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贫如洗,后远东首富
我一直认为犹太民族是全球最优秀的民族,其智商之高,令人感叹。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到大画家毕加索;从精神领袖耶稣到无产阶级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他们都是犹太人的骄傲,他们的生存能力之强,这在人类史上怕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与其相比。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就一直被排斥,及至二战时,更是被希特勒残酷屠杀,却一直不屈不挠,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伟大杰作。
犹太人原本是个游牧民族,后来渐渐开始做生意,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为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海作为一个后起的大都市,也离不开犹太人的努力,这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哈同。
哈同是一个出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犹太人,他在上海生活近六十年。与其说他是一个犹太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上海人更为贴切。他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在上海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富豪,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哈同到底有多富有?按不动产部分计算,他占有上海和杭州等黄金地段的土地数十万亩,各种房产千余幢,上海滩黄金荣也不过是千万富翁,而哈同则是亿万富翁。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幼年生活很苦,靠拾破烂、拣煤块为生。1873年,24岁的哈同经人介绍,去上海的老沙逊洋行当了一名门卫兼清洁工,他上岸时手中只有六个银洋,老沙逊洋行主要是做鸦片生意的。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别看这看门人职务低下,但做好了也是有利可图的,就如同以前大官僚家的门房,你要进去拜见,怎么也得给房门点意思吧。
鸦片生意是暴利,物以稀为贵,前来取物之人络绎不绝,也是要排队取号的,所以,哈同就通过发“拨号费”挣了不少钱。一年多后,靠着他的精明能干,又被升为业务管事,竟买了一幢半旧的房子,从此步入了小康之列。
哈同工作尽心尽责,六年后,哈同由于表现出色,被提升为地产部经理。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亦开始自己置办家产了,由于其独到的地产经营理念,他很快就成为旧上海最富的人,他拥有了南京路的半条街,1200幢房屋及450亩土地。
哈同作为一名最底层爬上来的赤贫,他一贯保持着勤俭的优良传统,他一直是省吃俭用,并对财物进行最佳的管理和配置,他珍惜任何一次赚钱机会,运用其聪明才智,从购买房产到放高利贷,进行着那个时代最合理的投资,这也使得他很快地从中产阶层发展到了资本阶层。
这时,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妻子罗迦陵,一位中法混血的女子,她的到来使哈同的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所以,可以说罗迦陵是哈同真正意义上的贤内助。
罗迦陵的身世很是悲催,她父亲是一名法国水手,上岸同她母亲相好一场后便回国去了,母亲生下她六年后也去世了,成为孤儿的她是靠着亲戚的抚养才长大成人,后来不幸沦入风尘,做了一名咸水妹,也就是专门为外国水手服务的妓女,她阅历丰富,还学会了说英语和法语。
令人尊敬的是,罗迦陵同哈同结婚后对夫君事业的第一条建议是,不准再做鸦片生意,她说:“在上海滩要想赚钱,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卖鸦片,可是我作为中国人,这种事情干不了;第二就是搞房地产。”于是哈同从鸦片生意中退出,专心从事房地产交易。
他夫人真是一个社交达人,她先是应邀去了京城,被隆裕太后的母亲很是喜欢她,将她认为义女,于是罗迦陵便顺理成章地与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后来,哈同夫妇又去北京给干娘拜寿,受到皇室热情款待,罗迦陵还被封为正一品诰命夫人,并赐给60名太监回上海使唤。
有皇家的关照,这哈同的生意想不好都不行了,但这其中真正让哈同登上事业顶峰的,还是靠罗迦陵非凡的眼光,正是她的一个决策,使哈同成为远东首富。
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在冯子材的带领下,取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这时的上海洋人们都传闻清政府要收回租界,此传闻愈传愈烈,很多洋人纷纷举家外迁,租界地价一路暴跌,而哈同本来也想去香港暂避一时,但遭到罗迦陵的坚决反对。
