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驱车25小时看望远嫁9年女儿(四兄弟走50里山路推她去县城新家养老)(1)

图田海峰推着母亲。受访人供图

家人驱车25小时看望远嫁9年女儿(四兄弟走50里山路推她去县城新家养老)(2)

四兄弟推着母亲,走了23.9公里。

家人驱车25小时看望远嫁9年女儿(四兄弟走50里山路推她去县城新家养老)(3)

田太武推着母亲。受访人供图

家人驱车25小时看望远嫁9年女儿(四兄弟走50里山路推她去县城新家养老)(4)

一家人其乐融融,两位老人面前的保温杯是80大寿时,孙子孙女定做的。

11月18日,长阳资丘镇黄柏山村一组,海拔1264米的田家冲天坑湾下了今冬第二场雪。

往年这个时节,86岁的田开芬和84岁的老伴徐明菊只能自己动手,把火笼屋里的火炉点起,从清晨到晚上“猫冬”,手脚不便的他们还得自己做饭。

今年,他们在海拔77米的长阳县城,轻轻按下一个开关,就能打开燃气烤火炉,然后坐在沙发上,等着儿媳妇们做好饭菜端来。

老两口的“新生活”来之不易,徐明菊婆婆晕车不晕船,儿子们找来轮椅,接力把她从天坑湾老屋沿着乡村公路推到对舞溪码头乘船。23.9公里的山路,有38道大弯,数不清的小弯,四兄弟推着轮椅走了10多个小时。

离开村子前,让母亲多看老屋几眼

10年前,田太斌、田太文、田太武和田海峰四兄弟就想把父母接到县城颐养天年。

前些年,父亲田开芬做了手术,因感染出现过2次紧急情况,子女们将下山住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但被徐明菊拦住了。“母亲从今年开春后,身体机能下降地厉害,饭都没办法做了,更别说照顾父亲了。”田太斌在兄弟中排行老二,老大1993年去世了,“我现在是老大,把弟弟们召集起一致决定接父母到县城。”

11月2日,经一周劝说,徐明菊同意随孩子们去县城,几个儿子开始准备次日下山。

3日清晨,住在田家冲天坑湾附近的田太文和妻子早早来到父母家,给兄弟妯娌们做好了饭菜,一家人在伤感又高兴的氛围中,吃了可能是在老屋里的“最后”一顿饭。

8点半刚过,田太斌和田太文将母亲扶到准备好的轮椅上,田太武和田海峰找来一张床单,轻轻地围着母亲的腰绕了一圈,作为“安全带”固定一下。“母亲严重晕车,一上车就心里发慌,浑身不舒服,吐得厉害,吃什么药都没用。”田太斌说,“我们就决定父亲坐车,用轮椅把母亲推到资丘对舞溪码头坐船,她不晕船。”

要出发了,徐明菊突然流泪了,她觉得自己无法坐车,很有可能离开老屋就再也回不来了。“我们知道母亲舍不得老屋,就慢慢推着她在门前转了几圈。”田太斌说。

离开门前后,徐明菊不时扭头四处看那。“我跟母亲说,以后隔段时间就过来拍视频,发给哥哥弟弟们,让她通过手机看看老屋,她这才心里好受一点。”田太文告诉记者。

步行去码头,一路慢行夜晚借宿亲戚家中

从田家冲出来,田太文、田太武和田海峰开始接力推轮椅。田太斌则开着车,载着父亲直接去长阳县城了。

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行程,几兄弟推着轮椅在12.9公里外的老竹园一带吃中饭,那里是田海峰丈母娘家。“这段路我们走得很慢,一路走一路跟母亲聊天,就是想分散她的注意力,再就是让她多看看周围的风景,她舍不得。”田海峰说,“三哥田太文送了2公里多,赶回去收拾老屋了,他住在附近,这么多年来,只要我们不在老屋,都是他和三嫂跑前跑后照顾老人。”

12.9公里的路程,推了4小时28分钟,下午1点多,才到田海峰丈母娘家,田太武和田海峰的衣服已经汗湿了,两人找来毛巾擦干汗,背对着火炉烘干衣服,“已经汗湿了好几次,一会冷一会热的。”田海峰说,“半路我还和四哥开玩笑,说可能会感冒。”

