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的准备

在曹魏时代,司马昭就为一统天下制定了“灭虞定虢,吞韩并魏”的计策。

司马昭认为“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灭蜀汉后采纳邓艾“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的怀柔政策,封刘禅子孙及群臣等50余人为侯爵,以起到对东吴人的政治攻心作用。

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羊祜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上书请求王濬留任益州刺史,让他在蜀地修造舟舰,整治水军,以备将来顺流而下直接攻取吴地。

三国东吴的灭亡(三国时代的落幕)(1)

羊祜

羊祜对吴人采取分化瓦解的怀柔政策。又巧施计谋,使吴人罢置离襄阳七百余里的石城守备, 晋军因此减去巡逻士卒的一半,用以垦田,大获其利,几年后粮食有十年之储。羊祜病逝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为灭吴作了充分的准备。

孙吴政权的危机

三国东吴的灭亡(三国时代的落幕)(2)

耗死了曹操祖孙三代的孙权,也熬死了自己的太子孙登,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致使孙和、孙霸因皇位继承出现的矛盾激化,文武百官结党营私,孙权怕身后由此出现动乱,又废孙和,逼迫孙霸自杀,另立少子孙亮为太子。

年仅9岁的孙亮即位,少子继位,孙吴政治开始出现动乱,宗室孙峻、孙綝先是除掉辅政大臣大将军诸葛恪,又废除孙亮另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同年十二月,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除掉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不过好景不长,元兴元年(264年),孙休暴病而死。

当时蜀国被魏攻灭,而吴国有吕兴反叛,国内恐惧,正值多事之秋。于是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人想找一个年纪大点的人来处理国家政事,所以迎立孙和之子孙皓为帝。

孙皓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暴君,贪恋酒色,杀戮无辜。即位当年,便将拥立他的濮阳兴、张布二人杀掉。孙皓还信用奸佞幸臣,由于孙皓的倒行逆施,吴国“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朝廷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政治上的危机,导致了吴国军事防卫的松弛懈怠。

名将陆抗以及吴建平太守吾彦,多次请求曾请求增加精兵巩固防守,防备晋军自上游顺流东下。但孙皓沉湎于酒色享乐,不予理睬。

六路伐吴

三国东吴的灭亡(三国时代的落幕)(3)

咸宁五年(279年)八月,益州刺史王濬上疏请求伐吴。晋武帝看了奏折后,决意即刻伐吴。但朝廷重臣贾充、荀勖进谏不可进兵。

杜预听闻晋武帝延缓进军,又接连上表奏请立即岀师,表示应当趁着吴国君主昏庸无道之时立即进攻,晋武帝这才下决心立即进兵伐吴。贾充、荀勖等人虽然力争不可用兵,但引得晋武帝大怒,贾充等人也只能免冠谢罪,不敢再言。

晋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分派六路大军,水陆齐发,大举伐吴。其六路大军部署如下:

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仙率军自下邳直趋涂中

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自寿春向江西方向进军;

建威将军、豫州刺史王戎自安城(豫州治,今河南汝南东 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平南将军胡奋自新野向夏口进军;

镇南大将军杜预自驻地襄阳直趋江陵;

益州刺史王濬与巴东监军唐彬率水师自巴蜀浮江东下,直趋建业。

西晋六路大军,水陆共20余万,为了统一指挥,命太尉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其副,率中军镇襄阳,节度诸军。 与此同时,晋武帝又命令王濬所统水师,至建平(今重庆巫山)时 受杜预指挥,到建业时,受王浑指挥,以便号令统一,水陆协同 作战。

晋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晋各路大军攻入吴地,灭吴战争 拉开序幕。

杜预陈兵于江陵一线,遣参军樊显等和襄阳太守周奇率兵沿江西上,连克城戍;又遣周旨等率兵800,乘夜渡江,袭取吴地乐乡,以策应沿江东进的王濬水军。周旨命人张设旗帜,在附近的巴山上点火。吴军都督孙歆惊恐不安,出降者万余口。孙歆出军与王濬军交战,兵败还城,伏兵于外的周旨等趁乱尾随而入,生擒孙歆而还,随后攻克江陵。

三国东吴的灭亡(三国时代的落幕)(4)

与此同时,平南将军胡奋攻克江安;

王浑军由横江进军, 克吴寻阳、瀨乡诸城,俘获周兴等多员将领;

司马伷军向涂中推进,使琅邪相刘弘等率军直逼长江。

晋军由北向南推进的五路大军,皆进展顺利。

晋西路军王濬、唐彬所统水陆军共7万人自成都东进,沿江东下。攻西陵、荆门、夷道、乐乡,沿路破关斩将,兵锋锐不可挡。

根据晋武帝诏令,王濬军继续顺流而下,先克夏口,随后在友军协助下,克武昌。

贾充与中书监荀勖再次阻挠灭吴大计。晋武帝不同意,坚持继续进军。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当王浑军向横江方面进展顺利之时, 孙皓命丞相张悌率众3万渡江迎战。太守沈莹建议先在牛渚等候晋水军东下,与之决战。张悌则认为吴国大势已去,不如渡江迎战,如战败则为国而死,胜则可乘胜前进,于是渡江北上。

三月,张悌与晋军接战。王浑率兵进击,在版桥大败吴军,临阵斩张悌、 孙震、沈莹及吴军7800余人。

同时,司马伷令琅邪相刘弘进逼长江,又派王恒率军渡过长江,直趋建业。王恒在江南连破吴军,斩首俘获达五万余人。

王濬军从武昌顺流疾趋建业,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万人抵抗晋军,吴军望风而降。

孙皓见晋三路大军逼近建业,分遣使者向王浑、王濬、司马伷乞求投降。

三月十五日,王濬军攻入建业。孙皓亲至王濬军门投降,吴国灭亡。

西晋准备充分,谋划周密切实,发动战争的时机选择适当。晋武帝,果断明决;杜预、王濬等人临战不拘泥于命令,善于抓住战机,西晋君臣对吴国采用分化瓦解的怀柔政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晋军取胜的重要因素。

吴国方面战前无充分的准备,临战无正确的谋略,张悌舍舟就陆,渡江北上与晋军决战。加之吴国政治腐败,军队毫无斗志,所以各地守军望风而降,这些是晋军迅速取胜的外部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