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孩子老走神怎么处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老走神怎么处理(孩子爱走神怎么办)

孩子老走神怎么处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朋友小林说到东东的一些情况,主要就是孩子出现了爱走神的问题。小林说:"其实东东学习成绩倒也还好,就是偶尔会出现走神的坏习惯。平时孩子写作业或是做其他事情花费的时间总是比其他的小朋友长。前段时间,东东的班主任也打电话给我了,说东东最近上班老是走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望着窗外发呆。"

"东东的爸爸实在操心孩子的学习,每天都会忍不住提醒孩子要认真听讲,保持注意力集中,时间长了孩子反而不耐烦,开始反感我们对他的约束了。其实孩子的这些情况不只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状况,有时候干活也是突然间就发呆,然后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去提醒的话时间就会更长。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总是这样心不在焉的样子。"

其实孩子走神的问题是常见的,论坛上也经常看到家长在说这样的话题:

明明妈妈:"我家孩子总是走神,做什么事情都是心不在焉的,每次吃饭都得花上半个小时,写作业就花费更多时间了。"

小丁爸爸:"我家大宝也是这样,整天都是闲不住的,一会这儿看看,一会那儿摸摸,每次让他静下心来把某件事情做好都办不到。"

"陪着小孩子一起念书,一页还没念完,孩子已经翻到下一页了。"

"孩子就像是多动症孩子一样,一刻都不能坐下来安心的把作业什么的给写完。"

父母这样子的抱怨都是很常见的,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总是走神胡闹了,有的家长就是忍不住会生气地呵斥孩子,有些家长则是认为这些毛病等到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变好的,这些都是育儿方面的误区。打骂孩子或是放任不管都不会从实质上解决孩子的坏习惯,父母需要做的是找出孩子走神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改正孩子的坏毛病。

一、关于"走神"

走神,是个体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出现于各个年龄阶段,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减少出现的次数,提高专注力,也就是说短暂的"思想掉线或下线"状态。

走神区别于不专注或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另一种专注,所以父母要学会辨别。爱走神的孩子总是更容易掌握"联想"的能力,总能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其他。例如看到水,想到了海,想到了船,想到了可能在海中航行遇到的危险和艰难等。

这样的走神实质上是放空自己的思绪,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之中,去探索我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真实的自己。也就说明出现"走神"的问题是正在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兴趣所在或是比较乏味。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走神是大脑需要休息的信号,用脑过度需要停下来休息。

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中乔西提到:分析是产生创造力的基本机制,因此可以让自己"主动走神",专注一段时间过后去做另外的事情让自己的大脑进行短暂的休息,等大脑休息好了再回去专注工作。

二、关于"选择性注意"

对于孩子学习上出现爱走神的坏习惯,父母总是希望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那么选择性注意就是父母需要了解的。

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人不可能同时注意到所有呈现的刺激,总是有选择地注意某一刺激而忽视其他的多种刺激的一种行为,例如正常情况下,在课堂上孩子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课行为,这个过程是孩子主动的行为模式。

过滤器理论指的是同一时间的被注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范围,那么个体就会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信息,过滤掉其他信息。例如,孩子对于语文课中的诗词比较感兴趣,那么他就可能很容易把诗词记下来,而忽略了课堂上涉及的其他信息。

衰减器理论指的是虽然人的关注度是有限的,但是不被关注的信息也是会被接收下来,只是没有像被关注的信息那样清晰的记忆,强度会有所减弱。

后选择理论是指在事后对信息进行再次处理,即使不被注意的所有信息都是会被记录下来,而事后再次进行筛选,不重要的信息将会被遗忘。这时信息的重要性不仅取决于内容,而且与个人的状态相关,状态好的情况下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加工的工作都是有利一点。

综合来看,孩子的关注度是有限的,父母不能要求孩子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状态,把所有的学习知识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样是不切实际的。孩子对于信息的接收也是有自己的模式,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状态来接收,但是孩子的经验不够导致对于信息的筛选出现偏差,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利用选择性注意来帮助孩子改正分神的坏习惯呢?

三、如何解决孩子爱走神的坏习惯

选择性注意其实是孩子对于信息的接收模式,是后天不断培养出来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应该是从小抓起,从孩子的生活习惯抓起。关注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小细节,从小事切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模式,例如要求孩子准时睡觉和起床、按时吃饭和饭后收拾餐桌、要及时收拾好物品等行为习惯,让孩子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注意力。

2、帮助孩子明确目标,有准确目的性。

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接收是有限的,如果茫无目的的学习和探索反而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浪费精力和时间,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确一下目标,例如数学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将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特定的语境中去运用数学规律,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意义,那么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就会懂得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

3、给孩子锻炼机会,不断提高专注力。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不感兴趣或是困难的部分,这个时候光有注意力的是不够,得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提醒自己得关注到学习上去,所以父母要不断地训练孩子,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内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情,不要总是干扰或是打断孩子的关注过程,而且最好把训练的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这样的暗示效果会更好。

4、找出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关注。

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更高,更容易集中,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让孩子多去尝试,在不同的活动中去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注意力。

5、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正常作息规律。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大脑容易处于疲劳状态,那么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不好了,所以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时间,让孩子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特定的事情,确保劳逸结合,保持大脑的最佳状态。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个性和学习环境入手来慢慢地改善,确保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保障正常的生活作息,让孩子能够专注在自己的兴趣上,不断地训练强化孩子的关注力,帮助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