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这次发射虽然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但从国际的背景来看,像中国、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和一般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越来越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可能未来只有美国和中国具备进入太空的能力。
和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短期进入太空并返回的航天载具不同,空间站是一种在太空长期逗留的航天器,需要满足人员在太空长期居住、工作的各种条件,因此既需要大推力的火箭,也需要复杂航天器的设计建造能力。一开始的空间站,是以单体空间站的形式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前苏联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特别是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单体重量高达76吨,是由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重量是天和核心舱的3倍多,至今仍然是人类发射到太空的最大单体空间站。尽管天空实验室仅在太空运行5年多,设计技术上相比现在也有很大的差距,但超级单体空间站的出现,其所带来的巨大的活动空间给人类在太空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天空实验室这种巨无霸,只能美国来搞,因为他们又土星五号这样的神器。
当时的前苏联为了和美国在外太空竞争,虽然没有超级重型火箭,但是却走出了和平号这样的模块化空间站发展的路子。和平号空间站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尽管每个发射模块都在20吨左右,大推力火箭就可满足,但数个模块就能在太空搭建出280多吨的和平号空间站,这种模块化发展的思路,也被美国后续建设国际空间站所借鉴。
然而即便是发射20吨级的空间站模块,世界上能够有实力发射、组装并维持长期有人照料空间站的国家,过去只有美俄,现在只有中美。欧洲和日本只具有有限的舱段建造能力而不具备发射能力。例如国际空间站的几乎所有舱段,都是美国和俄罗斯发射升空。向近地轨道多次部署20吨级以上级别载人航天器,需要批量建造大推力火箭的能力。日本的H-IIA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5吨,欧洲的阿丽亚娜5号ECA火箭只有20吨。如果我国没有运载能力达到25吨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就不可能有空间站项目的存在。
除了运载能力,财力也是一个重大的门槛。俄罗斯就是没钱尴尬的典型代表。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先后设想过和平-2空间站、OPSEK空间站,但最后不是并入国际空间站项目,就是被取消。现在俄罗斯又计划俄罗斯轨道空间站、月球轨道空间站等项目,计划在2028年后发射。但是否能成功,谁也没办法保证,毕竟拜登政府已经在死盯俄罗斯。至于印度、印尼包括美国一些私营公司也在设想空间站项目,但落实的概率也很渺茫。
因此现在人类进入太空,很多国家必须依附美国或者中国。特别是新一代超重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展,又吹响了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的号角。例如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星舰超重型可重复运载火箭系统,目标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00吨,而中国准备研制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30吨,而其中也包含可重复使用的型号。当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相比不可复用型号,会有所降低,但这仍然意味着,中美两国将在未来具备批量发射70-100吨级空间站舱段的能力。
如果再加上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那么中美就能够建造1500-2000吨超大型空间站的能力,这比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整整高了一个数量级。同时我国还在研制空天飞机等载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届时人类进入太空将更加便捷,整个近地太空的工业化时代就将到来。因此今天我们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只是我们的一小步,未来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届时世界各国利用太空将进入站队时代,即自己开发将得不偿失,只能选择中国或美国道路,享受太空产业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