罗迦陵认为大批洋人撤离上海,这是千载难逢大好时机,她不仅劝说丈夫倾其所有,并把自己的首饰全部卖掉,购买了大量廉价的房屋土地。进行了一场豪赌。
哈同赢了,清政府“不败而败”地同法国签订了条约,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洋人们又回归上海,更加地繁荣,哈同这一次的豪赌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所购置的房产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这就是后来上海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大名鼎鼎的繁华之地南京路。
继而哈同在夫人的建议下,用铁藜木把南京路铺成一条平坦的大马路,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红木铺地”,这在全国为哈同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名利双收,吸引了大量人气,从而地价飞升,随着利好消息地不断提升,南京路地皮的价格又向上翻了好几倍,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商业街,罗迦陵真是一个有旺夫命之人啊。
哈同不仅着眼于成熟的黄金之地,对那些不被人看好的荒野之地也有其独到的眼光,当时还很荒芜的静安寺一带的地皮无人问津,他以极小的价格买下大片土地,义和团事起,上海租界外扩两万多亩,哈同买进的土地也在租界范围内,顿时增值百倍。
在中国做生意肯定要同政治挂钩,哈同是深谙其道,在他的哈同花园内,既接待过大清的政府要员,也接待民国代表,且不管是代表北方袁世凯,还是代表南方革命党,通通都是座上宾,甚至孙中山回国后,也是下榻在此。
说到哈同花园那可是算是一上传奇了,这是哈同专门为夫人修建的,是上海最豪华的私家园林,占地三百亩,历时六年,按照《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场景建造。当时李鸿章著名的丁香别墅也才只有40亩,比起这哈同花园,小巫啦。
可惜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他们将哈同花园变为一座军营,园内所藏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园内建筑被破坏殆尽。后来,诺大的一个花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对此,张爱玲在她的小说《连环套》中作了这样描述:“篱笆破了,墙塌了一角,缺口处露出一座灰色小瓦房,炊烟蒙蒙上升,鳞鳞的瓦在烟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哈同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对女子的教育,他在哈同花园内兴办了多种形式的义务学堂和女学,全部免费,请了很多的著名学者任教,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也在那里任教。学生都是通过严格考试方能入学,而且是以贫困学生为主,在那里培养了画家徐悲鸿、法学博士吴凯声、新闻界人士孙恩霖、顾昂若等。
哈同夫妇对中国古典文化情有独钟,他们在哈同花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这是一所在当时有相当规模的全日制学校,有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学校鼎盛时共有学生1600多人;而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哈同夫妇免费提供。
哈同夫妇还出巨资收集河南安阳出土的大批甲骨文,并请著名学者罗振玉等人来哈同花园整理甲骨文,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是哈同花园的常客。他著名的《戬寿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在哈同花园中写成的,这也为中华文明的研究和保存作了很大贡献。
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时,哈同都要在举办义赈会演,捐款捐物,他没有子女,居住简陋,一间小阁楼,夏无电扇冬不生火,用餐极为简单早餐是一杯牛奶,中晚餐是一菜一汤。
哈同夫妻很是恩爱,1931年,八十岁的哈同病故,十年后罗迦陵也离开了人世,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子女,但他们却从孤儿院收养了共20名孤儿,外国的孤儿姓哈同,中国孤儿则姓罗。可惜的是,夫妻俩去世后,这一堆的子女为瓜分财产闹得不可开交,且无一人成才,为时人所笑。
不过,有一个名叫罗馥贞的养女算是例外,她嫁给了在仓圣明智大学任教的庄惕深,他们后来有一个孩子文革时也是风云人物,他就是中国乒乓球一代国手庄则栋。
纵观哈同八十年的人生之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前二十年受尽苦难,再二十年拼力奋斗,继二十年享受,最后二十年做慈善。他是商业奇才,在上海这个旧时代的冒险家乐园,勤俭加勤奋,投资加投机,在攫取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写就了一段犹太人在旧中国的商业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