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水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田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杨金水是非常有把握的。首先,他在江南织造局干了许多年,对于浙江的事情一清二楚。杨金水最担忧的事情其实是沈一石打着江南织造局的旗号去买田。可是,沈一石非常义气,并没有出卖杨金水,在海瑞的压力下,沈一石将自己的粮食拿去赈灾。当然了,沈一石肯定难逃一死了,这个时候杨金水其实已经认为自己平安过关了。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1)

嘉靖皇帝派过来调查的主要有两拨人。第一拨人是朱七带领的锦衣卫,锦衣卫也归吕芳管,换句话来说杨金水和他们是自家弟兄,有什么事情好说话。当然了,杨金水对他们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些人也愿意配合杨金水。

第二拨人是朝廷的官员。主审官是徐阶的学生赵贞吉,陪审的人是裕王推荐的两个知县,海瑞和王用汲。这些人按理说是裕王这边的人,杨金水平时打交道不多,毕竟吕芳和严阁老合作很多年。虽然派冯保去裕王府,但是关系还是不牢靠。这里其实杨金水还是有点大意了,他以为赵贞吉和郑必昌、何茂才一样,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控制住。哪怕是浙直总督胡宗宪,他们平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2)

赵贞吉非常聪明,他放手让海瑞去审问,让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因为赵贞吉是刚调过来的,这里事情其实是杨金水说了算。海瑞审出了供词以后,涉及到宫里和嘉靖皇帝。这个时候杨金水首先是想要锦衣卫进行干预,可是海瑞是奉旨办案。锦衣卫虽然权力大,但是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做,他们也没办法中止海瑞审案。锦衣卫其实已经尽力去阻止了,无奈确实阻止不了。

然后,杨金水紧接着找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赵贞吉。赵贞吉是主审官,可是他基本没有审问犯人,关键性的东西全是海瑞挖出来的。按理说如果赵贞吉愿意配合,以赵贞吉的才干,其实他是能够压制住海瑞,至少能保住不牵扯到宫里和嘉靖皇帝。甚至赵贞吉可以按照杨金水说的那样,上奏朝廷,罢免了陪审海瑞。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3)

可是前面说过了,赵贞吉就是想要从这次审案中获取足够的政治资本,他可是想要进入内阁的人。如果都是杨金水说了算,那他和郑必昌、何茂才有什么区别。因此,他想要借着海瑞的供词扳倒杨金水,自己掌握局势。

站在杨金水的角度,赵贞吉不配合,锦衣卫没办法,海瑞的供词肯定会呈奏到朝廷,到时候肯定会激怒嘉靖。更要命的是严党和清流都盯着这个案子,打算做殊死一搏。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4)

现在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案子涉及的事情:

(1)毁堤淹田。胡宗宪以河提失修为名杀了马宁远以及几个知县,加上江南织造局的李玄。海瑞查出了毁堤淹田的真相,不光牵扯到严世蕃,更是牵扯上了胡宗宪,而此时胡宗宪正在抗倭,是不能动的。这件事情后果严重,但是和杨金水关系不大,虽然他是知情人和参与人。

(2)织造局变卖沈一石的家产。沈一石的家产是罪产,原本应该充公。可是沈一石又是从江南织造局发的家,因此杨金水按照嘉靖的意思,变卖了沈一石的家产,这部分钱相当于进了嘉靖私人的腰包。嘉靖非常顾忌自己的名声,换句话来说这件事情是不能公之于众的。这就是杨金水最为惧怕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5)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赵贞吉不肯帮忙,锦衣卫又奈何不了海瑞。此时杨金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水搅浑,中止审案,想办法把这里的事情告诉吕芳,或者嘉靖,因为当前的问题,杨金水已经没办法解决了。

这里分析一下杨金水为什么不能像沈一石那样自杀?要知道杨金水装疯所受的折磨比自杀更痛苦,死亡明显是一种解脱。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旦杨金水死亡,必定会牵连到吕芳的身上。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6)

因为杨金水是吕芳派去浙江的,吕芳是他的上司,如果杨金水死了,那么罪责就落到吕芳身上。这也是陈洪为什么对杨金水苦苦相逼的,因为一旦杨金水扛不住,顺藤摸瓜,就能追究吕芳的过失。试想一下,织造局变卖沈一石的家产,如果杨金水死了,这件事情又被公之于众,那么吕芳就得承认这件事情,毕竟总不能说是嘉靖的意思吧!

不得不说,吕芳和杨金水父子情深,杨金水愿意替吕芳赴汤蹈火。所以杨金水被送到嘉靖面前,拼死告诉了嘉靖实情,嘉靖明白了吕芳其实是忠心的,于是便让黄锦召回了吕芳。

大明王朝1566 杨金水不再装傻(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7)

不得不说杨金水装疯的确是一个高招,他疯了以后,案子没办法审理,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情全在他身上,他现在疯了,自然没办法查清楚。退一步讲,即使海瑞想要查到底,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情完全可以说是杨金水个人的主意。

嘉靖皇帝对杨金水在这个事情上的处理是满意的,所以他没有杀杨金水,而是放了他一马,给了他一条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