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类型的电影,总能在不急不缓地叙述中,牢牢把人抓住。
看后意犹未尽,还会翻出来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香蕉姐正好有这样一部电影,躺在硬盘里,一直舍不得删。
它排在豆瓣TOP250中的No.25,54万人打出9.2的高分,IMDb上也有8.5的分数。
这部早已载入影史的经典电影,出了部美国翻拍版,上映后观众反响不俗,首周末票房夺冠,结束了《海王》连续霸榜三周的状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电影有如此大的魅力?
《触不可及》
Intouchables
左为2011年法国原版海报,右为2019年美国翻拍版海报
(ps:鉴于有人没看过法国原版,香蕉姐先介绍一下原版,再介绍最近的美国翻拍版)
法国原版《触不可及》有什么魅力?
有人说,开怀大笑一整场,最后却蓦然飙泪。
两个像南极与北极一样,永远都不会相撞的人,被命运牵扯相遇,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基情?
不,这是真实的友情。
故事来源于法国LVMH集团旗下perrier champagne香槟部门副总裁菲利普与贫穷的北非移民阿戴尔之间奇妙的缘分。
菲利普因为一次跳伞事故高位截瘫,阿戴尔是充当他双臂双腿的私人看护。
电影结尾放出了真实原型的照片
两个无论是从身份、地位、财富还是知识、教养、生活习惯等都有天壤之别的人,在磕磕绊绊中,从吹胡子瞪眼的关系变成了莫逆之交。
这很珍贵。
菲利普在自传《第二次呼吸》中感谢看护他十年的阿戴尔:
“没有他,我会很快死于崩溃……当我困于轮椅上的时候,他拯救了我;
当我虚弱的时候,他保护了我;当我暴躁的时候,他令我发笑。他简直是我的‘魔鬼看护’。”
两位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听到这个故事,深受感动,将之改编成电影《触不可及》(2011)。
这部电影在当时大获成功,11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换来了全球约4.3亿美元的票房,成为当年票房第一高的非英语片。
电影里,看护阿戴尔的阿拉伯裔身份,换成了黑人身份,名叫德里斯,由奥玛·希饰演。
白人富豪则由凯撒奖影帝弗朗索瓦·克鲁塞饰演,片中依然叫菲利普。
故事开始于一场面试。
一所富丽堂皇的豪宅里,菲利普在女助理的陪护下,正在面试前来应聘的私人看护。
与原型人物背景一致,菲利普在一次跳伞运动中出了意外,脖子以下全部瘫痪。
还好他有花不完的钱,依靠药物还可以活很久。
德里斯也在面试之列,但他的目的可不单纯。
德里斯因为抢劫珠宝店,刚刚刑满释放,一心只想求得辞退信,以申领失业救济金。
等了两个小时,德里斯不耐烦了,闯进房内,一把将辞退信拍在桌上,让人给他签个字。
粗鲁蛮横、目中无人,没有专业证书,不懂护理知识。
但菲利普却在众多拥有完美履历、丰富经验并且谦逊的面试者中独独选中了他。
为什么?
当女助理问面试者们“来这里的动机是什么”时,看看大家是怎么回答的。
“人文关怀”
“帮助提高残疾人自理能力”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
先不论他们展现出的同情,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单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就令人不快。
在他们眼中,菲利普好像是个“废人”,没有帮助就无法生存。
但菲利普恰恰需要的就是别人把他当成正常人,不要同情,更不要可怜。
王小波曾说: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把他成残疾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混混德里斯赢了。
倒不是说德里斯有多高明,而是他天生的童心和善意的恶作剧心理,使他把菲利普的残疾当作一件“你脸上有脏东西”、“你衣服开了”那般好玩且无所谓的事。
你看,在看护菲利普期间,德里斯用烧得滚烫的水倒在菲利普腿上,然后惊讶地感叹“你真的什么也感觉不到啊!”
活脱脱的恶作剧心理。
相处中,德里斯甚至常常忘记菲利普是个残疾人,手脚不能动。
而这样的对待恰恰是菲利普想要的。
这样的缘分真奇妙!
如果菲利普拥有健康、活力与自信,他大概不会容忍德里斯在他面前撒野。
不幸地是,菲利普被困在轮椅上,身体的禁锢,带来的是自由的丧失。
出门还要坐残疾人专用车
而妻子的离世,给他带来的打击不亚于瘫痪,菲利普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激情,意志渐渐消沉。
德里斯弥补了他的欠缺。
他的自由、活力、坦率、无规无矩、快乐、激情,都是菲利普羡慕的。
坏家伙德里斯不管那些条条框框,带菲利普享受俗世的快乐。
在他看来,家里放着玛莎拉蒂不开,简直是白痴,于是带着菲利普飙车;
这么有钱,竟然没有情人,于是带他招妓,享受性的快乐;
嫌轮椅太慢,给轮椅装个引擎,时速达到12km,轻松超越路人。
有了德里斯,菲利普紧绷的脸常常挂着笑容。
德里斯为菲利普带来了活力与快乐,他们也在相处中彼此感染、互相改变着。
这部电影是部温馨喜剧,那些令人捧腹的地方常常由菲利普与德里斯因教育、习惯、价值观的不同引发的。
美术馆里,艺术家用鼻血画了一幅画。
菲利普盯着这幅画盯着整整一个小时,大为痴迷。
认为这幅画散发出一股安详的气质,嗯,还夹杂着些许暴力,非常动人。
这对德里斯来说就是三观震裂啊!
