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严克勤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1)

严克勤,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国画院,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尼斯亚洲博物馆、江苏画院、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了多部画册和专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2)

岁未年初,九尽日暖,一番春气象。疏梅暗香,只惹黄昏冷月,无论霜降雪敷,凛凛大寒,终究稍逊风骨。

庚子疫情以来,一晃三年矣,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哉?何况对一个奔七的老者来说,这三年光阴是何等的宝贵!浮生若梦,人生几何?

常言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宅在家抗疫,读几卷书,码几行字尚能为之;“行万里路”只能翻阅如期而至的《国家地理杂志》,正所谓何须着屐寻山去,万壑千崖在此中。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鲁迅语)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像过去三年那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写你想写的文字,画你想绘的画图。

当然,所要的是意在笔先,意到笔随,以达到所谓文人画的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语)

清风北窗下,伏案书写竟忘记了时空,忘记了窗外瘟疫肆虐,失魂落魄的世界。

俯首案前,面向内心,沉寂下来,可以倾听自己的心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一个宁静而灵动的世界通过自己的笔墨跃然于纸上。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3)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4)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5)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6)

从元朝始,所谓文人画,即以文人的心态作画,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作品气韵生动,以相对写意的手法追求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与思想情感的抒发,强调绘画的主体意兴张扬与心绪寄托。

把“人品”、“骨气”与“气韵”联系起来,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不是对笔墨的不追求,恰恰相反,其画构图之严谨,笔法之精炼和用折带皴的平远山水,使后学者难以比肩。

这种“草草”,实则是最为精炼的技巧,而称之“逸笔”,则体现出画家超然世外的淡泊人品。

五代荆浩提出“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笔,遗于象,象之死也”。

强调把“气”放在第一位,荆浩认为:“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

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水墨画面的“不俗”、“凝想”,从而形成画家人品学养的体现。真正意义上文人画在于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和删繁就简的艺术情趣。

中国文人在中国画审美理论中,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的体现在对逸品、气韵、写意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对道德修养、学识陶冶和人品修炼的尊崇。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7)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8)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9)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10)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庚子以来,笔者画了七部册页,200余幅册页小品,并从中挑选整理出版,名为《我写我意》。

另外,我的20余万字的随笔文集《味绿居续话》也将出版上架,期待癸卯新年与诸位新老朋友见面。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陆凯《赠范晔》)如此而已!

回望过去,光阴流逝。世态炎凉,芸芸众生。人情冷暖,如烟往事。抗疫宅家,面壁三载。

凝想形物,咫尺之间。聊以自娱,笔墨丹青。累累墨稿,鸿爪踏雪。整理成册,告慰岁月。

流年伤感别有时,生命岂患无馀地。春来江水绿如蓝,风吹两岸花满堤。

呜呼,所谓功名利禄与健康平安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偷得浮生半日闲,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11)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12)

严克勤内核(严克勤专栏江南无所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