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36——尺牍3

四 尺牍用品

继续讲尺牍,四,尺牍用品。写信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人人都有写信的需要,所以尺牍用品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品种很多,但分类一下,主要就是信纸和信封。

4.1 信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

古人称信纸为信笺,"笺"为什么属于竹部呢?余嘉锡《书册制度补考·笺》说:"古无纸,专用简牍,简则以竹为之,牍则以木为也。"康成(郑玄字康成)每条自出己说,以片竹书之,而列毛公之旁,故特名笺。原来《诗经》有鲁国毛亨所传本,郑玄有自己的理解,他写在小竹片上,系于毛享所传之旁,称之为笺注。这么来说,所谓"笺",当初就是小竹片。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

我读书也会写下自己的意见,不是写在书上,而是写在小纸条上,夹入书中相应的那一页。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一则保持了书本的干净,二则找数据不必翻书,翻书一页页找相当麻烦,有纸条只要看上面的字,速度大为提高。

后代笺注是直接写在书中,如这本《楚辞笺注》,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

虽然叫"笺注",实际上没有"笺"。

《梦溪笔谈》记载:

·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

· 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

· 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这是说部首经常在左边,部首可说是分类,王圣美注意到右旁也有意义,如"戋戋"是浅小,如果右旁出现"戋"那这个东西都是小的、浅的、薄的。"戋"是竹子头下面加了"戋",这就是一小张纸。"信笺"这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古时候的信纸,大约都是一尺高,长短有所不同。王羲之没有真迹留存至今,后代钩摹本不是原来的信纸。现在可见最早写在纸上的信,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4)

这张信纸上面没有朱丝栏或花纹,是素纸。

李柏文书也是这样,写在普通的麻纸上,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5)

两封信均高23厘米,大致等于晋代的一尺。

有关各时代的信笺,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说:

· 书笺花样多端,大约起于唐、宋,所谓衍波笺、浣花笺,今皆不传。

唐宋的信件,只留下一些名称,实物没有传下来。

衍波笺出于萧贯梦中所见,当然没有传的,现在市面上的衍波笺只是借用这个名字。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6)

浣花笺指唐代薛涛笺,具体做法至今不是很清楚。薛涛故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故名浣花笺。历史记载她所制是诗笺,当然也会通过邮递送给远方的人。她的制笺工艺相当成熟,但没有普及,一般人不会做。

钱泳继续说:

· 每见元、明人书札中有印花、砑花精妙绝伦者,也有粗俗不堪者,其纸虽旧,花样总不如近今。

钱泳生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759-1844),所以他说的"近今",应该指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到清中期,书笺制作达到高峰,非常精美。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7)

我们看到宋代书信大多数还是用白纸,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8)

如苏轼,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9)

这宋四家的尺牍,就是写在白纸上的。

前些年拍卖场中以4100万成交的曾纡《人事帖》,也是素纸。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0)

曾纡伯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局事帖》拍出2.07亿人民币,这也是一封信,用纸很普通。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1)

后来背面被人用作印《三国志》用纸,当时公府中的废纸,常常被人买去印书。所以我们看见这信纸上有书影,并不是原来信纸上有。从苏黄米蔡和二曾的信件来看,宋代写信还是以白纸为主。

有没有用印花笺的呢?台北故宫藏有南宋张即之一封信,写在一张印花笺上,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2)

上面有图画(荷花、流水等等)。很显然这种印花笺不会只印一张,而要印的多,那意味着当时已经有这样的专业作坊,当然也必然有一个相应的市场需求。

到明清就不同了,文人雅士普遍使用水印的笺纸。

· 自乾隆四十年间苏、杭、嘉兴人始为之,愈出愈奇,争相角胜,然总视画工之优劣,以定笺之高下。花样虽妙,纸质粗松,舍本逐末,可发一笑。

好的书笺,一是要纸质好,这是根本。二是要画工好,现在来说就是设计好。信笺制作北京相当早,苏杭一带制造笺纸,始于乾隆四十年后。这是信笺发展的大致情况。

八行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3)

