自己与白秀珠的关系。

但对于金家上下众人,在金燕西婚事发动之前,基本都是“只知白秀珠,不知冷清秋”。包括吴佩芳在内,长久以来都以为金燕西与白秀珠是甜蜜情侣、早晚要结婚,还时常在金燕西、白秀珠面前用他们的亲密关系开开玩笑。

所以,从佩芳的角度看,未必会看到金燕西的朝三暮四,却马上就能联想到是冷清秋“挤走”了白秀珠,后来者居上。

对于自己本身就是原配夫人、并且最近刚好饱受“丈夫新娶了姨太太”困扰的佩芳来说,冷清秋的“上位”实在是不招人待见。

于是在佩芳的心里,天然就对白秀珠充满了同情与遗憾,而对冷清秋带有一定的偏见。

冷清秋过门不久,彼此尚不熟悉的时候,佩芳就在王玉芬面前如此评价冷清秋:

这年头儿,要象她那样才好。不然,我们那位老七,见一个爱一个的人,怎样会被她笼络上了?

言语之间,满满的不屑与隔阂。

金粉世家冷清秋怎么样(发现冷清秋真该感谢吴佩芳)(3)

02 不幸中的万幸:吴佩芳不是王玉芬

冷清秋这场婚礼,前后没几天的功夫,就已经从身体、面子、情感几个方面得罪了吴佩芳。

虽然冷清秋并没有亲自“出手”,道之也是“无心之失”,而且在“白秀珠”的问题上冷清秋也是吃了“信息不对等”的亏,然而这些都抹不掉佩芳受到触犯的事实。

尽管这些触犯所带来的伤害程度各不相同,但在人多口杂的大家族里,在步步惊心的豪门之中,已经足够成为别人握在手中的把柄,成为刁难报复的理由。

若是吴佩芳与王玉芬是同一类的人,恐怕冷清秋婚后的豪门日子将更加艰难。

不幸之中的万幸:吴佩芳终究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这些疼痛、不满、隔阂、偏见,并不曾被她藏在心底沉淀、发酵,而是很快便被抛于脑后。

更令人感慨的是,虽然吴佩芳与冷清秋由于年龄、出身、见识等种种差别而始终不曾走得很近,但是在重大的问题上,吴佩芳却始终能够以“公正、善良”的原则对待冷清秋。

首先,是冷清秋“早产”的问题。

从举行婚礼到冷清秋生孩子,满打满算也才八个月。联想起当初金燕西风风火火、“八百里加急跑文书”一样急着要结婚,冷清秋“未婚先孕”的隐情已经昭然若揭,此前“清纯女学生”的形象也大受损害。

对此,婆婆金太太觉得惊讶与失望,王玉芬则幸灾乐祸。而吴佩芳,虽然也不大看得起“未婚先孕”,但当王玉芬没完没了嚼舌根、得寸进尺质疑冷清秋人品德行之时,吴佩芳不仅没有随声附和、落井下石,反而还半开玩笑地提醒王玉芬“你也太刻薄一点子了。”

其次,是冷清秋“离婚”的问题。

随着金燕西的“渣男”本色逐渐暴露,金燕西与冷清秋二人的感情日趋破裂,直至冷清秋忍无可忍,明确提出“离婚”,并提出在离婚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自己要回娘家居住。

吴佩芳恰好在场,她见清秋情绪激动,又见婆婆金太太只能强行劝阻、无法好言安抚,于是主动站出来劝慰

(佩芳)看到不能不理会,就走进来对清秋道:“嗳呀!你这个生产没有满月的人,慢慢地商量,何必这样性急?你若是这个日子真跑回家去,不但伯母不知道什么重大的事发生了,就是亲戚朋友们,也要大大地惊异起来,岂不是大家不好?”

凭良心说,冷清秋是否离婚,与佩芳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佩芳如果选择不掺合,或者只假意敷衍一下,也都不算做错。但佩芳还是选择了入情入理地劝解。不管是出于对金家面子的维护,还是出于“劝和不劝离”的人情,都算仁至义尽了。

金粉世家冷清秋怎么样(发现冷清秋真该感谢吴佩芳)(4)

03 结语

对于冷清秋与吴佩芳这一对妯娌之间的恩恩怨怨,除了让人对吴佩芳心生好感之外,也能从中有所领悟。

第一,如果发现有人对我们心有不满、我们却想不出到底哪里得罪了对方,那么不妨把时间线与人物关系都扩大一点想一想,而不仅局限在眼前的一时一事。

就像冷清秋,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吴佩芳,因为得罪人的事儿是道之与金燕西干的;但若是细算一算,每一笔账都会记在冷清秋的头上(所幸佩芳后来没记仇)。

日常生活里,我们有时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查缺补漏的时候,不仅要检查自身言行,也要想想身边人的言行是否也存在招惹麻烦的隐患。若有,及时纠正,及时弥补。

第二,换个角度,当我们给别人帮忙时,不要只一味顾着“热心”,更应该注意不要因为不合适的“高调”而给别人带来麻烦。

就像金道之,一片好心地给金燕西与冷清秋张罗婚事,却因为过于高调、不曾顾忌其他几位少奶奶的感受,反而差点给冷清秋树了敌。

热心虽好,过犹不及。若不考虑周围的形式,很可能好心会成为坏事。

您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