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12月15日滴滴小巴业务正式上线,产品首期已在北京、成都部分区域开通。开通地区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滴滴出行来呼叫小巴,小巴会智能计算乘客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选择确认后,就会通知用户和小巴“约会”的时间和地点。

滴滴巴士乘车详细流程(首设虚拟站点)(1)

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介绍,“用户出行需求分门别类,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整体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行细分和聚类管理,实现价格浮动、路线浮动,小巴就是这样一个产品。“

”例如用户从地铁站出来,对去往相同方向的乘客进行聚集,让他们搭乘同一辆车出行,但价格可能不一样,路线也是动态的。基于滴滴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小巴保障了用户体验,也实现了城市整体的高效出行。”

滴滴小巴具有智能计价、虚拟站点以及最优路径规划等功能。“根据站点、线路、时间以及实时供需等30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智能报价,线路热度越高,分摊成本越少,让5元内专座出行成为可能。”

滴滴小巴还将顺路用户聚集到同一个上车点,即虚拟站点。基于滴滴大数据,通过热力图挖掘出高覆盖、密集的上车点。据悉,所有虚拟站点的设立都要求易于车辆停靠,并且易于乘客找到。

“无固定路线也是我们产品的特色,是完全按需的出行产品,根据需求规划路径不断引导车辆行驶,当有用户叫车时,滴滴小巴会根据需求智能计算路径,在体验范围内进行最优供需匹配,动态调整路线。”小巴产品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称,“小巴业务的乘客上车效率达到30~40秒,司乘按照平台引导至指定站点碰头,无需提前电话沟通,简化了司乘双方的沟通流程,降低沟通和等待的时间成本。”

滴滴巴士乘车详细流程(首设虚拟站点)(2)

滴滴小巴目前开通的区域包括北五环及以北区域,新增的区域包括天通苑、清河、霍营、西二旗、上地等。

根据资料显示,滴滴小巴是滴滴的首个区域内短途出行产品,主要瞄准的是周边有地铁但距离地铁较远的地区,其运营的片区中汇集了大量公司,百度、联想、中关村软件园等都居于其中。主要解决的是用户的短途出行需求,例如从地铁、超市到小区,从地铁到公司等。

滴滴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滴滴小巴的车辆多为5-7座的商务车,车辆则是由汽车租赁公司提供,并非自营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