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得知自己是母亲被强迫之后生下的,便质问养父:“她为啥不把我打掉?”
养父很无奈:“跟医院咋说啊?不说不行,说了就得传出去,传出去了,你说你妈咋做人呢?”
男孩依然不解:“把我生下来,那就可以啦?”
养父继续答到:“那是你姥,你姥说呢,既然两边都难,就留下来呗,毕竟是个生命了。你姥不让流产,说是杀生。你妈不容易,把你养这么大,挺优秀的。”
男孩又问:“他(指生父),自从有了我以后,真的每个月都给我妈三十块钱吗?”
“准确说是三十五,五块钱我跑腿费,但我没要。”
“为啥?”
“因为你妈太苦了呗,骆士宾也不容易,三十五在以前不是个小钱。你想啊,我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十八块钱。”
至此,男孩终于理清了关于自己身世的一些故事,可当养父问他如何看待这件事时,男孩还是迟疑了。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真相,错综复杂的关系,接受起来确实不容易。
这是热播剧《人世间》中,周秉昆和周楠的一段对话,短短几分钟,观众便能从中看到周楠内心的挣扎与不安,周秉昆的隐忍与善良,以及郑娟的艰难与坚强。
柴叔觉得,这也正是该剧播出后,好评如潮的重要原因。
故事的背景来自生活,揭示那个年代最真实的现状,最真实的情感。
有人评价,这部剧敢写敢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所有的美丑善恶。
该剧经央视一套推出后,收视率“高开低走”,稳坐黄金档冠军宝座。
豆瓣评分8.1,观众边哭边骂,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剧中的几个小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01、 大儿子娶了省长千金,老父亲连亲家的面儿都见不上大年二十九,周家人早早商量好,一块去拍盼了十几年的全家福。
大儿子儿媳一进门,带来消息:省长亲家下班后要来家里看望。
这可是一件大事儿。
周父赶紧取消计划,组织全家打扫屋子,连十几米开外的公共厕所也不落下,只为亲家来了,能待得舒服。
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周父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在他看来,这不是省长和老百姓的相见,而是两方父母的平等交往。
他们等着,盼着,从白天到黑夜,从激动兴奋到心灰意冷,结果只等到了秘书前来,代为送礼。
原来郝省长突发状况,送往医院急救,不得已才派秘书过来。
但尴尬的是,秘书匆忙之中拿错礼物,又将周父之前送过去的两盒茶叶还了回来。
面对着成堆的高档礼品,周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其他人更是大气不敢出。
大儿媳郝冬梅忙着为父母解释,被丈夫周秉义制止。
回家的路上,周秉义一语道破天机,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
郝家没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周家没有低人一等的卑微心,他们之间的问题不是“尊重”,而是“阶层”。
虽说人人平等,但这毕竟只是精神上的高度理想状态。
一个高干家庭,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无论是工作、住房还是日常吃穿、待人接客,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阶层,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
它虽是无形的,但是真实存在的,是靠个人的努力无法轻易消除的。
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一个家族兴旺,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前辈敢闯敢拼,后代才有业可守。
02、 我没考上北大,没当成干部,就给爸妈丢脸啦?盼了多少个日夜,这个春节,周家人终于聚齐了。
周父兴奋地带着全家出去拜年,走到哪儿都免不了对自家两个孩子的一顿介绍:我大儿子、二女儿,都考上了北大。
邻居也一个劲儿地夸赞着。
小儿子周秉昆跟在一旁,心里不是滋味。
车站送别父亲时,周秉昆鼓足勇气,说出了心里话:“我给爸妈丢脸了,我没脸不重要,主要是爸妈脸,我给爸妈丢脸了,爸妈脸比啥都重要,对吧?”
周父毫不客气地回怼:“说你照顾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这是你爹我呀给你找的台阶。”
“你拍着自己的良心,你问一问,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着你,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家务事,即使上不了大学,周秉昆也会过得轻松一些吧!
出于家庭的责任,出于亲情,他选择默默承担这一切。
有了他的鼎力支持,哥哥姐姐才能张开翅膀,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父亲才能数十年地待在偏僻的大三线,昏迷在床的母亲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而此时,在父亲心中,这一切付出竟都被抹杀,搁谁不伤心呢?
周秉昆才是为这个家付出最多的孩子,却因为事多事杂,光环不够,而被忽略。
周秉义周蓉的身份,倒是光环足够,但不得不说,他们也是自私的。
他们的努力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家里的疾苦,只能是精神上的担忧和偶尔的问候关怀。
难以想象,周秉昆如果也出人头地,远离家乡,那这个东北小屋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事实上,周秉昆和父亲的关系,最像传统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他们互相依赖,却又互相埋怨,直至最后,才彼此和解。
周秉昆声嘶力竭地控诉,满是委屈。
哪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哪个孩子不愿意成为父母的骄傲?
争吵之后,周秉昆终于等来了父亲那句:“你是我们家里我最满意的!”
