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学会思考,并在成长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男子杀妻藏尸七个月 男子杀妻藏尸105天(1)

最近,“杀妻藏尸冰柜案”的新闻上了热门。

10个月前,朱晓东将自己的妻子杨俪萍掐死并藏尸于冰柜105天。

在这三个多月中,朱晓东不仅用妻子的手机登陆微信与亲友交流,营造她还活着的假象,还刷了妻子的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近20万,甚至拿她的身份证与其他女性多次出入酒店。

如此丧尽天良的恶行,实在令人发指。

而朱晓东之所以成长为杀人凶手,从他的母亲那里或可窥见一二:

朱晓东10岁那年,父母离异。十几年来,朱妈妈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

在朱妈妈的眼中,朱晓东是小孩子、也是乖宝宝,胆子很小,话很少,朱妈妈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她百思不得其解;

朱妈妈说自己信佛,这些天来,她为杨俪萍立了牌位,也祈求,“能够原谅”“要知道这是他最喜欢的老婆啊”。

采访中,还隐约有对杨俪萍的不满:“杨俪萍不做家务,衣服都是我儿子给洗。”

“说我儿子骗她辞职,但她也不是小孩子了。而且周围那边多朋友和同事,难道没人劝她吗?这说明她的脾气也很固执。”

“都说朱晓东不让杨俪萍和她的朋友来往,但我知道的是,杨俪萍去哪里都要朱晓东陪着。

她还不让朱晓东和其他人发微信,每天回来都要查看朱晓东的手机,要看他的信息和微信。我儿子要和朋友一起出去,杨俪萍都会跟着去。”

考虑到朱晓东家境不好,夫妻俩的婚礼尽量从简,杨家还出了10万元装修婚房。

而到朱妈妈这里,却计较亲家“只是买了一套床上用品”,“家电什么的都是我们买的”,“还买了一对两万多的钻戒”。

甚至,直到儿子杀人东窗事发,朱妈妈还抱怨杨家不愿意接受和解。

男子杀妻藏尸七个月 男子杀妻藏尸105天(2)

《伊索寓言》里有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孩子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就小偷小摸,但他的母亲非但不劝阻,反而鼓励他“别让人看见”。这孩子长大后恶贯满盈,被判处死刑。

行刑前,他要求与母亲话别,没想到待母亲附耳靠近,他一口咬下母亲的耳朵。

这故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我还听过咬下母亲乳头的版本。但无论怎样,小恶积少成多,终迎来鲜血淋漓的报应。

有个相声叫《我惯着他》,听来甚爽。难免会碰到这么一些人,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不像人。

但大家都很忙,我们也没有义务教育这种人,那就只有惯着他。助长他的气焰嚣张和蛮不讲理,让他早晚有天更狠更惨地碰壁,撞个头破血流。

但那是别人,父母至亲这么惯孩子,就是在培养祸害。所有的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惯出来的。

借用知乎上的一条神回复:“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那么通常来说,他不是大家眼里的熊孩子。我见过的熊孩子无一例外都是父母眼中的完美艺术品。”

就像在朱晓东母亲眼里,三十多岁的儿子是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儿媳妇就不是。

哪怕儿子犯下杀人大罪,她仍有委屈之意,言语间还有意无意将责任推向被杀的儿媳妇。

到最后,她还是只有自己的儿子。就连求佛,也是祈祷原谅儿子。

至于别人的孩子,不重要。

男子杀妻藏尸七个月 男子杀妻藏尸105天(3)

孩子是家长的世界中心,但家长不能就这么让孩子相信,他真的是世界中心。

复旦大学有位教授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

一味以爱的名义让步,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今天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甚至一个眼神都不行,明天他没准就能去杀人。

家庭教育的失败,让熊孩子产生“全世界皆我妈”的错觉,把父母对自己的宽宏大量,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会容忍、允许他的作恶。

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差劲的母亲如同闪电,培养出的孩子像被雷劈过。

而你为世界培养了一个杀妻藏尸的妈宝男,良心就不会痛吗?

男子杀妻藏尸七个月 男子杀妻藏尸105天(4)

孩子并不只属于家长,他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孩子再小,也有长大的那一天。不教育自己的孩子,世界早晚会替你教育他。

正如纪伯伦在诗里写的: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教育孩子,应该是自由而非放纵。

自由不是不管孩子,任由其散漫发展、天马行空、异想天开,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也要让他们尽情想象,给这些天方夜谭一个绽放的理由。

教育孩子,应该是管控而非管制。

淘气并不是坏事,它恰是孩子充满活力和好奇的证明。因势利导,总好过用责备的眼光,压抑这样的个性。只要不是出于恶意的错误,都可以包容。

教育孩子,应该是严格而非严苛。

不必活在大人“应该怎么样”的框架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体验错误也是宝贵的经验,该走的弯路一寸都不会少走。让孩子活在空中楼阁里,那不是爱。

所谓“教育”,绝不仅仅是解决孩子眼前的问题。学会一道题,背熟一首诗,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最终的追求。教育是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男子杀妻藏尸七个月 男子杀妻藏尸105天(5)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学会思考,并在成长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不因为小事而计较,也不会因为得失而喜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心里装着众生,每一次伸出双手都带着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笑靥。

熊孩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他们得到的是畸形的重视,感受的是过度的爱,进而使他们变成自我中心的加害者。但这不代表就可以肆意伤害别人,从别人身上夺去自己没有的东西。

“教育为主”不能异化为“放纵为主”,只有受到应得的惩罚,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否则轻描淡写过去,他只会觉得自己没错。

孩子是白纸,画笔在家长手上。家长始终都要有“作为孩子的镜子”的觉悟,不会放松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横行霸道以为全世界都给自己让路。

这样做不是为了别人,恰是为了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