最简单的水印信笺是八行笺,起源很早。《后汉书·窦融传》李贤注引《与窦伯向书》曰:"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这是最早有关八行信笺的记录。

信纸有八行是连续对折三次的结果,我在前面讲折纸时提到,这是最为方便、最自然的折法。这一习惯形成后代广泛使用的八行笺。近代印刷的八行笺有两种,一是整纸八行,另一种是信纸上有一框,框内分为八行,也就是留出了天地头和左右边,形成圈档。

这里说一下八行笺的用法。一种是老老实实写在网格线中间,那就是八行,如清代李钟豫这信,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4)

这样写八行效果是比较密集的。如果有一个人,全部写在行在线,那就只有七行,行距还是和八行一样的。比较宽疏的写法是,第一行写在在线,第二行就写在行间,这样行距就增加了,看起来比较宽松,往往只写六行。如果字不多,就可以用宽疏的写法。

你看林森这封信,只有寥寥几句话、四十多个字,如果密集书写,三四行就可以写完。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5)

疏的写法,第一行在行间,第二行写在行线,或者反过来也可以,第一行写在在线,第二行写在行间,这样确定了行距,后面依照这行距大致写下去就可以了,你看这信只写了六行,正好用完一张纸。

六行私人信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6)

清代私人信笺,后来的八行笺设计变化很大。如汪学金致老师这信,虚白斋制品,是六行的,周围围以花边。行数少,用纸就多,原信有四页。

五行私人信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7)

还有五行的,也是虚白斋出品。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思想是差不多的,八行笺的粗线红色边框,改为花边,框中分行,从八行改为六行、五行。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8)

当时全国生产笺纸的店极多,虚白斋在杭州青云街,老板姓许。因为名士梁同书写信,非虚白斋笺纸不书,所以带旺了虚白斋的笺纸生意,一时门庭若市。

这是晚晴大臣潘祖荫用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19)

我们看到,这笺纸不但染色,而且行在线加了图案,可谓是八行笺和画笺之结合。

画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0)

单纯的画笺,那是删除了网格线,笺纸上只有一幅淡淡的画,如上海朵云轩的画笺。

有《红楼梦》人物,这是黛玉葬花。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1)

还有《水浒传》人物,这是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2)

还有一种拱花信笺,钱泳称为砑花,这是先刻好一块木版,然后把信纸放上去。加压压出花纹,不用颜色。如朵云轩出版的龙笺,就是拱花信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3)

猛一眼看上去,好像看不出什么。它左下角砑有一条龙,放大点可以看到。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4)

清末民初文人自己设计笺纸非常普遍,当时印刷成本也不贵。有些人不止一种,俞樾笺纸多达十几种。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5)

这是其中之一,背后的图案是"曲园长寿"四个字,巧妙地组成一个拄杖老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6)

现在也有印刷笺纸的厂家,你可以找找。

要注意的是,郑逸梅《尺牍丛话》说:

· 笺纸最古雅者,厥维水印,若红色之行条,一经装潢,辙漫漶不可收拾,致一片模糊,殊不雅观,作书者不可不知。

有些厂用了水性颜料,会溶解于水,这种信笺装裱时,行线会漫漶甚至消失。但如果买现成油墨印刷的,又会不吃墨。所有要小心选择,最好是试用一下。

4.2 信封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7)

封套又称为"函",所以一封信又称"信函"。

这里有一封苏东坡的信,《渡海帖》,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裱件有点奇怪,它是把三样东西裱在一起:上面是乾隆题字"见真率",下面是原信,那中间这一条横放的是什么呢?

