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新立的后梁朝廷派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说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十国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十国之前蜀兴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十国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十国之前蜀兴衰

十国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十国之前蜀兴衰

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新立的后梁朝廷派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说明。

由于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遂自立为帝,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

未发迹前,王建只是一个地痞无赖,早年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生,乡里多称其为"贼王八"。

其父死后,王建只能独自一人将其草草安葬。掘地数尺后,王建打算将父亲薄皮棺材入土,然而却总是不能把其灵柩摆正位置。

此时有一过路道士对王建说:“此乃出天子的天然宝地,汝等小民岂能安葬于此!”王建对道士的话嗤之以鼻,毫不理会,一次又一次地将老父下葬,反复几次后最终让父亲入土为安。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王建被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为养子,后官拜卫将军。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唐僖宗李儇从蜀中返回长安后,命王建统领神策军。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唐僖宗圣驾迁往兴元,王建出任清道使,负责保护玉玺的重任,由于叛军将秦岭栈道烧毁,王建冒死牵着僖宗御马从火场中突围而出。

安全后,唐僖宗枕着王建的大腿而眠,醒来后十分感动,直接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

为奖赏王建的救命之恩,唐僖宗赐其遥领壁州刺史,从此开创将帅遥领州镇的先河。

大顺元年(公元900年),唐昭宗李晔任命王建为中书令,兼领东川、信武两军节度使,并赐爵琅琊王,次年改封西平王。

唐昭宗李晔被劫持至凤翔后,岐王李茂贞坚守不住,打算与叛军求和,王建暗中遣人劝说其坚守城池,等自己出兵救援。没过多久,王建果然派王宗涤攻取兴元,唐昭宗之围遂解。

景福元年(公元902年),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归降王建,王建得以兼并山南西道,次年,王建又趁荆南节度使成汭病故,夺取了巴蜀全地。

王建于天复年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

王建并与淮南弘农王杨渥移檄诸道,以"兴复唐室"为号,打算与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会兵讨梁,因无应者而作罢。

王建遂于同年九月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

前蜀与后梁之间还夹有岐王李茂贞的割据政权。李茂贞为唐末一跋扈之藩镇。

曾屡次犯阙,挟制朝廷,后遭朱温打击,至后梁建立时,已是"疆土危蹙",实力大不如前。

李茂贞与王建联盟抗梁,常对梁的西部造成威胁;王建亦与之联姻,接济物资和武器,使之成为阻挡后梁攻击的屏障。

前蜀武成元年(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建出兵助李茂贞攻后梁。

岐、蜀连兵五万攻雍州(治今陕西西安),晋王李克用亦遣师策应,一时"关西大震"。

后梁遣骁将刘知俊大败岐军于幕谷(一作漠谷,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李茂贞仅以身免。晋、蜀兵亦只得退师,未取得任何成果。

武成二年(梁开平三年,909年)七月,后梁襄州(湖北襄樊)发生兵变,乱兵奉平淮指挥使李洪为留后,投附于蜀。

接着,房州(治今湖北房县)刺史杨虔亦叛附于蜀。前蜀未能及时出兵声援,李、杨势孤力弱,很快便被后梁军队镇压下去,李洪、杨虔被俘杀。前蜀失去了一次占领襄州要地、向东拓展疆域的机会。

永平元年(梁乾化元年,911年),王建与李茂贞因儿女婚姻纠纷导致关系破裂,双方发生激烈军事冲突。

梁太祖朱温闻此消息,"以岐、陇不附,欲假王建为覆(腹)背之患",遂于永平二年(梁乾化二年,912年)初遣光禄卿卢砒等使于蜀,意欲拉拢王建,以打击与己作对的李茂贞。朱温与王建同为唐朝勋旧,出身和地位相当,故朱温在致王建书中称其为兄,说:"……寻闻皇帝八兄奄有西陲,尽朝三蜀,别尊位号,复统高深。

一时皆贺于推崇,两国愿通于情好。征曹、刘之往制,各有君臣;追汉、楚之前踪,常分疆宇。"

正式承认前蜀和后梁地位平等,并送上厚礼。王建在答书中亦用友邦之礼,称:"大蜀皇帝谨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并回赠了礼物。

