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指舌作为竹笛演奏的三大基本功,在竹笛演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气就是指在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气息是影响竹笛音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笛子君今天就分享一下我关于竹笛演奏中气息是如何运用的。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我们在演奏竹笛的过程中,气息在身体内是如何运行的。在我们弹奏前,准备吸气,空气通过鼻腔和口腔经过气管,进入肺部,使肺部扩张,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吸气一般只占用肺尖的部分,也就是浅呼吸,而演奏竹笛这需要我们尽量深呼吸,将整个肺部扩张开来。吸气时,我们会感觉到肋骨和腹部在向外扩张,同时感觉小腹部位也就是膀胱的位置产生压迫感。

初学买什么样的竹笛(你的竹笛为什么总是吹不好听)(1)

呼吸系统图示

大家通过上面这幅图能看到,在肺的下方,有一块横向生长的肌肉,我们叫做隔肌,当我们在吸气的过程中,肺部扩张,带动隔肌下沉,导致我们的腹部肠胃向下移动,导致我们小腹部位产生压迫感,所谓的气沉丹田就是指这种感觉。

在吸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假吸气,所谓的假吸气,就是指,当我们在吸气时,感觉自己吸气了,但是并没有感觉到肋骨和腹部的扩张,反而在向内收缩,这种吸气就是假吸气的状态,假吸气的状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肩膀向上提。当我们出于深呼吸的状态是,肩膀应该是属于自然下沉的状态,肩膀上提表示我们的胸部出于一个紧张到状态,这是错误的,也是在练习气息的过程中需要规避的一种错误,假吸气会使我们处于身体紧张的状态,导致我们对于隔肌的控制力下降,气息不能完全吸入肺部,从而导致气息不够,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哮喘和支气管炎。

当我们将气息吸入肺部后,不要马上吐气,而应该憋三秒,感受隔肌的扩张和腹部的压力,然后再缓慢向外吐气,吐气的过程中,也不应该立刻让身体松弛下来,要始终保持小腹部发力,通过腹部肌肉的帮忙,是的隔肌缓慢回到原位,当隔肌回到原位后,小腹的压迫感消失,表示我们这一口气已经结束,这是再缓慢吸入第二口气,由此循环往复。在次过程中,始终保持小腹部发力,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发力了,所以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件事,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丹田是不存在的,所谓的丹田劲,仅仅是指隔肌下沉对膀胱的压迫感而已。

以上,便是我们演奏竹笛时的运气方法,气息的长音练习,实际上就是在练习我们对于隔肌的控制能力,隔肌的控制力越强,则气息越长。这是我对于题主关于演奏竹笛时运气的解答,当然,气息除了运行外,还有控制,而控制气息则更加复杂,除了腹部和隔肌的控制外,还要求通过唇部肌肉群来控制气流的角度和粗细,具体我会在后续更新,感兴趣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我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