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卜娣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这首送别的歌不知被唱了多少次冬奥会闭幕式尾声时,《送别》的旋律响起,灯光打出翠绿柳叶婀娜摇曳,空旷的大地绿叶泛起,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任音乐飘荡画面悠扬,这一刻的场景如梦如幻,很多人湿了眼眶,送别的含义深远,此刻都蕴含在这旋律与画面中了“折柳送别”,一份古老民族的朴素感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百听不厌印尼经典老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百听不厌印尼经典老歌(百听不厌是送别)

百听不厌印尼经典老歌

文 |卜娣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这首送别的歌不知被唱了多少次。冬奥会闭幕式尾声时,《送别》的旋律响起,灯光打出翠绿柳叶婀娜摇曳,空旷的大地绿叶泛起,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任音乐飘荡画面悠扬,这一刻的场景如梦如幻,很多人湿了眼眶,送别的含义深远,此刻都蕴含在这旋律与画面中了!“折柳送别”,一份古老民族的朴素感情。

犹记得几年前,朴树唱《送别》唱到哽咽、崩溃大哭、中断了演唱。颇有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之感。旁人没有上前安慰,只是静待他情绪平复。《送别》有太多版本,出现在太多电影里。可无论作者怎么改编,电影场景如何更换,《送别》中的离愁、善意、纯粹、温情从未更改过。

《送别》是我们熟知李叔同先生的引子,《送别》名气之大,很多时候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记得年少时那个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送别》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叔同先生的金兰义友许幻园,家境殷实,却不敌世事变迁。那一个雪夜,他站在叔同先生家的门外,喊李叔同说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

叔同先生看着朋友远去寥落的背影,写下了《送别》。这首《送别》其中都有着青春与回忆,友情与告别。人生可能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告别父母、告别朋友、告别青春、告别一个个生命的盛夏,这是割舍,也是珍视,还是祝福。仔细想来,人的一生的确时时都在上演告别,告别昔日的繁华,告别美满的爱情,告别桃李芬芳的学校,不断清空自我,又不断地去包容、去理解许许多多不同的生命。

这首《送别》像极了人的一生,走过了人生的千山万水,依然可以归到内心的平静如水。细细回味叔同先生的音乐,他传奇的人生好似春夏秋冬。春时翩翩公子,意气风发,名满天下。夏时名士师者,生命丰盈,处处生机。秋时出家为僧,落叶归根,潜心修行。冬时垂垂老矣,返璞归真,悲喜交集。《送别》为他人而唱,亦为自己而歌,送别四季,送别宿命。

人生如梦,朋友如雾,即使终会散去,但相信下次的重逢不会太久。就像我最喜欢的歌词里写的那样:“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