蜀、岐之战持续到乾德二年(梁贞明六年,920年),前蜀从李茂贞手中夺得秦、凤、阶、成、陇、文等州,奠定了其北边疆域,牵制了岐王政权对后梁的威胁。

而后梁与前蜀亦因其阻隔,直至后梁灭亡,双方并无多少交往,亦无甚冲突。

王建一生征战,六十岁时才当上皇帝,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选立太子便成为一件极重要的大事。

长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无法成为太子的人选。次子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却在宫廷斗争中被杀。

王建之后又打算立雅王王宗辂或者信王王宗杰,可二人各有长处,难以确定继立哪一个。

而王建的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的宠爱,她便趁此力荐自己的儿子王宗衍做皇太子。

由于她深交朝臣官宦,在政治上广有人脉,便联合众人向王建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

在宫内外的合力煽惑下,王建遂正式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王建虽然立了太子,总是不放心,有一次他见王宗衍与诸王斗鸡、击球,遂自叹说:“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难道能守之乎!”他见信王王宗杰颇有才干,又有改立太子的意向,然而信王却突然死了,他颇疑是徐妃下毒致死的,但又不愿深究。

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去世,下葬永陵。王建在弥留之际遗诏说:“如果太子确实不堪当皇帝,就置于别宫,另行选立贤者,而不要害其性命。”

王建统治巴蜀期间,唯才是举、知人善用,选拔寒门士子王先成、李景等人入朝为官,并尊道士杜光庭、僧人贯休等人为国师,其后又重任韦庄为相。

三教九流中任何有才之人,王建皆予以重用,长久以往,前蜀国力自然大增。不过在王建统治后期,他为稳固政权、防范地方武将篡位,冤杀良将王宗涤与刘知俊等人,之后又对朝中贤臣多加猜忌,从某一程度上加速了前蜀的灭亡。

光天元年(公元918年)六月初二日,皇太子王衍继位,谥王建为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陵名永陵。

关于王建的死因,一般说法是病死,而且是得了痢疾,在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复发。临终前曾看到很多因他“重赋厚敛”而被逼死的百姓找他索命,旋即驾崩。

另一种说法是王建第八子信王宗杰暴死,为王建所怀疑,王建宠臣唐文扆自知摆脱不了干系,遂与徐妃、张格密谋,让尚食在进献给王建的鸡烧饼中下毒,王建因此死亡,临终前曾有大臣主张诛杀唐文扆 ,唐文扆在王建死后十余日伏诛。

而后王衍尊其生母徐贤妃为皇太后,徐贤妃的妹妹徐淑妃为皇太妃。

此时王衍年仅十七,能力上对朝政处理不了,干脆将军国大事托于宦官,自己每日则寻欢作乐。不仅宦官们弄权,皇太后跟皇太妃也不甘寂寞,公开卖官鬻爵,按官职高低估价出售。

太后、太妃如此,权臣们也不愿落伍,礼部尚书韩昭主持考试,选拔人才,更是公然收贿舞弊。

他还向后主王衍要求把蓬、渠、巴、集数州的刺史位置给他,由他售卖,所得钱用以营建自己的宅第,竟然得到了王衍的批准。

王衍本人也卖官,如阆中人何奎,通数术,能预言未来,与许多公卿贵族都有密切往来。

他暮年时忽然想当官,便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得了兴元府少尹的高官。

王衍还以个人好恶随意授官,宦官严凝月善于唱歌,颇得王衍的宠信,他深知其主好色,便多方为其搜求美女,博得王衍的欢心,得到了蓬州刺史的官职。至于营私卖狱,贪赃枉法,更是常见之事。

前蜀乾德二年(920年)七月,王衍下诏北巡,其实只是想出去旅游。

次月,王衍从成都出发,经汉、利、阆数州,历时五个月,沿途旌旗招展,百里不绝。

王衍身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

王衍每到一地都获得地方官的盛宴款待,所费财物不计其数,百姓不胜其扰。

就在王衍醉生梦死、人妖不分时,后唐庄宗于乾德五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偷袭开封成功,灭亡后梁,接着打算攻灭吴、蜀,统一天下。

时值荆南高季兴奉召入朝,庄宗遂对高季兴说:"今天下负固不服者,惟吴与蜀耳。朕今欲先有事于蜀,而蜀地险阻尤难之。江南才隔荆南一水耳,朕欲先往焉,卿以为何如?"

