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的拐点已经出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给农商银行提供了规模增长的空间,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发展到拐点之后,行业集中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包容会“普惠大视界”研讨对话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如是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农商行运营队伍建设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商行运营队伍建设年(农商行寻内生增长)

农商行运营队伍建设年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的拐点已经出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给农商银行提供了规模增长的空间,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发展到拐点之后,行业集中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包容会“普惠大视界”研讨对话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如是说。

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推进普惠金融战略迫在眉睫。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仍有美中不足之处。近两年,随着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在30%左右,因此下沉普惠金融市场效果明显。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业内从业人士对区域中小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体系中所处的功能和价值的思考。

农商行、村镇银行的数量变化也侧面印证了银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2022年以来,有多地明确提出拟组建地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以谋求夯实资本实力,实现区域银行的规模化发展效应。此外,农商行的增设数量也有变化。《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获悉,今年获批筹建的农商银行数量仅为2021年的十分之一。

农商行出路

在曾刚看来,农商行发展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首先,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监管对展业区域的限制日趋严格。伴随着全国性银行、新型机构的加速下沉,导致农商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是规模效应比较突出的行业,部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农商行,将在经营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次,所有类型的银行中,农商行息差收窄情况最严重,这与农商行的负债结构有关。这些制约因素,决定了部分农商行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时,会面临资金成本、业务拓展以及经营可持续性上的一定压力。

对农商行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及在“业务主阵地”普惠金融赛道面临的市场环境的竞争变化,从业者们有清晰的感知。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广强指出,小型银行目前面临大行下沉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这个竞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掐尖”、“刨根”和“连盆端”。

具体来看,此前的普惠金融贷款,大行和小行可以共同服务小微市场主体。大行下沉后,通过价格优势“掐尖”小行的优质客户,大部分长尾客户还是留给小行的。后来,发展到大行和小行共同服务的小微企业逐步变为由大行一家服务,小行被“刨根”,尤其是优质制造类中小企业,大行不再给小行留空间。到了第三个“连盆端”的阶段,小行的客户经理被直接挖走,客户经理手里的存量贷款也基本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目前农商行所面临的困境,多位从业者认为这是行业结构性问题,应该优化金融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合理的大中小型银行适配的金融体系。

贝多广认为,农商行的发展水平和本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需要的银行结构也不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中小农商银行。

此外,监管法规的适配性问题也值得关注。目前,农信行业急盼出台与农村金融机构具有适配性的法律法规。

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强调,在纯粹的市场机制下,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金融集聚的作用,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小银行被大银行兼并重组,不利于保持县域法人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农信社承担了大量支农支小等社会责任。从德国等国家实践经验看,必须制定与农信社性质定位、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不能简单套用《商业银行法》管理农信社,推动大中小银行差异化竞争,健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对于农商行的未来出路,多位从业者共识在于,明确支农支小定位,发展零售业务是唯一出路。

吉林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英表示,农商行只有支农支小、个人消费和“三农”消费的市场定位可以走。

庄广强表示,农商行在国家金融生态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支农支小。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偏离这一定位的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贷款集中在大企业,或者是过于侧重金融市场业务等。常熟农商银行合并31家村镇银行报表后净资产2700亿元的规模,每家村镇银行又都是更小规模的银行机构,单户平均贷款在20万元左右,可以通过技术更新,提高效能。

在明确定位后,对于具体如何做好业务的实践路径方面,不同农商行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王小龙认为,18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改革发展的经验主要有四条。一是坚决防止股东操纵、干预经营,过分追求赢利最大化,削弱支农力度。二是坚持全省农信系统体系完整,没有一家行社脱离系统,有效防范削弱农信社防范风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三是坚持“省县两级、统分结合”管理体制,坚守县域法人定位,增强省级服务功能,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彻底、该服务的服务好。四是坚持法人行社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原则,充分激发法人行社竞争活力。

王小龙认为,农信社小法人具有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产品服务更接地气等独特优势,是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从全国看,目前农信社在县域基本上都是存、贷款市场份额第一的“小冠军”。

2004年至今,浙江省银行业营业网点增长约50%至13300多家。其中,国有四大行营业网点减少约370家,农信系统营业网点增加约80家,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大幅增长,主要是全国性股份行和城商行新设网点。但从市场份额数据变化来看,同期浙江省内四大行存、贷款市场份额从逾50%降至36%左右,基本上是被全国性股份行和城商行接受。

王小龙表示,浙江省农信系统保住了2004年时的市场份额,到2022年6月末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提升3.39个、1.59个百分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主要是通过内生性增长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不是通过大幅增加营业网点实现增长。这充分证明,小银行是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所以,我们对农信社小法人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

常熟农商银行则在发展零售金融业务方面更有心得。庄广强指出,零售业务是需要艰苦奋斗的,零售转型不太可能快速见效。“农商行面临竞争压力,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在目前普惠金融的生态中,大型银行主要是解决了融资贵的问题,中小银行更多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大型银行解决了优质小微客户的贷款贵的问题,同时还有一部分小商户,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他们面临的贷款难问题,就需要我们中小银行来解决。”

IT技术提升效率

此外,多位从业者都非常认可IT技术对于农商行效率提升的加持作用。

常熟农商银行认为,通过IT技术取代部分人力,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零售小微业务的“线上扩张”。庄广强指出,随着规模和利润的增长,具备了原来没有的IT投入的优势,对人才的吸引优势也会逐步体现。

目前常熟农商银行拥有1500名小微客户经理,村镇银行还有1500名客户经理在展业,单个客户经理的产出在逐年递增,是基于IT风控技能的提升。

IT技术深入普及,客户的数据也在不断积累,所以未来客户经理的产出管户能力都在提升,不会是简单的以人力和业务量保持在原有的同等比例的提升。

据悉,常熟农商银行控股32家村镇银行,覆盖6个省,110多个区县和900多个镇,旗下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采用总行集中审批的方式,为各个村镇银行辖内的客户提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

截至目前,常熟农商银行在常熟本地的网点机构没有增加,但存贷款的市场份额每年还是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并且在细分领域里不断精耕细作,解决当地的金融供给问题。

对于IT技术与农商行能效提升之间的关系问题,贝多广认为,发展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都有较大意义,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扩大规模是必然趋势,通过规模扩大吸引到更多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东三省金融机构的零售数字化转型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但榆树农商行在零售数字化转型方面成绩突出。

李国英表示,作为体量并不大的小型县域农商行,在努力实现零售数字化转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其次是要下定决心,最后是要资源整合,最后还要坚定的走下去。目前榆树农商行组建有专门的零售数字化转型的部门,由董事长直接推动。

据悉,榆树农商行的零售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吉林省联社的支持,在系统接口数据支持网络硬件等方面给予全面帮助。起步艰难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了解到,榆树农商行通过建设三个数字化系统平台,实现金融产品服务渠道、风险管理、客户细分、应用场景、积分体系、战略导向、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综合评价等十大服务功能体系。公开数据显示,榆树农商行以数字化科技化驱动,推动全行零售转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而美的银行。2020年下半年榆树农商行愉快金融平台上线,2021年初到2022年8月底,通过整村授信等批量顾客或者地推扫街模式,目前已预授信22万户,共计167亿元,累计已经实现签约的4万户,授信4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