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抱佛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成语望眼欲穿的出处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成语望眼欲穿的出处是(成语抱佛脚)

成语望眼欲穿的出处是

【成语】

抱佛脚

【释义】

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出处】

宋 刘攽 《中山诗话》: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王 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上去投,下去脚,岂不的对也。’ 王 大笑。

释义:客人对道:急则抱佛脚,王安石说:投老欲依僧,是一句古诗。客人说:急则抱佛脚也是一句谚语。上面手去投,下面脚去对,头脚相对,难道不是吗。王安石听完大笑起来。

【近义词】

临时抱佛脚 平时不烧香 亡羊补牢 临渴掘井 临阵磨刀 猝不及防 临阵磨枪

【反义词】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曲突徙薪 防微杜渐

【举例】

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快要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准备突击复习,指望能考到成绩,这是不可能的。

【成语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在我国西南的南亚地区,有一个外民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只要你有慈悲之心,即使犯了再大的错也能安然无事。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这个罪犯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正在这时,追兵赶到。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诚信佛、真心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官府听后,不敢作主,马上禀告了国王。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和所产生的惯用语“临时抱佛脚”带入中国,成了我们的俗语。人们用抱佛脚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