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孤陋寡闻,四十岁了才第一次遇到普吕多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孤独与沉默普鲁多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孤独与沉默普鲁多姆(孤独的沉思者普吕多姆)

孤独与沉默普鲁多姆

原谅我孤陋寡闻,四十岁了才第一次遇到普吕多姆。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已经尘封了很久,连塑封都没有开过,当我打开,首先看到《致读者》:

“我的生活将是诗中的一切。读者啊,你也如此……

但愿他们能不解而思,为爱而哭。

梦想至少耗去了他们二十年,最后有一天,

大家都想站起,想在消失之前播下一点东西。”

我想这就是我现在的心声:进入不惑,终于发慌,不再怀着一颗油腻的少女心,追剧,追爱情小说,做不切实际的梦。肩上担着养家、还贷的责任,但还想留一份空暇,给自己二十年来一直没去付出行动实现的梦想。在消失之前,哪怕随便播下一点什么东西,留下一道刻痕,而不是庸碌一生……

就这样,我怀着被击中的激动快速阅读了序言和译后记,明白了普吕多姆的生平:

法国中产阶级家庭,两岁失父,性格忧郁,沉默善思,爱好文学,同时数学极好,因结膜炎错过了考取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成为工程师的机会,改学法律,成为一名公证人。因为从小爱慕的表妹嫁给他人,终身未娶。后得到一笔遗产,开始专心从事写作。

这样的禀赋与经历,使他既能写出感人的抒情诗,也擅长融合科学、哲学的哲理诗。他用诗歌,探索爱情,探索人性,探索宇宙与生命。

1901年,瑞典学院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理由是“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既而,我阅读了他最经典的三首代表作:《破碎的花瓶》《天鹅》《银河》。

先来说《破碎的花瓶》。将一个人爱情的伤口,用一个不动声色的花瓶来表现,真是非常形象。已经满身裂纹,却外表完好无损,生命之水已悄悄流走,花儿渐渐枯萎,却无人发现。这就是一个受伤至深的人真实的写照啊:

“扇子一击花瓶裂了条缝,瓶里的马鞭草已经发黄;

那一击实在不能说重,它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

可那条浅浅的裂痕,一天天侵蚀着花瓶,

它慢慢地绕瓶一圈,

不知不觉,但步伐坚定。

瓶里的水渐渐渗完,鲜花也随之枯萎;

尚未有人发觉。别碰它,花瓶已破。

爱人的手也往往如此,弄伤了心,使之流血;

不久,心慢慢地破裂,爱情之花就这样凋谢。

伤口虽小但伤得很深,别人看来完好无损,其实它天天在增大。

心已破碎,别去碰它。”

是的,心已破碎,别去碰它。你尚未发觉,但其实只要轻轻一碰,整个花瓶就碎成一地了。之前,没有人发觉。

这种爱与伤的绝望,被普吕多姆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似乎是那么容易,却又那么精准恰当。

而《天鹅》,展现的是遗世独立的美:

“有时,它沿着阴暗宁静的松林慢慢地在湖中闲逛,

蜿蜒而行,厚厚的水草发丝一般拖在身后,

它不慌不忙地划水,慢慢悠悠。

为不再回来的人哭泣的山泉和诗人内省的岩洞它都喜欢。

它懒洋洋地游着,一支柳条无声地落下,掠过它的羽毛。”

这种静谧与雍容,实在令人神往。那神秘的安息之地啊,我们这群疲惫的中年人也想去,安歇静居。

“当湖边朦胧,难以看清,一切都模糊成可怕的幽灵,

当菖兰和灯芯草纹丝不动,雨蛙的叫声响彻清朗的天空,

当西天出现一道长长的红光,黄荧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美丽的夜色,乳白泛着紫红,

天鹅,在灰蒙蒙的湖中,如钻石当中的一个银瓶,

头埋在翅膀中,在水天间就寝。”

瞧,那是可望不可即的美,如同“在水一方”的佳人。我欲“溯游而上”,可惜“道阻且长”。只能在诗中,吻一吻这宁静的芬芳。

读了普吕多姆的诗,感受到久违的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尤其在《被罚下地狱的人》里那个为了妻儿放弃雕塑艺术的丈夫:

“她用许多普通但无可辩驳的理由,触到了他痛不欲生的部位,

拉他离开了理想,像拉酒鬼离开酒。”

《内心搏斗》里那个独处铁笼的斗兽者:

“在无人能跟随你的地方独自战斗,不败即胜。”

……

这些都让我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彷徨,所有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承担现实责任时的甘心与怅惘,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是这个活生生的人啊!

我愿意为家庭奉献劳动,早出晚归,养家糊口,辛勤工作。但我也愿意,偶尔到普吕多姆的诗中来歇一歇,想一想那只如钻石中的银瓶一般,“在水天间就寝”的天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