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滦县(今滦州市)沿海一带曾是一片荒滩,后来随着沿海农场的开发,才析出这里的土地,成立了新的唐海县。到了2012年,唐海县被撤销,唐山市曹妃甸区成立。这里的区划变化,其实也是近代冀东沿海开发的缩影。今天,我们就为您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日寇在渤海沿海建立农场

明清时代,今天的唐山市曹妃甸区一带,只有少量的盐民定居点。到了民国初年,因落后产能被淘汰,连煮盐的盐灶都被废弃。由此,渤海沿海的大片滩涂成了飞鸟走兽的乐园,这里虽非不毛之地,却少有人居住。

曹妃甸未来五年的变化(从荒滩到农场再到深水港)(1)

不过,这附近有滦河入海,只要进行排水作业并修好渠道,引入淡水浇地,那未来大有发展潜力。可惜当时国民政府无此财力、精力去搞开发。到了1930年代,又因为日寇的侵入,冀东沿海一带落入敌手,当时的政府更无力插手管理。

1938年时,日军在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一带开辟芦台农场计5.2万亩,此事开了日寇在渤海沿海建农场之先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在华北的给养吃紧,他们另谋他法,打算在沿海再建农场扩大规模。

于是,日伪的“华北垦业公司”以伪币139.6万元购买柏各庄以南、滦河以西的沿海土地34.9万多亩,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新的“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

实际上伪币没有金融保障,形同废纸一般,这样的购买跟巧取豪夺没啥区别。“花钱购地”的噱头显示了日本人的虚伪狡诈。

日寇的意图是在这里修渠开垦,建立大片稻田,工作于1942年开始。当然,日本人是不肯亲自参加劳动的,他们把工作分给包工头,由他们招民工干活。在这里干活没工钱,每人每天两斤的玉米面,按日计工。

农场于1945年回到革命政权手中

为了开发建设,日本人在1942年开始向农场移民。强制来劳动的除了征调来的民工外还有1000多名国民党俘虏,另外还有从千里之外招募而来的朝鲜劳工。这些人分区居住,互不干扰。

折腾了一年多时间后,1943年农场的头茬稻谷终于开播。为了种地,日本人是煞费苦心,连火犁(拖拉机)和肥田粉(化肥)都派上了用场。但是大家根本不想好好干活。因为待遇低又是强迫劳动,征调来的人根本没有积极性。大家干活时也是敷衍了事。除了消极怠工,狐假虎威的汉奸时不时也会被大家揍一顿撒气。

1944年时,因为没有认真除草,农场播种稻谷2.68万亩,但最后育成的只有8600多亩,比例还不到1/3。因为杂草太多,在收割时,大家就在茂密的草丛中寻找稻穗。

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自然稻米产量不尽如人意。

曹妃甸未来五年的变化(从荒滩到农场再到深水港)(2)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这帮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灰溜溜地离开。那些在农场劳作的朝鲜人也经水路回到了朝鲜半岛。之后,抗日民主政权冀热辽第十七专署接管了农场,农场被更名为“解放农场”,农场才终于回到了革命政权的手中。

唐海县于1983年正式成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非常重视对这座农场的管理、使用。因农场附近的村子柏各庄较为有名,所以这里也被叫做“柏各庄农场”。

为了增加开发面积,早在1950年时,华北行政委员会就着手进行引滦河水开垦沿海荒滩的准备工作。河北省也会同国家水利部和农业部对农场一带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勘测工作。到1955年底,国务院批准将柏各庄农场列为“一五计划”补充项目之一,并定名为“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

曹妃甸未来五年的变化(从荒滩到农场再到深水港)(3)

柏各庄农场旧影

经过对引滦渠和输水渠的大规模建设,原来的柏各庄农场面积扩大。1958年渠道建设完毕后,农场迎来了长足发展。新时期的柏各庄农场除了农场总部外还下设四个分场。

到了1968年,农场改称为了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行使县级行政权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农垦区向县的过渡箭在弦上。1982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柏各庄农垦区改建为唐海县,次年12月,唐海县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河北省的地图上从此多出了一个新的县。

唐海县,顾名思义,取临海且地处唐山南部的含义。

唐山市曹妃甸区于2012年成立

唐海县成立后,悄然度过了20多年时光。进入21世纪后,这个县因为一座新兴港口的建设而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在直隶海湾(今渤海)中建设北方大港的宏愿。近些年,专家们经过勘测考察,最终确定在渤海曹妃甸岛一带建设大港的决定。

经过数年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深水大港竣工。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有力的政策助推,曹妃甸港成了中国北方海港中的佼佼者。到了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唐海县,成立新的曹妃甸区。

曹妃甸未来五年的变化(从荒滩到农场再到深水港)(4)

唐山市曹妃甸区的大致轮廓

除了原唐海县全境外,原属于滦南县的柳赞镇和原属于唐山市丰南区的滨海镇也划归到了新成立的唐山市曹妃甸区。

在经济建设的推动下,曹妃甸的沿海滩涂也得到了广泛利用。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成了西伯利亚候鸟迁徙、栖息的重要“驿站”。在曹妃甸时常能看到包括丹顶鹤、白鹳在内的著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池塘、苇荡,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美味的海蜇、对虾、河豚让大家大饱口福,直呼不虚此行。在新时期,打造曹妃甸全域旅游新地标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柏各庄的垦荒简史》《抗战时期华北日系农场的殖民经营-以天津地区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