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本纪】: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报告后就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厉王对此很开心,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难。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一定会伤害很多人,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鼓励他们讲话。


解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虽然沉默了,但这可能是在积蓄力量,一旦爆发,破坏力极强。如果是一家企业,员工都沉默了,不是走在衰败的路上,就是接近倒闭的边缘。通过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分析,可以为企业和管理者提供不少借鉴。

邵公谏厉王弭谤为什么厉王不听(召公谏厉王弭谤)(1)

一、厉王弭谤的结果:国人暴动

在周厉王继位后,他任用荣夷公,专擅渔牧山林之利,禁止国人入山砍柴打猎、禁止捕鱼,严重影响了国人的正常生活,损害了大部分的既得利益。国人对此非常不满,纷纷议论他的政策过失。在召公反馈民意、劝谏厉王后,周厉王不仅不听,还指派巫师监督、处罚非议国政的人,随着政策越来越严苛,导致国人敢怒不敢言,最终在三年后爆发国人暴动,迫使厉王慌忙逃窜至彘(今山西省内)。

厉王弭谤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的与民争利,导致国人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同时,实施严苛的舆论控制政策,导致国人积蓄了强大的负面能量,最终导致暴动。


二、厉王弭谤的两大害处

在现代,弭谤相当于负面舆论控制。从厉王弭谤出发分析,可以看出有两大害处:

邵公谏厉王弭谤为什么厉王不听(召公谏厉王弭谤)(2)

1.反对势力由明转暗,难以防备。如果一个人犯了很多错误,别人的怨恨不再表现出来,犯错的人应该加强预防,因为你不知道得罪了谁,不知道防备谁。像周厉王虽然通过弭谤控制了负面舆论,但也导致反对力量隐藏起来,国人的暗对周厉王的明就有了非对称优势,也意味着周厉王逐渐失去了对国人动向的控制。

2.反对势力积蓄能量,肆机爆发。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国人变的沉默,国人内心的愤怒是在不断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只要有人煽风点火,立刻就会爆裂,最终周厉王只能出奔逃跑。


三、厉王弭谤的职场启示

厉王弭谤表面是控制了舆论,实际却积蓄不满力量导致自己下台。其实,在很多企业和组织中,也存在类似厉王弭谤的事情,典型的就是领导一言堂、实名制的民意调查等。

邵公谏厉王弭谤为什么厉王不听(召公谏厉王弭谤)(3)

对于员工来讲,拿工资是自己的本分,建言献策是一种责任,可做可不做。一旦企业和组织的舆论控制过于严格,员工就会变得沉默,组织或企业的效能就会很一般。为打破员工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畅通网络沟通渠道。现代职场工作的压力都比较大,员工利己倾向明显,往往不愿意在正式场合发表意见,也不愿意和同事、领导私下交流,更不愿意和家人倾诉,他们要么憋着,要么去陌生的网络平台进行发泄。在全国,华为对这类问题处理的非常好,它建设了心声社区,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而且很多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华为的发展作用非常大。这就是召公倡导的治水要以“疏导”为主。

2.鼓励建言行为。在很多企业中,一些新员工或者责任感比较强的员工,都会积极献言献策,改进组织绩效,这时候作为领导者要善于鼓励、引导。我有一个朋友,部门领导和员工都是年轻人,按理说氛围比较活跃,但在几次开会后,员工基本保持沉默,不再发表在自己的意见,原因在于部门领导对员工提的意见建议不是直接忽视就是直接批评,久而久之,部门越来越沉寂。这就是领导疏导不力的表现。

3.正面回应员工的“谣言”。有时候,在企业中难免会出现不实的小道消息,甚至以谣传谣,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候的最佳策略是收集好小道消息的核心观点,以正式会议或其他正式途径进行逐一沟通,终止谣言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