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人都很爱看热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曾经,狄仁杰这个历史人物跳入了我们所有人的视线。电视剧“热”,狄仁杰“火”,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无比呼唤这样一个智慧高超的神探。狄仁杰是不是中国的“福尔摩斯”,是不是战无不胜呢?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大唐,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我们拨开千年云雾,在众说纷纭中,寻找一个内心认同的答案。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应试明经科,考试及第,步入仕途,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1)

01智慧高超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年近不惑的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余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02胸怀宽广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03处政精干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2)

04灵活变通

狄仁杰凭借他的智慧躲过了一次血光之灾。武则天刚称帝时,根基不稳,便施行恐怖政策。狄仁杰等七位大臣遭酷吏来俊臣诬构谋反,被下狱。按理遭此不白之冤,任谁都得竭力分辩,但狄仁杰一问之下便认了罪。狄仁杰此非常之举,一来是他烂熟唐律,知道有条律令是“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为最坏结果预留地步;二来也是为了使来俊臣等放松警惕。果然他后来找到机会,将自己撕碎被子写的申述状缝入绵衣,以天气已热为由请狱吏转送家人去其绵。他的儿子得冤状后持书上告。狄仁杰得到了见武则天的机会,揭露了来俊臣的阴谋,自己得以死里逃生。

05犯颜直谏

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皇高宗宠信擅作威福,一般大臣都很怕他。狄仁杰挺身而出,弹劾其人不法,要求交付法司审理。高宗还想包庇王本立,仁杰毅然奏曰:“陛下何必怜惜一个罪人而亏负王法呢?如果陛下定要曲赦本立,那么就请将臣放逐于无人之境,以告诫后世忠臣。”高宗无可奈何,只好将本立依法定罪,“由是朝廷肃然”。

久视元年(700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今天下僧尼日施一钱以助。狄仁杰上疏直谏,让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3)

06唯才是举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狄仁杰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

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后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与重用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

狄仁杰——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为官,由基层做起,历任判佐、法曹、县令、司马、刺史、郎中、内史、御史、巡抚、都督、元帅,直至宰相,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无论在哪个职位上,都发出耀眼的光芒。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4)

中西纷说狄仁杰

01西方走红家喻户晓

一位外国人,用英语演义了一部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英文书名是《一个中国古代大法官的故事》,中文译名为《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作者是生于1910年的荷兰人罗伯特•汉斯•梵•古立克,中文名字高罗佩。本是职业外交官的高罗佩用了15年时间,写成了140万言的鸿篇巨制———英文《狄公案》。该书中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全书均以“仿宋元话本”的体裁写成,这在世界汉学著作中,是独一无二的。

英文《狄公案》在欧洲风行一时,征服了无数西方读者,有10多种文字的译本,且数次被拍成电影。“JudgeDee”(狄法官)由此成为欧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一如西方的福尔摩斯。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5)

02千年人物争论不休

狄仁杰在西方的走红,赖于荷兰人高罗佩的小说《狄公案》,但在中国,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非议贬低:

人们对狄仁杰的非议和贬低,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人品、才学,当宰相的能力。一切皆因他担任的是武则天这个女皇帝的宰相。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女人历来只有相夫教子的份。要说中国人对征战边疆的杨门女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可以容忍,但对“牝鸡司晨”的武则天,却无法忍受,甚至大加诋毁。自然,对曾经担任过武则天大周朝宰相的狄仁杰,有人对他有非议和贬低。

另外,狄仁杰作为武则天的臣子,承认武则天篡夺皇位的事实,漠视了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没有阻挡她屠杀了众多的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默认了她宠爱男宠的劣迹。这不能不让人们对他的唐朝忠臣存有异议,甚至否定。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6)

崇拜赞歌:

为什么林语堂曾经评价狄仁杰为“一代巨人”。因为他在兴复唐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豪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狄仁杰的存在,历史会被改写。

狄仁杰首先利用武则天的两个男宠,改变她对儿子的看法,狄仁杰又用与武则天接触的机会,多方劝说武则天,将李显迎回洛阳。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她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时,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

张柬之,是狄仁杰一直向武则天力推的人才。但正是这个狄仁杰巧妙安排的接班人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发动兵变,并与太子一起斩关而入,杀死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唐祚得以维系。张柬之正是沿着狄仁杰铺就的道路,避免了武则天身后可能出现的政局混乱,不但让大唐得以中兴,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开元盛世储备了一批居庙堂之高位的精英人才。

儒家拿狄仁杰作榜样,佛家讲狄仁杰“全人名节,成就功业”的故事,道家说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狄仁杰有一天出外巡视,途经太行山,就登上山顶向下看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狄仁杰徘徊了很久,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西方人追捧,中国人贬低或崇拜,总能被记起,被评说,狄仁杰不简单。

历史评价狄仁杰(历史要辩证地看)(7)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开滦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学科主任,张丽钧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省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全国、省、市赛课多次获奖。30余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参编教育书籍5部,独著《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