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方?

如果你希望这辈子能30岁之前赚到上百千万,50岁后像许老板,杨主席,马斯克那样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别做建筑师,已经入坑的也可以转行,金融、IT走起,金融券商行业高级分析员然后投行大佬路线,IT公司创业然后拿企鹅阿里爸爸风投等人傻钱多投资方接盘套现人生赢家路线。何苦读建筑学,读建筑你辍学创业试试?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1)

如果你比较叛逆,喜欢东西很杂又不喜欢每个都深入研究,不喜欢循规蹈矩,不愿意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追求不确定的未来,能够把很多不相关的东西组合起来形成有意义的东西,那你可以做建筑设计师。

如果天资过人异常聪明的建议还是学it,学金融,学理工科,投资回报高。建筑设计需要智商还行的但如果智商太高的读建筑学属于浪费资源,对事情喜欢钻研深刻的也不适合做建筑师,适合做结构设计师,水暖电工程师那些。

| 建筑设计师是一个饿不死但也赚不了什么大钱的职业

乙方建筑设计师很辛苦,把建筑设计作为一个谋生赚钱手段的人很辛苦,他们每天要面对甲方的无情摧残,还要面对生活成本日益上升的压力,公司上级领导的压力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螺丝钉,在一部部大机器上终日旋转,等待被磨损殆尽的一天。

稍微好一点的,开业建筑师,有自己的团队,固定的客户,把建筑设计作为一个赚钱机器在运作的企业主,也很辛苦。

每天除了要想哪里有新项目,还要考虑员工工资是不是又要涨了,今年疫情情况不好要开掉多少人,底下得力干将是不是有单飞的企图,其他竞争对手是不是要撬掉我的项目,竞标又是技术标第一商务标第二等等。每天奔波在办公桌,酒桌,领导会议桌之间忙个不停。

偶尔跨界做投资,结果都是赔本,搞来搞去还是做本行画图最赚钱。

甲方建筑师,好一点,受够了乙方的无能为力,坚信只有在甲方才能实现自己的建筑理想,才能真的把项目落地的人们,也很辛苦。

每天开不完的协调会,交底会,报批报建,顾问考察,顾问招标,早上醒过来微信未读200 。大老板的口味永远捉摸不定,城市公司和大区的领导各层也只能互相见面笑嘻嘻,内心实际苦哈哈。把房子卖掉才是开发商的主旋律,只要能卖掉赚钱,设计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2)

学术建筑师呢?可能不算太辛苦的是留在学校教书的那群建筑师吧,出色者,做个几年系主任、教授,在学术上建立一定的地位后,出几本书,如有人仰慕名气,弄几个小业务做做,业务做得好甚至还能兼顾做开业建筑师自立门户。算是能够在生活和设计上有所平衡的一群人。但是学术圈也是江湖,甚至比圈外的竞争更加激烈,哪个师门,哪个学校,出身看得更重,要混出头谈何容易。

建筑师当公务员?现在建筑专业毕业出来做官也挺辛苦的,一要考公务员,当然建筑设计五年八年你也读下来了,考个公务员我觉得不在话下,但考出来公务员你要能进你心仪的政府部门,学校背景不出色,家里没个把官场的门路,还真的挺难的。

考上了,从一个区的规划局住建部科员开始做,要做到省部级的大员,更是难上加难。查了下

杨洪波(1960.8),1978.10-1982.8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现任四川省副省长;

黄艳(1964.10)现任住建部副部长,1982.9-1986.8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

许瑞生(1962.4)现任广东省副省长1979.9-1983.7 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学士。

这些都是1960年左右的,也就是说现在考上公务员,等你做到顶级官员,需要耗时35年左右,我感觉自己开公司混个衣食无忧可能比这个还容易些。

不少建筑专业背景的官员都是设计院工作多年转官员的路径,但那个时代的设计院和如今的设计院完全不同,那时候设计院还属于完全的事业单位,都是依托于某个地区的局厅或住建部,人员性质也都是事业编制,基本等同于公务员,所以设计院里地位高者,接触的也都是政府单位领导,大家容易产生交集,容易混熟,一个借调就直接转公,平级晋升走上仕途了。

现在除了在大型设计院做前期策划调研部门负责人还有可能借调到合作项目省市的相关部门挂职工作,其他建筑结构那些和政府职能部门基本上沾不到边,和公务员圈子算是彻底割裂了。

