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北京皇城味浓重的四合院,上海精致优雅的老洋房,宗祠作为岭南传统的建筑文化符号,当之无愧的成为广州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而在所有宗祠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家祠。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1)

陈家祠全貌

陈家祠,又称陈氏学院,从两个名字上看不难发现,它既担负着陈氏一族祭祀先祖的功能,同时也是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陈姓读书人提供饮食起居的落脚点。

整座祠堂前低后高,以中路青云巷为主线,南北贯通,层次递进的巷道意为步步高升,希望陈氏子弟通过青云巷能考中功名,平步青云。

站在巷中抬头仰望,青灰色的古墙上装饰着巨大的口衔花篮展翅飞翔的蝙蝠灰塑,每一笔刻画都寄予了对后辈富贵和福运到来的美好愿景。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2)

辟邪的神兽 保佑陈氏后人保平安

沿着青云巷一路向里院走去,一座高20多米的聚贤堂就是整个祠堂的建筑中心,整个大堂的梁架斗拱采用最中式的榫接办法,不用一颗钉子,却历经沧桑依旧坚固美观,百年里,整间聚贤堂见证了一代代陈氏族人举行的春秋祭祀与聚事议会。

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院廊相连,内部装饰巧妙的运用了砖雕、木雕、石雕、灰塑、陶塑与铜铁铸,俗称陈家祠七绝,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3)

陈家祠内七绝之一的灰塑雕像

与中原地区不同,广东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有着最早接触西方世界的地区优势。

漂洋过海的欧洲文化和渊源悠久的中原文化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相互交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印记就体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中的细枝末节处,陈家祠就是西风东渐的最好例证。

除了主体的中式结构方式外,陈家祠的连廊柱引用了西式的铁铸形式,在聚贤堂前的露台栏板,还装饰了新潮的铁铸花饰;

在祠堂正门古石墩正面有一座源自上古神话的日神石雕,传说中的日神笑眯眯的蹲在屋檐上,潮酷的用着今天都不过时的表达方式——比着剪刀手笑对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4)

比着剪刀手的潮酷小仙

首进东路北面墀头上的砖雕装饰里,有一对挥动着翅膀的西方小天使,和其他中国神仙一样脚踏祥云,头上也梳上了中式发髻,淳朴的匠人还好心的为他们围上了红艳艳的小肚兜,打扮的和普通的岭南小孩别无二致;

整座祠堂将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几分欧洲元素让整个幽雅沉肃的建筑多了些许西洋韵的俏皮,但无论建筑形式如何演绎,它的根基始终是我们民族赖以衍生昌盛的宗族文化。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5)

小天使也扎起了可可爱爱的发髻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由以自己为中心的、向外一圈圈扩散的人际网络组成,圈子的远近与血缘相关。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起“五服”,简单来说,就是从自己这一代开始,向上数五代,直至高祖父一辈。其间的同姓宗亲即便许久未见,但只要算在五服之内,都是至亲的一家人。

这种因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的非正式的组织就是宗族文化的基础。

同宗同族之间以家谱或其他文字记载为证,共同秉持着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而约定俗成的行事准则。

一个家族的家规家训与大事记,或靠字里行间的记载,或靠代际之间的口口相传,以人的力量完成家风的延续和家族凝聚力的塑造。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6)

祭拜先祖曾是民间最重要的仪式

宗亲之间有相互扶持和提携的责任与义务,在古代,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都是由宗族来做的,宗族分担了部分国家细枝末节的功能,它有着很温情的一面。

每每谈到这些,老人们总说现在都不讲究这些了,直系三代之外谁也不认识谁。的确,年轻一代独立意识的强化使得宗亲之间的联结逐渐减弱。

但是在历史上,尤其兵荒马乱的年代,当政权结构相对松散时,宗族这一具有强烈归属性的介于官方政权和松散团体之前的夹层组织总是格外繁盛。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7)

陈家祠广场

带着这样的视角再落回到陈家祠上,它的建造就是宗族文化最好的体现。

在清末最动荡的年代,广东各地的官员、士子、普通百姓以及经商的洋人都需要经常出入省城,人龙混杂。因而广州城内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广东各地人员来省城落脚办事的需求,各姓组织省内同姓宗族在广州兴建祠堂式建筑。

当时,陈氏是广东第一大姓,为了给陈姓子弟在省城广州进行读书应考提供临时居所,1888年陈昌朝等广东四十八位陈姓乡绅名流联名提倡修建陈氏祠堂。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8)

清代广州的市井风貌

倡议一出,广东各地陈氏宗亲积极响应,全省72县陈氏族人的力量汇集在一起,资金源源不断的涌来,整个工程集中了全省最著名的能工巧匠和营造商号

木材也是从东南亚、南洋、海南岛进购的珍贵木材,总共耗资100多万两白银。因此在清朝就有人说,陈家祠是用银子堆出来的经典建筑。

陈家祠落成的那一年刚好赶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民不聊生的时代,陈家祠的修建是相当不易的,它也一度成为了战火年代下,陈姓家族的庇护所,大批同姓商人、学子在此周转休养。

依靠整个宗亲之间的帮衬,为整个宗族带来了强大的生存和传承的能力,这一处举广东全省的陈姓家族之力修建的宗祠,造福的是所有陈姓子孙。

可以说,宗族就是一种因血缘而进化出的一种保护机制,在战乱的年代凭借强烈的凝聚力,得以实现整个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9)

有人说宗族文化可大可小,缩小了就是小集体的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的国家文化。某种程度上来说,宗族文化张扬的思想观念,的确与整个民族文化所张扬的思想观念是一致的。

儒家讲究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家政打理得很好,这个人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

因为家国其实就是靠千千万万的家庭所组成的,当万千家庭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便可以说这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不仅在中国本土,海外华人同样依靠这种敬祖传后的宗族文化,在东南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实际上就是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的文化。家政是国政的基础,国政是家政的延伸与扩展。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进阶环节,就是家族宗族。

而祠堂就是宗族文化的具象支点所在。

广州市有什么经典建筑(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筑)(10)

如今因为技艺精湛的装饰,陈家祠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2002年,陈家祠还被列入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虽然古老的祠堂早已失去了祭祀的原始功能,但它承载的宗族文化与血脉情怀却一直影响至今。

借用《陈氏宗族的精神家园--广州陈家祠》的作者,王发志先生接受采访的一段话,陈家祠在游客心中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但在陈氏族人的心中,它是整个家族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作为普通人走进陈家祠,感受的不仅是陈氏子孙对陈家祠的宗族膜拜,也是在自我意识凸起的年代,回归到最本真的民间文化中去,去更深刻的理解家族亲情乃至家国情怀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