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达是清代名臣,官至礼部尚书,其子董诰更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相当于一国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董邦达不仅官做得大,而且还是一代著名的书画家,有许多诗画作品传世,也有许多奇闻趣事流传至今。

古代底层人和达官贵人的真实生活(明清奇人轶事董邦达落魄时奇闻轶事)(1)

清代董邦达山水画作品

董邦达未中举前,家境非常贫穷,住在京城,举目无亲,生活困苦,饱受冷眼。但是董邦达却特别有志气,一直发奋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有一次他去剃头发,一时灵感迸现,作了一副对联:“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剃发店的主人将这副对联贴在墙上,见到的人无不称绝。

一开始的时候,董邦达住在武林会馆,后来身上的钱全部用完了,会馆里的人对他开始冷言冷语的,董邦达受不了这份闲气,就搬出来住在客店里。客店里也是看钱说话,董邦达没有钱自然也不受待见,几次被人赶了出来。

有一个姓刘的老太太,自称会看相,能从一个人的面貌看出他以后的命相,她觉得董邦达长相不凡,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也一定不会终生贫贱。刘老太太将自己的房子租给董邦达住,对他十分照顾。这一年又赶上会试之年,董邦达日益苦读,期望能一举成名,不仅自己能改变命运,也可以回报刘老太太的恩德。没想到榜文发出来以后,上面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古代底层人和达官贵人的真实生活(明清奇人轶事董邦达落魄时奇闻轶事)(2)

董邦达在榜文前站立了许久,心中无比郁闷,觉得再也没有脸面回去见刘老太太,一个人在大街上徘徊了许多,无处可去,身上又冷又饿。路边有一个大户人家,大门紧闭,董邦达走累了,就来到这家门前,靠在门廊上休息,头脑里昏昏沉沉,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以后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门开了,走出来一个人,见董邦达站在门前,就问他是什么人,站在这里做什么。董邦达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这个人面露喜色,将他请了进去。董邦达休息了一会儿,这个人拿出一张红笺,请董邦达帮他代写一张谢柬,后面的署名是某侍郎大人。董邦达很快写好了,这个人将红笺拿着走进内宅,很快就回来了,态度特别殷勤,给董邦达准备酒饭,让他美美吃了一顿。

吃完饭以后,这个人和董邦达聊了一会儿。原来他是刚刚被人推荐,来到侍郎大人家做门房的,因为刚来,所以写了一份谢柬,刚才的谢柬侍郎大人看了以后,赞不绝口。所以门房想请董邦达留下来,帮自己代笔写文书,每个月给他一笔不菲的润笔费。董邦达正愁以后的生活没有着落,自然欣然答应。

从此之后,门房经常让董邦达写一些文书,董邦达写好之后,门房就把文书拿给侍郎大人,谎称是自己所写。侍郎见门房如此有才学,对他另眼相看,不把他看成一般的仆人。后来又见他无论什么文书,都写得又快又好,更是对他信任有加,有些机密的文书,也开始交给门房写。门房每次将侍郎交待自己的文书拿给董邦达写,董邦达写好之后,门房就拿去交差,得到侍郎的奖赏后,只用给董邦达很少的一笔钱,就足以让董邦达感激不尽了。

过了一段时间,侍郎大人有一件特别机密大事,他将门房叫到书房,让他立刻给自己写一份文书。门房抓头挠耳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侍郎大人心中怀疑,问他是怎么回事,门房没有办法,只好把董邦达说了出来。侍郎听了,十分惊讶,连忙穿戴整齐,让人请董邦达见面。

侍郎大人一见董邦达,就上前请罪:“这么长时间,让博学多才的先生和家中的仆人住在一起,我还一无所知,是我的罪过。”于是请董邦达当自己的记室,专门负责管理起草文书。董邦达书画双绝,写出的文书侍郎大人无一不满意,对董邦达敬重有加。

古代底层人和达官贵人的真实生活(明清奇人轶事董邦达落魄时奇闻轶事)(3)

侍郎夫人有一个贴身婢女,十分聪慧机敏,读过一些书,略通词翰,眼看着到了及笄之年,侍郎夫人打算给她找一个人出嫁,婢女却坚决不愿意。侍郎夫人逼着她出嫁,婢女说道:“我身份低贱,要嫁只能嫁给那些给别人做奴才的人,那些人和我不相配,我不愿意嫁这样的人。如果一定要我出嫁的话,我宁愿嫁给像董先生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又哪里能找得到?所以我宁愿不出嫁,一辈子侍奉在夫人身边。”

侍郎大人听说这事,不无遗憾地说道:“这个傻丫头,董先生是当世的俊才,不久就会青云直上,飞黄腾达,怎么会娶一个婢女作为妻子呢?”到了中秋节,侍郎大人和董邦达一起喝酒,就把这个婢女的话说给董邦达听,说自己愿意把婢女送给董邦达作侍妾,劝他收下这个女子。董邦达感慨地说道:“我一生落魄,潦倒京城,从来没有一个人赏识我。幸亏遇见了大人,得到重用。她一个弱女子,能够赏识我同情我,一定不是平常之辈,我怎么敢把她当作小妾,应该娶她为正妻。”

古代底层人和达官贵人的真实生活(明清奇人轶事董邦达落魄时奇闻轶事)(4)

清代董邦达书法作品

侍郎听了董邦达的话,更加敬重他的为人,就和夫人商量,让婢女嫁给了董邦达。一年多以后,董邦达连中科举,成为进士,后来不断升迁,官至礼部尚书。董邦达和婢女生下的儿子董诰,也就是后来的富阳相国(董邦达是富阳人,董诰官至大学士,相当于相国)。

董诰就任大学士时,母亲太夫人还健在,有知道董邦达这段往事的人,还将这事传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