所以建筑师无论你选择打工,开设计公司,做开发商,教书还是做官,其实都不容易。

当你工作10-15年之后,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自己刚毕业时候想要获得的成功,你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在自己可以选择的范围内获得相应的成功,比如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比平均工资高出不少的收入,猪肉自由,周末能有时间陪伴家人,能约同学出去打个球喝个酒。这也是一种成功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3)

| 你以为的建筑大师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但作为一个建筑师,都有一个大师梦,说自己不想得普利兹克奖的,那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要在建筑设计行业成功,你必须擅长结交朋友混圈子,还有推销自己。看全球最火的几个建筑师,BIG,Heatherwick,OMA,MAD,Zaha,他们无不是极其擅长推销自己,又能够说服金主使用自己设计的高手。

真正牛逼的建筑师都是艺术家 商人的综合体。说人话就是又能设计又有人给他设计买单。

若你只有艺术家性格,有奇思妙想却不擅长与客户打交道,你可能十年二十年能做出几个不错的小作品,但远远没办法达到成功大师的程度,因为你没办法说服大客户掏钱,最后可能成为某个建筑领域的专业户。

如果你非常擅长与客户打交道,深韵经商之道但却缺乏设计天赋,雇佣了数十、数百建筑师拼命画图,规模越大越累,宫斗戏精一堆,干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也只是365行里一个不容易赚钱的行业罢了。

有说服别人的能力比光有过人的设计天赋在现在这个时代要重要的多,至少你能够活下去不是?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4)

如果你一直不服气,就是憋着口气要证明给世人看我XXX天生就是建筑大师,前卫建筑艺术家。那这注定是一条崎岖而又艰难的道路,但也并不是不行,只是这事儿吧,一看你兜里钱够不够烧出大师梦,二讲究缘分,碰不碰得到知你的业主,愿意扶你一把的大佬,讲究运气,也讲究命,天赋这我都不提了,没天赋你就还是安心在现实世界里为普罗大众创造美好环境吧。

要知道从90年代的弗兰克•盖里(1962年创业),库哈斯(1975年创业)到现在的BIG(2006年创业),Heatherwick(1994年创业),20-30年出一二个现象级的明星,除了他本身有压倒同辈以及前辈的创造性才能,足够的技术,充分的业主授权,高额的预算,一个不能缺,这是时势造英雄,时代选择了他们。更多有创造力的建筑师是智者隐于市的状态。

当然如果业主是你老公或者老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者问题更大)。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5)

|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现在的建筑师,第一类是应社会需求建造大量房屋的建筑师,第二类是艺术家。高周转的、预算不高的。有固定规范要求的基本上都是第一类,不太需要创造力,熟练画图快就行了,学会几个套路,混日子没啥问题。第二类是靠创造力吃饭的,国内外明星事务所,外资的,不跑量要求项目品质的都属于这种。

目前很多大型设计院也开始做原创中心,也在对这个类型的建筑师做培养积累。毕竟大众的审美在提高,以往的建筑设计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莲花最后也得变成烟灰缸。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第一类会越来越少,第二类会越来越多。现在还在靠高周转吃饭的企业主们里,聪明的已经开始转型做创意和做有品质的设计了,布局个十年,足以转型。

现在还在靠高周转项目吃饭的建筑师们,如果还准备在这行混个十年半载的,必须要考虑转型的问题,高周转如青春饭,吃到35岁,后面就不好吃了。

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应该是既有足够的工程知识,又有不错的审美素养,这样你才能给业主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所,还能使其具有美感。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审美素养,那就去积累工程知识,让自己在中后期设计方向能够有所成就。

当建筑师应该是进建筑系的主要目的,但学建筑也不一定要做建筑师,就像进医学院出来不一定都做医生。尾田荣一郎是读建筑系的做漫画家,吴彦祖、陈奕迅、布拉德•皮特都是建筑系毕业的,任正非也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

读什么专业和你以后做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是看你自己的兴趣和有志于什么。所以当你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困惑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内心:

| 你到底想要什么?

大部分时候你大概得到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很正常,我的经验是朝着让自己开心的那个方向去前进就行(而不是好不好)。

学建筑设计的基础有哪些(敢问学建筑设计的路在何方)(6)

我有几次问熟悉的建筑师朋友,我说你们会让你们孩子去学建筑设计吗?

50%的人说坚决不会,50%的人说看孩子自己选择。

听下来还是让人欣慰的,至少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建筑设计是个坑。圈外有金融行业大佬的孩子去考了美国的建筑学本科,老父亲一脸颓然但又无可奈何,圈内也有事务所老板子女继续子承父业念建筑学的。

这十多年看建筑师简历下来,毕业生作品集质量好的越来越多。所以我相信今后我们的建筑学子的设计水平会越来越高,直到某一天会和欧美发达国家的顶级设计师并驾齐驱,中国会出现更多的普利兹克奖得主,也会有欧美国家的建筑师以获得中国的建筑奖项为荣耀。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师##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