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谢俊仪 刘欢欢 伍晓丹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最近心烦意乱,睡不着觉。一闭上眼,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

“不知怎么的,总是开心不起来,平时爱做的事情也不想碰了”;

“最近总是很低沉,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困在情绪牢笼里,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受控制,坏心情正慢慢把自己吞噬。“我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糟心事影响心情,睡不着觉。此时该怎么办?10月10日是 “世界精神卫生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赵久波、心理治疗师赵新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反复出现心情烦躁,胡思乱想或者情绪剧烈地波动,可能就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预兆。这时,光靠自己是很难熬过去的,需要他人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援助。

情绪失控心理辅导(情绪困扰与失控)(1)

误解1:“心理感冒”过一阵儿就好了

“心理感冒”是对心理亚健康的一种比喻,常见的如焦虑、抑郁状态,虽没有达到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这种不适,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可以说大部分人一生中就是波动在健康与亚健康之间。

赵久波指出,有时不好的心情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平复,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过段时间自然缓解。它取决于“心理感冒”的严重程度(类似重感冒、还是轻感冒),以及当事人的心理素质、自我调适能力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等。

一旦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反复出现心情烦躁,胡思乱想或者情绪剧烈的波动,可能就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预兆。这时,光靠自己是很难熬过去的,就需要他人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比如去见心理医生。

误解2:问题很严重才需要去心理科看医生

人们普遍认为,生病的人才需要去医院,但其实心理科并不只是为了治病开设的。赵新宇说,心理科不仅治心病,更是防“心病”。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都会有感到焦虑、迷茫的时候,会感受到孤独;会有无意义感,或者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生活问题中周旋、焦头烂额。这些问题没有严重到你觉得自己“病了”、或者“我精神或心理上出问题了”这么严重,但它可能让你长时间不开心、感到很多事总是不顺利,这时就可以到心理科寻求帮助。此外,还可以去心理科单纯探索自己情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移除成长的阻碍。

据记者了解,其实在医院,大家常说的“心理医生”包含了两类主要的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通常到医院挂心理科、或精神科的号,可以获得上述两类专业人员的帮助。

人们统称他们为“心理医生”,但其实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情绪失控心理辅导(情绪困扰与失控)(2)

赵久波介绍,在珠江医院心理科,实行“先诊断,后治疗”的规范诊疗流程。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需先到心理科门诊挂号,由精神科医生通过标准化问诊,并结合心理测评结果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通常有单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者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联合疗法。药物治疗通过生物学途径缓解病理性情绪,并进而减少这些情绪对患者的心理伤害;而心理治疗则是帮助来访者理解引起病理性情绪的原因,并尝试做出认知或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

误解3:“心理治疗”就是找个人陪我聊天

心理治疗是专业的人际互动过程。赵新宇说,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和来访者互动,引起其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和普通的聊天差别很大。

误解4:精神科的药物副作用很大容易上瘾

就像重感冒要吃药一样,心灵感冒也可能需要服药。当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医生经专业评估后,会建议使用药物去治疗情绪问题或其引发的躯体症状。赵久波指出,现有新一代的精神科药物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较以前的药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概率很低,且大部分药物不会产生成瘾问题。

情绪失控心理辅导(情绪困扰与失控)(3)

误解5:看了心理医生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任何治疗手段的效果都至少取决于治疗匹配度和起效时间两个方面。赵久波介绍,目前精神科的药物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于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个体差异会有不同的疗效,因此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通常来说规范服药两周左右药物开始起效。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通常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初期需要花时间建立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的生活背景、澄清问题和目标,起效没有那么迅速。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匹配度以及双方的投入努力程度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来访者问题性质复杂,或希望通过咨询获得更深层次的变化,则需要长期多次的咨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