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季#

时间过得总是飞快,快到你总是追不上它的脚步、抓不住它的尾巴,甚至于有时候看不见它的身影......

高考对于我们这代人,已经是快二十年的记忆了,印象深刻,但具象模糊,不过心有所动,还是想写点儿文字出来,一是为了纪念(或许不曾纪念过吧!),再就是希望能对走入考场的90后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是为前面的话!

1.篮球

那一年,学校大概是在前两年如火如荼的校内篮球联赛热潮驱动下,将两个土篮球场改造成水泥地,更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打篮球的热情,而且还有不少老师在课间组队和学生打半场,而看的人更是里外里围着好几层。

那一年,科比和奥尼尔终于进入NBA总决赛,他们和步行者大战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复习高考的最后一个月,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班里包括我在内的篮球爱好者们利用一切时间去偷看比赛,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刚布置了自由复习,转身出了楼道,我们就偷偷打开电视看比赛......

当时,后排的几个喜欢打篮球的,一到课间就把废纸揉成团当成篮球往纸篓里投......

当时,我还没彻底成为科比的粉丝,我喜欢的是纽约尼克斯的斯普雷威尔......

十几年的高考(那些年高考)(1)

2.情愫

其实,当时根本不懂感情。就是爱读《红楼梦》,受到了贾宝玉的影响,觉得自己也多情、也痴情、也重情,然后幻想着自己也能有个林妹妹;爱读《平凡的世界》,觉得自己的高中时代也很像孙少平,可是我的田晓霞又在哪里?还有《天龙八部》为代表的金庸武侠小说,让自己觉得有些段誉的悲剧,始终得不到王语嫣的垂爱,又渴盼着成为大侠、遇见自己的蓉儿,或者我是杨过,也一定不会选择郭芙那样刁蛮任性的女子,也一定会不顾世俗的选择气性相投的姑姑......

懵懵懂懂的迷恋滋味,像初尝一杯浓浓的烈酒,不确定就是爱,不确定就想着终生厮守,但确认过眼神,你是那个我心里牵挂的人,于是,在索然寡味的复习之余,我的目光会找寻你,在你走过或出现的每个地方,我的目光在追随你,内向的我不介意别人的说笑、不在意你的无意,就那样痴痴地守候,希望你能像王语嫣一样明白最爱你的人是段誉......

于是,傻傻的我,把跟你在一个考场当成幸运,以为你的脸上写满了北大清华的答案,稀里糊涂地考完一场接一场,在3 x的实验年,体会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失意......

十几年的高考(那些年高考)(2)

3.自制

走向复读,也就意味着海市蜃楼的幻灭,更意味着脚踏实地的开始,我从来都不差,只不过自视甚高、吃苦不够、拼劲不足,初中考高中我用了两个月功,这次命运给我安排的是一年的复读,除了彻底失去兴趣、更对老师全无好感的英语课,我在当时条件下对自我的调控做到了最佳,尤其是历史和政治这些别人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却加入个人的想法和理解,融会贯通学,已经有些发愁发怵的数学,也是苦练习题、掌握规律、开动脑筋,做类别而不搞题海。

那一年,我没有放弃刚刚爱上的篮球,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打比赛,火车站、灯光球场、学校篮球场,哪儿都去,有比赛了还是找着地方也要去看,但是,那是一种调剂和放松,而不是干扰和破坏了。

所以我当时会对某些因为复习要戒篮球的人嗤之以鼻(最终他也没因为戒掉篮球而比我考得好),还有那些整天死记硬背最后预估成绩时哭哭啼啼的人,我也看不上眼,我知道,我能行!

那一年,我的数学增加了50分,文科综合增加了50分并且是全校第一,语文增加了20多分,只有英语是原地踏步无长进,如果英语能补到及格线,我都够上重点了。

十几年的高考(那些年高考)(3)

4.寄语

回忆,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此篇文字的初心,也是想在高考之际,能给考生一些建议。因为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种言论,大概意思是无论考上考不上,都还在一趟列车上,下一站下车后人家问的是你会干什么,不会问你是软卧还是硬卧还是硬座还是站着到的。我觉得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分数崇拜、名校崇拜倒向了彻底不要文凭和学历。

所以我首先要奉送给考生以及家长的是,一定要端正心态。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被社会舆论左右,不要被自我设定捆绑,要做到既不强求、也不将就,让孩子尽可能去挖掘潜力、超水平发挥,有一分力、往五分使,千万不要过高或过低,把握好度。

再就是要清楚自己。你是什么水平,平时的知识掌握多少?哪些是百分之百掌握?哪些是模棱两可?哪些是一无所知?这些你都要心中有数,到了考场上呢?就由易及难,要做到会的尽可能全对,不太会的争取作对,彻底不会的凭感觉蒙对(此处可以有笑声或吁声)。

最后才是长远考虑。无论结果怎样,这里其实没有所谓的成功或失败,那就是一个分数或录取通知而已,人生的考场还有很多,录取的地方也有很多,只要你坚持挑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一定有你的舞台让你发光,就一定有你的人生绽放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