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11日举行网络大直播,我市武当太乙五行拳传承人正在湖北经视接受采访,现场展示武当武术并且讲述武当武术抗疫故事。

请横屏观看

武当王晓 - 九阴真经OL 音乐原声集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2)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3)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旅游部决定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

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4)

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走进非遗世界,品味经典魅力

走,

让丹小旅带你们一起走进

丹江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5)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民间故事【国家级项目】:

六里坪镇伍家沟村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6)

(摄影:陈志刚)

中国民间故事"半坡遗志" —— 伍家沟故事村位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该村有3.9平方公里,有半数以上成人都会讲故事。这里不但故事多,而且也是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密集地带。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7)

自1982年以来,在文化站干部李征康同志的挖掘下,对伍家沟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发行了《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一、二集(每集均有80万字),伍家沟故事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张三丰传说

张三丰传说【省级项目】:

丹江口市地区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8)

(摄影:陈志刚)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 ,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省级项目】:

丹江口市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9)

(摄影:陈志刚)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太乙五行拳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均州吹打乐

均州吹打乐【省级项目】:

丹江口市丁家营镇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0)

(摄影:陈志刚)

均州吹打乐是一种传统民乐。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均州吹打乐包括三大类别、七大品种。均州吹打乐多为道教法事所用。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国家级项目】:

丹江口市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1)

(摄影:陈志刚)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省级项目】:

丹江口市浪河镇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2)

(摄影:陈志刚)

“神仙叶”凉粉,取材于独特的野生植物,富含果胶、维生索C、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和叶绿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被科学所证实的绿色健康食品,被誉为“森林蔬菜”。经常食用,具有清凉解暑、祛火降燥、解毒杀菌、降压抗癌等功效,极具医药、食用价值。

均陶烧制技艺

均陶烧制技艺【省级项目】:

丹江口市浪河镇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3)

(摄影:陈志刚)

均陶烧制技艺,黄家均陶作坊位于武当山东麓,汉水之北,分布在丹江口市浪河镇小店子村和博家湾一带,受浪河的地理环境影响,境内含沙质的黄土适合制作陶器。黄家制陶世代靠居住地的黄土山取土,人工挖掘,靠山做窑。由于窑型从低向高,顺坡势筑窑宛如龙形,俗称龙窑。黄家均陶自明末清初年间开始,至今已有400余年。黄家均陶烧制技艺生产出来的陶制品,带有明显的均州道教文化的特色,是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切随缘的文化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现在黄家有8个家庭、12位制陶师傅从事制陶生产。第六代传人有黄太宏、黄太元等4人。

均州挂毯

均州挂毯【十堰市级项目】:

丹江口市地区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4)

(摄影:陈志刚)

张光明是丹江口市人,于1980年正式从事古均州挂毯制作,对挂毯配色、染丝、编织、平毯、绘图、平毯整毯、剪花、缝边、整边、拼丝、倒丝等每个环节都十分熟悉,2014年4月被评为第三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均州挂毯传承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其产品远销新疆、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西班牙等地。

吕家河民歌

吕家河民歌【国家级项目】:

丹江口市官山镇

湖北武当拳(十堰赞丹江口武当太乙五行拳亮相)(15)

(摄影:陈志刚)

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民歌。该村位于武当山风景区,由于地形闭塞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民歌村、中国民歌第一村。吕家河的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

来源:丹江口文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