我把这一条横放的纸条转正,这下看清楚了,苏东坡写:"手启梦得秘校",这是收信人。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29)

最下面有"轼谨封"三个草字。原来应该是贴在信封上的,或者是直接写在信封上,给收藏者剪下来了。但我们看见当时信封上会写点什么,实在是非常宝贵的数据。

这里顺便提一下,"轼谨封"第二个字,故宫网页上没有读出来,作"轼[ ]封",空着,这是比较谨慎的做法。内地网页上释文普遍删除了这个括号,作"轼封",好像没有看见这个字,这样做法不大好。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0)

"谨"字草书比较难认,但几本名帖中都有,并非冷僻,学草书这几本帖是必临的,跳不过的。

旧时中式信封的写法,是分三行,跟东坡写一行不同。收信人姓名称呼写在中间红框中,注意邮票是贴在左上角的,因为下款低于中线,左上角有空位。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1)

如郭沫若这信封,就是很标准的写法。左边寄信人地址"中国科学院"是印刷的,没有空位,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2)

"郭"字就只好直接写在地址上了。这是设计信封时没有想周到。

写信封为了防人修改,不要用铅笔,也不要用红墨水,用红墨水写信、开信封是表示绝交的意思。寄空白信也是绝交的意思:"我跟你没话可说"。

这是弘一法师的,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3)

回信地址省略了,也可能写在信中。

如果对方地位崇高,可以把他的名字写得高于红框。

内详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4)

不想给人看见寄信人是谁,可写"内详"。

亲启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5)

如果写了"亲启",那其他人都不能拆这封信。

面呈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6)

托人转交的信,不必写收件人的地址,写"请带交"、"请送交"、"请面呈"等,在左边写"某某托"。 如毛泽东致宋庆龄,这是派邓颖超面交的。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7)

折信纸也有点讲究,郑逸梅先生说:

· 信之折叠,易先直折,然后横折,使成长方形......

直向折几次呢?取决于信纸多长,总之折到小过信封。因为信纸通常一尺高,所以横向只需折一次。横向不是对折,而是天头超过地脚,称之为扣头信。

· 最忌反折,按诸旧俗,反折所以表示凶信。近则因信封过于薄劣,置于其中,字迹隐约可见,相率反折,成为习惯,此忌亦不之拘矣。

反折就是背面向外,字迹向里的意思。

折信方法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8)

正折字迹在外,让拆信人一眼看到,入信封时,因为封口在信封的背面,所以信纸开始的第一句话,也是向信封背面的。这样拆开封口,一拉出来就可以读了。以前说过,古人写信是先写日期、自报姓名,这种写法优点就显示出来,无须打开整张信纸,到最后去找写信人是谁,比较方便。

密件折法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39)

如果不想让人一眼看到,那折信的正文要向里,就是郑逸梅先生说的"反折",旧时是报凶讯。除此之外,还有密件,也会这样做,以防有人隔着信封看见字迹,或者拆信时正好有人在旁边。

方胜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40)

有一种特殊的折信法,称为方胜。方胜是一种图形,在中国民间建筑、花布等常见,由两个一样大的菱形或正方形交迭组成,其中一个角在另一个的中心。

方胜形状的东西很多,这是清代中期的家具,方胜形几。

这是清代方胜形白玉笔洗。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41)

方胜信件

把信件折成方胜形,这是情书。《西厢记》有"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迭做个同心方胜儿。"先把信纸折成长条,然后四十五度折迭即可成方胜形。

古代的花笺是什么(信笺有哪些八行笺)(42)

尺牍就讲这些,谢谢。

本节要点:

· 信笺种类:八行笺、画笺、拱花。

· 中式信封的写法。

· 信纸折法和装入信封的方式。

复习思考:

· 为自己设计一张私人信笺,

可以是八行、六行或五行,周围圈档可用花纹,或者印有书斋名等等。

也可以是画笺,或者如俞樾隐含一句吉语。

复习思考:

· 做一个中式信封,照课程要求开信封,折信纸,装入信封,体会其中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