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三章 理性思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净土讲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净土讲法
(9)
第三章 理性思考
第五节:成功逆袭
初中学校没有择校生一说,都是按地段招生。而十八中所在地属于老城区,发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是珠江本市最先富起来的那批居民,因此,当年的十八中,是一所仅次于珠江中学、外国语学校和实验中学初中部的王牌学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越来越富,陆续搬到了新发展起来的城区,留下老房子转卖或者出租给了外来务工者与外来经商者。
随着时间推移,老户籍居民越来越少,新加入的户籍居民和暂住户籍居民越来越多,而暂住户籍居民流动性大,学生生源的流动性也相对增大。在该地区的小学生源中,插班生就特多。由于地域方言与全国各地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管理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顺手,便造成了连锁反应:生源不固定,文化基础差异性大,老师不好教学,影响教学成绩,看不到希望,有本事、有门路的老师便脚底抹油,溜了。
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搞不上去,评级评优轮不到十八中,学校领导班子工作起来也感觉没劲儿。习惯了老一套思维方式,懒得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遇到新问题又缺乏新思维来应对,领导班子尤如死水一潭,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势。这就形成了“温水效应”,学校管理松懈了,学生自然也胆大了,于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发生。打架斗殴,缺课旷课,组织纪律涣散,甚至还有女生夜不归宿,家长找到学校要人。作为老校长,学校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局面,他搞不清楚,他也曾经苦苦寻求答案,却始终没有得到。最终归结于上级领导不重视外来户籍生源,也就是不重视十八中,种种迹象表明,领导大有放弃十八中的意味。
老校长是文革前的老三届,家庭成分不太好,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上山下乡,还时常挨批斗,养成了他谨小慎微的性格,凡事都按上级领导意图办事,当个教师,当个班主任还卓卓有余,当校长,的确非常吃力。由于他刻苦认真,政治上要求进步,硬是让他从底层一步一步,走到了校长岗位。刚刚当上校长,又遭遇了“温水效应”。
开始时,教委每次开会,领导还批评他几句,后来便只宣布考评名次,都懒得批评他了。毕竟年轻的领导在老资格的下属面前,还是要表现出尊重来的。领导批评他心里高兴,说明领导重视,是看着他的,领导越换越年轻,也就不好意思再批评他了。老校长在煎熬中,居然让他做了十年校长。然而,老校长也感觉委屈,每次挨批评了,他都想辩解几句,他都想质问领导,你们为什么要放弃十八中?但每次都问不出口,或者说领导每次都没给他有开口质问的机会。
在老校长这样一位老班长带领下,原本年轻有为的王中正,也逐渐沉沦于仕途升迁的漩涡中,疏于钻研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也得过且过;李玉蓉倒是清醒得很,但她性格上有严重的缺陷,与老校长几乎是一路人,而她比老校长更甚的是,基本上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属于坚决执行领导意图,不打丝毫折扣的那类人;张大钎就更麻烦了,他不但很多地方与王中正有相似之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骨子里小肚鸡肠,忌贤妒能,表面上还要戴着一副歉卑的面具。时间一长,歉卑就进入骨子里了,倒也显得不那么小肚鸡肠了。但他也有一个优点,容易知难而退,且办事能力强。
朱军到十八中五年时间,一直没有闲着,她几乎分析透了这个学校的一切,还有的放矢地制定出一整套能让十八中起死回生的改革方案,等待时机。她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方案,通过网络,也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她曾多次申请到一线担任班主任,以便实践自己的部分方案,但总是被党组成员全票否决,一点机会都不给她。
眼看十八中每年升入珠江中学等前十所中学的名额大幅度下降,到今年,居然只有一位同学升入珠中,二名升入深实,外校一位也没有,珠江市几十所普通高中学校,加起来也还不到一百名,就连第一职业中学,升入的同学也才只有二十六名。一届毕业生七百多名,加一职在内的入学率不到百分之十五,是十八中历史上最差的一年。其它生源,一部分流入二三流的职业中学,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流入社会。这样的成绩,就仅仅是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任务而已,让一帮孩子混满三年,然后跟着父母打工或学做生意,根本违背了教书育人的本质。
她心痛,十八中耽误了多少孩子的前程啊!难道真是这些孩子没有能力,考不进好高中么?不是,是学校疏于管理,老师根本没把这些外来的孩子当回事,总觉得不是户籍地孩子,反正人家也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首先在思想根源上,放松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恶性肿瘤,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罢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老师,朱军对这种现状非常着急,但又不能直接把这个毒瘤扎破,只有寄希望于机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朱军看准了老校长退休这个节点,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因此,她时刻准备着。然而,人贵有自知之明,优秀的人都善于审时度势。她明白,就算挟她的方案之优势,教委领导信任之大势,顺利登上校长宝座,也很难执行她的改革方案。执行不了这套方案,她就将是第二个老校长,甚至还比老校长的日子更难过。老校长因为年龄到点,还可以“光荣退休”,而她,最终只有被众人孤立,一个人孤零零地仓皇逃离。
而且,将会一辈子背着一个败走麦城的心灵污点,不断自我打击自信心,郁郁而终其一生。因为,独木不成林,一个教务处副主任,要爬到几位老资格的领导之上去革他们的命,简直就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在中国,年轻人越是有能力,就越是要夹着尾巴做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得伺机而动,一味儿猛打猛冲,你就将会成为出头鸟,成为众矢之敌,只会被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领导欣赏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但领导未必欣赏直接威胁到自己权利地位的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
任何一个单位,人际关系都盘根错节,如果不周密计划,就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自己不能出人头地没关系,关键是这么多这么好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么好的方案得不到实施,这么好的学校得不到拯救,那简直无异于犯罪。以十八中为中心的数平方公里社区里,每年要流落几百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在里面,就现在而言,周边社区的治安环境已经比其它社区要差很多了,再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可好,她作为改革方案的制订者,成为协助一个更有威望领导的执行者,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也不至于阻碍方案的顺利实施,可谓两全其美,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