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妈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章莹颖案反思:为什么有的家庭会培养出高智商,但却会犯罪的孩子》,其中对于“虐待一童年难说的痛"这一部分,有一些读者表示不同意,并留言说:

“谁小的时候没有挨过父母的揍,我们长大后不也是挺好的吗?”

“我很感谢小的时候爸妈打我,要不然我就不会有今天。”

“孩子小的时候不管教,绝对不行。爱孩子就要管教他。”

看来,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受过父母的“管教″,而现在长大了还特别感谢父母呢。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两句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1)

家长打骂孩子真的是因为爱吗?

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却叫做管教呢?一佚名

在2018年年底的时候,曾经有一对父母打女儿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一个身穿校服的小女孩儿端端正正地在桌子前写作业,妈妈忽然过来就是抽了她几耳光,然后脚踹、撕扯头发。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吃饭,忽然就把小女孩的头发揪着将其拖到地上。而小女孩儿的爸爸回来之后,又是一轮新打骂的开始。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2)

被曝光的几段视频当中,父母每次下手都非常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每一次发力都是恶狠狠的,而小姑娘则每次都表现得克制乃至麻木,被打后只是马上站起来,再坐回桌子上,不懂得反抗,也不会躲,甚至都不会哭。

在新闻的后续报道中说,这对父母(亲生)已经归案,心理咨询师也前往陪伴孩子,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其中,有一个细节大家要注意:工作人员表示孩子对父母依恋的程度很高。这个很重要,在后面我会给大家解读。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3)

在这一个真实的案例当中,你可以去猜想到底这个女孩儿是犯了什么错误,让父母如此打骂她?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孩子犯了什么错并不重要,甚至她可能根本就没有犯错,这对父母只不过把这个女孩儿当成一个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这种打骂的背后根本不是爱,而是父母的无能感和控制欲。

1、打骂孩子是因为父母无法有效地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面对孩子的问题,当父母没有有效解决的方案,进而对孩子的未来对结果产生焦虑时,身为父母就会产生无能感。

另一方面,家长面临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一些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现状,也会产生挫败感。

当家长对现状感到无能和挫败时,就可能会将这些负能量投到孩子身上,借由各种理由向孩子发泄。而背后深层的机制其实是:父母觉得拿自己没有办法,于是把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进行了转移。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4)

2、打骂孩子可以实现家长的控制欲

人总是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但现实的情况是环境、他人乃至自己都是难以掌控的。而孩子天生依赖于父母,特别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不夸张地讲,除了自己的家,孩子无处可去,无处可逃。所以,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对于父母而言,这个世界上最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无力反抗他们。

就像视频中的小女孩儿,即使父母对她那么糟糕,她也难以萌发离开这个家的念头。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儿被父母严重虐待,警察把她带离父母的身边之后,警察问她:“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孩子回答说:“回家"。

正因为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控制权,有些家长就肆无忌惮地冲着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施行暴力行为,因为这很安全,而且可以获得“控制的优越感”,有些家长还会对这种控制感(暴力行为)“上瘾"。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5)

3、打骂孩子是从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中继承下来的模式

马塞诸塞州麦克林医院的研究员马丁泰切尔博士指出:“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的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心理研究发现: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经常被打骂的人,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会有很高的概率也会成为一个打骂型的父母。

这种重复父母打骂行为的家长,其实是在将童年时候积累的负面能量进行释放。这些父母有时也会为自己打骂孩子的行为后悔,但又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给自己造成的阴影,但又忍不住踏上父母的那条老路,如果不能够充分觉察并努力改变,这种模式常常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家庭中传递。所以,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原生家庭”。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6)

而父母一旦开始了对孩子的打骂行为,想要控制或者停止下来会变得很难,绝大多数的趋势会变成越打越重,越打越频繁,这种暴力行为往往会不断地升级。那些宣扬自己可以在打骂孩子这件事情上能够“把握分寸和注意方式”的家长往往是过度自信,不过是为不想停止暴力找借口罢了!像视频中的小女孩儿,她的隐忍肯定不是在父母第一次打她时就出现的,而是在父母长期暴力行为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关闭自己的感知系统),是为了不激怒父母,不被打得更惨的无奈选择。

所以,打骂孩子并不是出于爱和教育的目的。给打骂披上“爱的谎言",这不过是家长们在欺骗孩子,欺骗自己。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7)

为什么长期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有些会更依恋父母?

前面我们讲,打骂孩子的背后不是爱而是无能感、控制欲,打骂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那为什么很多人却认为:父母打骂自己是对的事情呢?