高季兴乃劝其先伐蜀:"臣闻蜀地富民饶,获之可建大利;江南国贫,地狭民少,得之恐无益。臣愿陛下释吴先蜀。"庄宗遂对前蜀产生兴趣。

乾德六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唐庄宗遣李严出使前蜀,以刺探蜀中虚实。李严在蜀中了解到王衍"失政"的情况,"知其可取"。

五月,李严还中原,向庄宗具言"王衍可图之状",极力主张伐蜀,说:"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风瓦解"。庄宗得此消息,大为鼓舞。李严此次使蜀,庄宗曾令其购买蜀中珍玩。但"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粗劣一般之物,方许输往中原,谓之"入草物",李严不获珍货,更以其事奏报庄宗,庄宗为之大怒曰:"物归中夏者命之曰'入草',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耶!"这进一步刺激了庄宗。

咸康元年(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六月,庄宗诏括市天下战马,准备攻蜀,这时李茂贞也归降了后唐庄宗,前蜀和中原之间已无阻碍。

李严在蜀时,言语中表露出唐庄宗有"混一天下之志"。蜀宣徽北院使宋光葆向王衍上言:"晋王(指唐庄宗)有凭陵我国家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

王衍虽即任命宋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实际上并未予以重视。直至八月,王衍才以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治今陕西洋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四川广元),以备后唐。

九月,唐庄宗又遣李彦稠出使前蜀。以麻痹王衍。

十一月,王衍遣还李彦稠,并派欧阳彬为通好使赴后唐,且用敌国礼致书唐庄宗,称"大蜀皇帝上书大唐皇帝"。

王衍以为从此唐、蜀修好,可以高枕无忧了,遂撤去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戍,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还成都;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罢天雄军(即秦州,治今甘肃秦安县西北)招讨,命王承骞等二十九军还成都;十二月,罢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王衍不仅尽撤边备,且终日携宫人游山玩水,对危机毫无察觉。后来他还游过青城山、秦州等处,其中秦州之游是其最后一次远游。

时在咸康元年(925年)十月,他下诏以巡边的名义出游,其实全是假话,真实原因是听了镇守秦州的王承休的谎话。王承休曾报告说秦州美女甚多,使王衍垂涎不已,加之王承休之妻严氏貌美,这些才是促成他秦州之行的因素。

当王衍率数万军队从成都北上之时,后唐大军已经开始进攻前蜀了。

九月,庄宗正式下诏攻蜀.以魏王李继岌和枢密使郭崇韬统领全军。另命荆南高季兴自东面攻蜀。

值此大兵将临之际,王衍却受王承休、韩昭等人怂恿,不顾太后及群臣劝谏,引兵数万赴秦州寻乐。

至汉州(治今四川广汉),即得到唐兵攻来的边报。王衍尚以为是臣下为阻止其出游而编造之言,不予置信,且大言曰:"吾方欲耀武。"故一路上与随从大臣吟诗作赋,殊不为意。

十一月,唐军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唐军获得大量军储,军声大振。

王衍率五万大军至利州,闻唐师至,遣步骑三万迎战于三泉,为唐将康延孝大破之。王衍闻败,自利州仓皇奔归成都。自是蜀之城镇多望风款附,或官、将弃城而逃。王衍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为意,认为只不过是臣下伪造军情,阻止自己前往秦州而已。一路上前蜀君臣吟诗唱和,兴致勃勃,自以为蜀道险阻,万无一失。

当王衍一行走到利州时,听到后唐大军已经逼近,前蜀军队纷纷败退的消息,吓得掩面哭泣,仓惶逃回成都。

后唐军随即包围了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同抬着棺材,并且身绑荆棘,以这种耻辱的方式迎降于后唐。

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处决了。由王建历尽千辛万苦创建的基业,仅仅传了一世,便很快覆亡了。

唐军自出师至灭前蜀,仅七十日,除三泉一战外,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可谓神速。显然前蜀的灭亡在于君主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否则后唐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取得川蜀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