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鹿,此宝归北方。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这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偶获传国玉玺后即兴所赋的一首诗。

传国玉玺是法统的象征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皇权,彰显天子的威严和权力的至高无上,命令丞相李斯以和氏璧为坯子,用虫鸟篆字刻成的帝王玉玺,上边有李斯的提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兰亭序书法贡献(书法瑰宝兰亭序)(1)

传国玉玺一直都是封建社会中皇权正统的象征。由于玉玺与最高权力的捆绑关系,使得玉玺从诞生那刻起,一直成为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向往之物,玉玺也一再丢失重现,让它更加的扑朔迷离。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南巡乘船于洞庭湖,忽然一阵狂风骤雨,游船将要倾倒之际,玉玺掉入湖中,风浪才止。结果八年后,有人偶然得到玉玺,重新献给朝廷。

后来,秦末楚汉分争,玉玺不知所踪。子婴元年(前207),子婴将玉玺献给刘邦,从此传国玉玺一直保留在汉家刘氏手中。直到王莽篡汉,闻自己的姑姑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非常气愤自己这个忘恩负义的侄子,就将玉玺一下摔在地上,结果不小心碰掉一个角。王莽拿到传国玉玺,找工匠们用黄金把破损的边角补齐,从此传国玉玺,又叫“金镶玉玺”。

兰亭序书法贡献(书法瑰宝兰亭序)(2)

后来,传国玉玺经过孙坚、袁绍、隋唐、魏晋南北朝等等,直到北宋靖康之变,传国玉玺被金国掳获,从此传国玉玺再也不知所踪。

兰亭序令千古文人雅士念兹在兹

《兰亭序》作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对王羲之本人已无需过多介绍,大家只要知道他有个称号叫做“书圣”,足以见得其书法水平造诣之高,宋四家米芾评价王羲之“天下行书第一帖”,无论是魏晋时期,还是后世千年,王羲之的行书是所有行书爱好者必须临摹的字帖。如同一个人推崇儒家,成天子曰诗云,却不知道孔子,是一个道理。

兰亭序书法贡献(书法瑰宝兰亭序)(3)

兰亭序成书于晋永和九年(353)的一个春天,一群当时名士集合春游踏春。时年47岁的王羲之书法造诣已经炉火纯青,挥舞毛笔,一气呵成写下这部千古不朽的行书书帖。

《兰亭序》书帖到底有多么推崇,据统计每个朝代的大书法家临摹版本加起来已经不下几十种。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兰亭序》迷恋致死,太宗皇帝驾崩时的遗诏就提到死后要带走书帖,果然《兰亭序》陪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下葬昭陵,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兰亭序》的真迹。

兰亭序书法贡献(书法瑰宝兰亭序)(4)

虽然传国玉玺和兰亭序分别代表封建社会政治和书法造诣的最高典范,但是若两者做个比较的话,还是传国玉玺的价值更高。因为传国玉玺存在2000多年,有关它扑朔迷离的故事,围绕它的各种斗争实在太多,毕竟传国玉玺就是整个封建社会无声版的“连续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