吃过午饭,休息了半个小时,下午2点多,他们又出发了。这次的目的地是对舞溪村一组的堂姐家,手机上的地图显示,有8.4公里。“这个地方距离船码头还有3公里左右,等我们到的时候,肯定没船去长阳了,所以要在这里过夜,第二天一早再坐船。”田太武告诉记者,”8.4公路的路程走了3个多小时,下午5点半左右,才抵达堂姐家。”

从田家冲到对舞溪村一组有20公里的乡村公路,大部分为下坡,平地很少,偶尔会有一段上坡。下坡时,一个人握住轮椅的刹车,缓慢下行;上坡时兄弟俩一人抓一个把手往坡上推,“这样轻松些。”

在堂姐家住了一晚,4日清晨,赶第一班船去长阳县城。“堂姐夫清晨5点就起来给我们做饭,吃完了就赶路,那天没太阳,天刚刚亮就出发了。”田太武说,“早晨怕母亲冷,专门用围巾给她把脸给蒙住了,多加了一件外套,这还是大嫂缝的衣服。”

抵达对舞溪码头后,兄弟俩分工,一人扶着母亲上船,一人推着轮椅。“中午快12点时,到了隔河岩大坝前的码头。”田海峰说,“我下船时就觉得全身没力气,手酸腿痛,整整过了3天才缓过来。”

此时下起了大雨,兄弟俩推了几步就发现走不了,于是扶着母亲上了车,“老人吃了药,车子以几乎比走路还慢的速度往前开,她的表情看起来特别难受,但只好忍着了。”

4日下午1点15分,徐明菊终于到了长阳县城实验小学附近的出租屋里,“我们几兄弟的房子都在高层,没有电梯,就花5500元/年租了别人私房的一楼。”田太斌说。

住进新家后,儿孙天天过来陪伴安慰老人

19日下午2点40分,记者来到长阳实验小学附近的出租屋,田太斌和田太武正陪着父母烤火,田太武妻子张开玉在一旁逗孙子。“老五去宜昌城区办事了,不然也在这。”田太斌说。

田开芬和徐明菊耳聪目明,精神很好,谈及到长阳县城后的生活,一直说“好”,田开芬说,这里烤火不用加柴,只要一扭开关就行了,说着还做了个扭开关的动作。

老人面前2个印有照片的保温杯,这是田开芬八十大寿那年,孙子孙女定制的杯子,上面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紫色是我的,淡蓝色是婆婆的。”田开芬说,“孩子们怕我们分不清楚。”

记者到访的前一天,在长阳及宜昌各地的孙子、外孙们回来看老人,一大家人吃饭时坐了两桌。实际上,孙辈们还没有到齐,他们很有默契地分开来看老人,“知道从老屋到长阳不习惯,分批过来陪老人,安慰老人。”

半个月来,两老租住的房子里天天有人来看望。“我和嫂子弟媳有时间就来做饭或从家里做饭端过来给爹妈吃。”张开玉说,“前一天沟通第二天行程,顿顿有人来做饭或送饭。”

这时,有邻居来串门,一个劲向记者称赞田家兄弟妯娌的孝顺。对邻居的称赞,田太斌和田太武有些不好意思,连声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这些都是平常小事,父母亲他们以前也是这么对我们的爷爷和婆婆的。”

说到这里,田开芬突然开口了,“我当年招呼爹妈,就是不让他们冻着,不让他们饿着,冬天就去拖煤给两老,下再大的雪也得送吃的过去。”

徐明菊接过话茬,说几个儿子媳妇对他们好,每次去看他们就给钱,说完老人解开外套,从里面的羽绒袄里掏出一块手绢,里面包着厚厚一沓钱,打开后有1000多元,“出发那天,妈还给了我12000多元,都是这些年我们兄弟妯娌去看老人时给的。”张开玉说,“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的,有就多给点,没人去计较。”

田太斌说,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育下一代,把孝亲的家风传承下去。“实际上也确实传承下来了,孩子们也非常孝顺,时常来看爷爷婆婆。2015年,父亲曾感染过一次,情况非常危急,有个孩子请了司机开着才买的新车接去医院,请的司机说老人都有可能在车上走掉,孩子还坚持用新车送老人去卫生院。那次,我们兄弟做了最坏打算,如果老人真在车上走了,就凑钱买辆一模一样的新车给孩子。”

万幸的是,老人恢复了健康。“我这3年都是孩子们给的,我要好好活着。”田开芬说,“和婆婆一起好好活着,看着更多的重孙子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