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1)

穿过硝烟,踏过荆棘

几代人呕心沥血,全民族奋发图强

我们满怀敬意,回望七十年峥嵘岁月

聆听新中国前进足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策划

《听共和国这样走来》

第十九集

弄潮时代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这是一张由毛笔书写的证照,证号为“10101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工商所里的同志跟我们说:‘现在改革开放了,你们不要偷偷摸摸了。你们只管做,生意可以做大一点。’

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2)

△ 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图片来自 IC photo)

与此同时,在100多公里之外的浙江温岭,不少农民也放下锄头集资办厂。原温岭县社队企业局生产股股长陈心鹤回忆,收到第一份农民合伙办企业申办报告,工作人员翻遍所有的红头文件,也没能找出一条相关的条文。

不批就发展不起来啊。上面讲‘实事求是’,就应该要这样子。不这样子,发展不了。

1982年,第一张股份合作“出生证”在浙江温岭“瓜熟蒂落”。这一年年底,在四川省新津县,刘永好兄弟4人做出一个让很多人费解的决定。他们扔掉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变卖家产,从城市来到农村,以1000块钱开启了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3)创业之路。

82年我们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4)创业,允许我们到农村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5)创业。那时候没钱,几个兄弟凑了1000块钱人民币,卖了手表、自行车,开始了我们的‘长征’。

十年时间,刘永好兄弟的长征迈出关键一步。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诞生。

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6)

树立在深圳市中心的邓小平南巡的宣传牌

(图片来源:IC photo)

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坐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南巡讲话的旋风席卷全中国,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7)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回想当时“下海”的初衷:

怎么让中国强大?是科学救国还是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一直是中国讨论的焦点。我的观点:没有拥有一大批世界顶级的企业,中国强盛是不存在的。

同年10月份召开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架影响至深。武汉当代科技集团董事长艾路明:

92年之前虽然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企业,但是确实是从92年开始,真正才形成了作为一个企业家来办企业这样一种可能性。

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8)

航拍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夜景

(图片来源:IC photo)

在市场里游泳、在竞争中成长,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蝶变”。包括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在内,不少企业成长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不足1%,到超过半壁江山,“56789”这串数字成为对民营经济最直观的阐释。国家发改委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9)主任何立峰:

民间有种说法,就是“56789”。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贡献了60%左右的GDP;贡献了70%左右的技术成果;贡献了80%的就业;还贡献了90%的企业数量。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民营经济始终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沿着一条越来越宽广的路坚定前行。

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策划

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10)

经济之声微信、微博

央广网同步呈现

敬请谈谈复兴国潮风(弄潮时代听共和国这样走来)(11)关注

总策划、终审:蔡万麟、杨春阳

审 稿:朱宏钧

编 辑:严红霞

播 音:马晓勇

制 作:刘勤力

责编:李 莹唐 婧、王京源

编审:刘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