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设△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

G=△Yt/Yt-1

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的定义与标志 经济名词经济增长(1)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经济增长必要性

中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

第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经济增长换档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在国际环境不同以往的情况下,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济进入“转型期”、社会进入“矛 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 围绕“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的主题,探讨了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曾培炎认为,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均衡状态正在被打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