一个家伙用把鼻血喷纸上3万欧元?有钱人的钱真好骗!
还有,德里斯陪菲利普一起看高雅的德剧。
结果德里斯在安静的剧院狂笑不止,引来观众侧目。
“这是什么?一棵树……在唱歌?”
菲利普有上层阶级的高雅爱好和审美情趣,德里斯则喜欢扎根于尘世的音乐和舞蹈。
虽然两个人的爱好志趣迥然相异,但是电影没有做任何地评判,只是展现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对撞、没有批评,更没有高下之分。
这也是这部电影温和、平实、细腻、打动人的原因之一。
两个人即使相互影响,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
当你发现德里斯冷不丁冒出一句有关艺术的见解,你才惊叹“哦,原来已经影响这么深了。”
他们风格迥异却可以浑融一体。
菲利普生日,优雅的古典乐奏毕,德里斯放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Earth, Wind & Fire的《boogie wonderland》。
音乐热情、动感、活力四射,在德里斯的感染下,女佣、管家、厨师、古典乐手,所有人都跟着德里斯舞动起来。
在这场舞蹈狂欢中,黑与白、高与低、俗与雅浑融一体、不分彼此。
这不涉及什么种族、阶级、社会理想之类的大道理,仅仅是电影带给人的感觉——让人舒服、欢笑、惬意,看得津津有味。
这样一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生活喜剧,值得我们浪费时间一看再看,这大概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吧。
香蕉姐只是介绍了核心内容,电影中还有很多小惊喜,等着你去发现。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火的时候,很多人把《触不可及》翻出来,说《触不可及》是法国版的《绿皮书》。
因为都是讲的黑人与白人、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在碰撞中融合的故事。
不过《触不可及》高级精致到你无法联想到「政治正确」,《绿皮书》就不好说了。
除此之外,法式情调与美式喜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对比今年上映的美国版《触不可及》更容易看出来。
美国版《触不可及》于2019年在美国上映,但其实它早在2017年就制作完成,无奈推迟上映和当年的好莱坞大地震——哈维·韦恩斯坦性侵丑闻有关。
影片一开始是被韦恩斯坦电影公司买下发行权,丑闻发生后,韦恩斯坦公司财务出现状况,电影一度搁浅。
直到去年STX电影公司拿下该片发行权,并要求导演重新修改影片,将其由R级改成了PG-13级,才敲定了新的档期。
尽管种种波折,得益于完美的剧本、接地气的改编,以及强大的演员阵容,美版《触不可及》在淡季档期杀出重围,让观众再次感受到好故事所带来的魅力。
看阵容。
美国版的白人富翁由《绝命毒师》里的“老白”,艾美奖、金球奖视帝布莱恩·科兰斯顿饰演。
黑人看护则由好莱坞喜剧明星凯文·哈特饰演。
惊喜的是,女神妮可·基德曼的加盟。
妮可·基德曼银幕经典《红磨坊》(2001)
她在影片中饰演菲利普的女管家伊冯,相较原版,这是一个全新的角色。
伊冯是哈佛毕业生,原本打算另谋高就,菲利普出事后,她重新回到菲利普身边照顾他。
伊冯表面严肃、沉稳、内敛,内在却感情汹涌,这个角色将对情节起到关键作用。
除了明星阵容,美版《触不可及》相较原版有什么改动或者惊喜呢?
总体而言,优雅、浪漫的法式温馨喜剧变成戏剧化、娱乐化的好莱坞故事。
从标题上就能看出变化。
原版英文名叫“Intouchables”(触不可及),美版的英文名叫“The Upside”(上行)。
因此美版比较突出由低谷走向高处,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动态过程。
科兰斯顿饰演的菲利普便体现了这种戏剧化效果。
菲利普作为美国名利双收的经济学家(身份有改动),面对只能依靠轮椅和看护度过后半生的悲惨境遇,他的心态上是有很多转折的——
由一开始的天子骄子、到瘫痪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最后破除心理障碍,不再惧怕,科兰斯顿将菲利普内心的挣扎、矛盾处理得极富层次。
科兰斯特赋予了人物另一种魅力,遗憾的是,凯文·哈特就没那么多发挥空间了。
原版的黑人大哥幽默、积极、阳光,抛出的包袱都非常有意思,美版的黑人看护有点苦情,有点浪费凯文·哈特的喜剧天赋。
另外,美版沿用了原版一些经典笑梗,看过原版的人怎么能笑得出来呢。
原版出现过的“德剧梗”
可能任何翻拍都免不了要拿出来跟原版比较一番。
经典难以逾越,部分看过原版的人,对翻拍版多少有点失望,不过看到经典重新演绎还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翻拍版的优点也很突出,不煽情、接地气,专注讲一个高低起伏的好故事,对观众是真的友好。
无论怎么改编,故事的核心没有改变——
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没有激烈的情感冲突,有的只是平凡生活中的质朴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要与互相包容。
这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啊。
(后台回复 触不可及看原版与改编版)
为好故事
点一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