那一刻,他终于释怀了。
03、 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好兄弟却背后说风凉话周秉昆和光字片的几个兄弟,结成了“六小君子”,关系很铁,每年初三都会相聚在一块谈天说地。
后来,吕川和向阳两人走出了光字片,离开了兄弟团。
此时的周秉昆在邵敬文的引荐下,到出版社工作,有望解决编制问题。
只剩四个人的聚会,周秉昆迟迟未到,其他人猜测:他应该不会来了吧。
德宝突然来了句:“真希望秉昆编制的事成不了,不然又少一个朋友”。
三人面面相觑,默契地举起了酒杯。
人往往是和自己同一水平线的人交朋友。
大家都过得差不多时,一派和谐。
当其中一个人过得稍微好了,突破了这个圈层,其他人就会感到恐慌、不安。
真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真的为你喝彩,就连最好的朋友,也会产生嫉妒之心。
这无关人品,而是人性使然。
04、 虽然这是你的房子,但想让我搬出去,你就得给我找工作周秉昆提着一兜子水果罐头,到了肖国庆家,寒暄之后,说了句:“这房子我得住。”
肖国庆的老婆吴倩,前一秒还满脸笑意,这下瞬间变脸。
她突然对儿子发怒:“还不学习去,你要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跟你爹你妈一样,没地方住。”
理直气壮地指桑骂槐,一旁的周秉昆坐立不安。
可这原本就是他的房子啊,只不过是搬进新家后,免费借给兄弟一家。
十几年,一分钱房租没要过。
现在自己遇到事儿了,得回来,怎么就这么难呢?
吴倩真是完美演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她甚至提出,搬家可以,但周秉昆必须帮肖国庆找个工作。
看到这的观众,气得牙痒痒的。
升米恩斗米仇,帮你时是恩情,不帮时便成了罪过。
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借钱时好言好语,该还钱时,却摇身一变,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要么无赖拖延,要么消失拉黑,真不知道是谁欠了谁。
乐于助人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05、 妙龄女子为了爱情,只身前往深山老林周家父母愁容满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让哪个孩子去插队呢?
痛苦之后,周父发话:“让秉昆去吧。”
女孩儿的好光阴就那么几年,父母对女儿还是更担心一些。
可谁知女儿周蓉早已有了主意,她留下一封信,偷偷跑去了遥远的贵州。
后来才知道,周蓉是去投奔自己的偶像,大诗人冯化成。
青春年少,在她看来,只要有爱情,再苦再难都不怕。
那一刻,只为爱情,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周蓉和冯化成的婚姻,显然是建立在崇拜的基础上。
但当婚姻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接轨,人有了欲望,有了名利之心,有了物质追求,单纯的爱情便不再能够支撑。
冯化成为了自己的诗歌能获奖,放下身段去送礼,在周蓉看来,这是断不能接受的。
女儿玥玥跟两人关系不密切,夫妻俩互相推卸责任。
他们之间有了隔阂,一个不再高高在上,一个不再盲目崇拜,曾经的美好似乎化为笑话。
终于,冯化成在微醺之后,接受了青年女诗人的投怀送抱。
精心烹饪了一桌美食,他提出了离婚。
爱情可以靠冲动,婚姻却得靠经营。
寻觅到爱情容易,守得住婚姻却是一项长期课题。
06、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周父病重,儿女们都赶了回来,一家人躺在床上聊天。
周秉昆调侃父亲:“你说在你心里边,咱们姊妹仨谁最好。”
周父答:“都顶呱呱,都是最好的孩子。”
当然,答案已经不重要,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可能是最后的温馨时刻。
孩子都睡着后,周父远远地望着老伴,那是最后一次深情对视。
周父去世。
周母瞒着孩子们,守候在灵堂,被发现时,周母也已随老伴而去。
兄妹三人齐齐下跪,痛哭流涕,屏幕前的观众,也都哭成了泪人。
如周秉昆和父亲争吵后说出的那句话:“都当爸了,还能挨爸揍,多幸福啊。”
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世,不是为了拖累孩子,而是为了成全孩子,给孩子撑起一个家。
父母去,家散了,孩子也真正成人啦。
07、 人的本性是自私骆士宾出狱后,继续在商海摸爬滚打,经济条件优越,组建了家庭。
当时的他,全然不记得自己还有周楠这么一个儿子。
如果他能顺利结婚生子,孕育后代,大概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但恰恰他查出自己不能生育,再也不可能有孩子。
这时候,他想到了周楠,这个几乎没怎么见过的孩子。
他并非爱周楠,只是不想让自己断了血脉。
这是自私。
而当周楠得知自己身世,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巨有钱的父亲,尤其跟着骆士宾走入那些高档场合,他也动摇了。
毕竟那种生活,和自己现在过得天差地别。
他险些忘记这些年郑娟和周秉昆对自己的疼爱照顾,忘记周家不富裕但够温馨的日子。
这也是自私。
乔春燕因住房问题,跑去找周秉昆帮忙,秉昆有心无力。
春燕丝毫不考虑秉昆的处境,只因为他帮了别人,而没帮自己,就大加指责。
所谓,帮了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所说: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无用的”。
是朋友就该义务帮忙?
乔春燕这也是自私。
当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时,共患难,互帮助,那种情谊是最真诚可贵的。
而一旦出现贫富差距、高低之分,人性便暴露无遗,那藏在最深处的“恶”极易显现。
一部《人世间》,让我们看到温暖与冷漠,真情与假意,不是人变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特定的品质便会爆发出来。
最真实,才最刺痛人心。
-END-
【文 | 小鹿布谷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