1、不能接受“父母不够爱我们"的事实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人,承认父母打骂我们是犯了错或者是心理病态,那就是在说我们自己是父母的受害者,而这个想法的背后又意味着:父母并没有那么爱我们。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觉得缺少了父母的爱,我们就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受过伤害,哪怕父母做错了很多事情,我们依然会维护他们,为父母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因为相比于“父母不够爱我们”这个事实,前一种更容易接受。

2、孩子屈从于暴力父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被称为人质情结,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给大家科普一下让这个综合征闻名世界的历史事件:1973年8月23日,罪犯欧尔森和欧洛弗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一家银行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长达六天的劫持之后,两名罪犯终于缴械投降。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被解救出来的银行职员却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两名罪犯,反而表达出对两名罪犯的怜悯之情,并同时表达出对罪犯没有伤害他们还对他们挺照顾的感激之情。其中一个受害者被解救之后,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开始筹集资金,高价聘请有名律师为两名劫匪辩护脱罪。而另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受害人甚至还爱上了劫匪,并跑到监狱去跟劫匪订婚。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8)

这一切是不是有点儿匪夷所思?于是,当时很多社会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就对这个现象展开了研究。最终发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常在集中营的囚犯,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中发生,而其可以产生,要具备以下条件:

而且,专家发现这种综合征与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有关联。进化心理学认为:新生婴儿会自然地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地让周边的成人帮助他获得生存的可能性,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是从这里发展过来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角色认同防卫机制。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9)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4月份发生的一个案例。信阳8岁女童长期被妈妈和小姨虐打,最终死亡时浑身都是伤痕,脑袋后面还有一个鸡蛋大的包。而可怜的小女孩却在生前说过一句话:“我妈对我好呢,才打我两次。”

这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亲人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面对一个虐打自己而又逃无可逃的妈妈,妈妈能够对她手下留情或者少打几次,孩子就觉得妈妈对她很好,是一种“恩惠"。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很难明白妈妈打自己是一种虐待,可能孩子还常常被灌输“为你好才打你"、“打你才是爱你"这一类讯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不会逃离妈妈,还表现出对妈妈的依赖和爱。

所以,请说着“爸妈打我是为我好,我很感恩″的人想一想:你是真的希望爸妈打你,觉得爸妈的打骂行为是对的,还是你已经屈从于打骂,在合理化父母的打骂行为,甚至已经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呢?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10)

有人心里可能会想:你写这些到底是什么目的?难道你就是想让我们恨自己的父母吗?

我肯定不是要让你们去恨自己的父母,已然长大的你们还是应该对父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但是,如果你觉得父母打骂你是对的,那你成为父母后,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延续父母对你的管教方式一打骂孩子呢?这个,就比较可怕了。所以,我一定要为孩子们发声!

这时,有的人又会跳出来反驳我了。我就不信你说的那一套,俗话说:“不打不成才!”如果小的时候,爸妈没有“管教”我,我说不准就走上邪路了,你看我现在多优秀!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在《打屁股的恶果》一书中写到:“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比普通的同龄人更具有暴力和犯罪倾向,这些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或者出现不合群,也容易对配偶使用暴力,甚至经济收入和事业层次都更低。”

所以说,你的优秀并不是因为父母给你的打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父母的打骂,你可能比现在更优秀。而你现在过的也不错,也只能是庆幸父母的打骂并没有给你造成恶果。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11)

如何控制和减少对孩子的打骂行为

相信看到这里,您已经明白了打骂的危害,那就请常常提醒自己这些危害吧!然后,试试以下方法。

1、自省与自觉

家长要常常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是工作压力太大了,是烦心的事情太多,还是受了委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负面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2、给自己冷静的时间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也有跟大家讲过默数十个数,做十次深呼吸的“降火"方法。以及可以到外面走一走,吃一点甜食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你们也可以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缓冲方法。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幼儿(辟谣打是亲骂是爱)(12)

3、对自己的打骂行为进行惩罚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树立一套奖惩机制。比如,在多长时间之内没有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就给予一个自己喜欢的奖励。而出现一次打骂行为,则给予自己一个“很在意"的惩罚。奖励和惩罚要杜绝那些“不痛不痒"的事物,一定要选择那些真正对你有触动的,具体是什么,那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奖惩机制一旦确立下来,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如果你不能够监督自己,可以请配偶或者他人来帮忙执行。

4、给孩子一张“承诺书"

将你不打骂孩子的决心,乃至打骂孩子的各种危害写到一张纸上。把这张纸交给孩子保管,并给予孩子一项特权:在你想打骂他的时候,把这张纸拿出来提醒你。如果你说看到这张承诺书,你会忍不住撕掉。那撕掉一张你就再写两张,并且参照第三条给予自己一个严厉的惩罚。

5、为自己打骂的行为向孩子道歉

有人会说:向孩子道歉,真的很难张口。难张口就对了,如果不想一次又一次打自己的脸,那就不要触犯规则,让自己陷入要向孩子道歉的境地。

6、如果你就是停止不了打骂孩子的行为,将孩子交给更合适的人照顾,暂时的隔离可以有助于下一步你的反思和行为的调整。

7、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好了,你们已经明白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了。打破家长对打骂孩子的那些谎言,让还在“感恩”父母打骂自己的人知道打骂孩子的危害,让家长管住自己的手和嘴,杜绝打骂行为。还有,不将这种错误的模式继续传递到对下一代的教育当中去!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哦,谢谢!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现在的俩娃妈,多平台原创作者。不喜鸡汤,不崇尚权威,秉承逗比的精神,努力用实践检验理论,聚焦于“家长力”的真正增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