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古老幼儿坐具:座笸?

每次路过或到洛阳老城东大街玩儿,总能看到鼓楼西一不起眼的民居上有一个小“招牌”写着:坐婆,我笑了,知道这个院子住着制作我们小时候都使用过的坐具,他不是开店,就是“退休了”操起老手艺,但我得说说师傅啊:这“坐婆”俩字是不是写错了?最起码那个“婆”是错的吧?外婆、老婆、婆娑等,怎么能用在坐具上呢?后来看晚报记者采访了老师傅,也写了“坐婆”,这就奇观了,非常严谨的报社编辑,怎么能通过?认真看后边注的括号我明白了:坐婆(音),说明他们研究过、讨论过,但因为这个字他们也很作难啊…

回到家查阅字典,“坐婆”没有记录、没有解析;但首先发现“坐”是错别字,因为“坐”是动词,而“座”是名字,再查“坐婆”二字,连起来在古代就是“接生婆”,虽然也与幼儿有关,但不是坐具的意思,我想该有这俩字啊?结果是:查不到…

到四川出差,看妇女背个竹筐,里面站或坐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南方的簟匠师傅还是顶顶聪明啊,一个背篓设计的这么精巧:下方上椭圆,里面有台阶似凳子,孩子可坐可站还能微微的躺下睡觉…这个专门为干活、行走背孩子的篓子刺激了我,我们的“坐婆”应该先有竹子发明,后有了木头制作。我们当今使用的背孩子的物品都应该是受南方人的启发设计的。

桃木做老式靠背椅子(北方古老幼儿坐具)(1)

桃木做老式靠背椅子(北方古老幼儿坐具)(2)

桃木做老式靠背椅子(北方古老幼儿坐具)(3)

桃木做老式靠背椅子(北方古老幼儿坐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