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宇

百年华诞百年风华(百年华诞致敬逐梦历程)(1)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在纸端,2021年7月1日的《北京日报》特别厚重。编辑部近110名主任、编辑、记者、摄影、美编、检校历时7个月,创作采写与制作的100个版的“致敬逐梦”特刊气势恢弘。特刊从逐梦发端,细致描摹中国共产党寻梦、追梦、筑梦的艰难历程,勾画出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圆梦历程。这是《北京日报》献给百年大党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北京日报》创刊70年来一次性推出的体量最大的特刊。

在网端,北京日报社各新媒体平台集中刊发稿件300篇,原创稿件100篇,独家报道数十篇。其中,记者叶晓彦所在采访小组采写的稿件《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北京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达到132万次,创历史最高纪录。北京日报快手号播发的《全北京,向上看》庆祝建党百年大会视频,播放量达3177.5万次。北京晚报官方微博话题“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阅读量达4亿次。

百年华诞百年风华(百年华诞致敬逐梦历程)(2)

2021年7月1日,本报记者叶晓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采访。

7月2日,纸端再度发力,《北京日报》推出16个版的大型特刊“党的盛典 人民的节日”,全程记录庆祝建党百年大会盛况。其中,第9版的稿件《选拔——呈现新时代青少年最本真状态》对千人献词团和领诵员再度进行了报道。

“根据前期采访积累的大量信息判断,领诵员一定是大会的亮点,所以我们小组一直在努力寻找采访机会。”时任采访小组长的叶晓彦回忆说,“我们一直在争取,但一直没有结果,距离开幕只有五六天了,采访还没有落实,把我们急得够呛。”

百年华诞百年风华(百年华诞致敬逐梦历程)(3)

2021年7月1日,本报记者和冠欣在天安门广场抓拍照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亏了一位导演的及时牵线,领诵员的采访才得以成行。“临近大会开幕,采访时间越发紧张。那些日子每个采访都几乎是按小时计算的,经常是提前两三个小时才通知有没有采访机会,所以我们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叶晓彦说。

正是这种24小时“备战”状态,让叶晓彦小组抓住了这次宝贵的采访机会。“当天中午12点,我们接到通知,说下午4点可以采访领诵员和培训老师。张楠、孙延安和我三个文字记者,蔡代征和刘琪榕两个摄影摄像记者,迅速集结,全部准点出现在了采访现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虽然我们看到最终上场的领诵员是4个,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有一组青少年作为B组候场,一共10名。谁好谁上,充满变数。所以,只能把10名领诵员全采了,才能确保报道的万无一失。但因为临近大会,孩子们要绝对保证休息,所以采访时间非常有限。我们现场分工,文字、摄影和视频记者见缝插针、高效配合,仅用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10名领诵员和两位培训老师的采访。”叶晓彦说,“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异常珍惜,整个团队凭借专业素养在短时间内挖掘到了领诵员背后选拔和训练的故事。”

“今天,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紧贴着祖国的心房;今天,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7月1日上午,当千人献词团用真诚质朴的语言,向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母亲深情告白的同时,北京日报社各新媒体平家推出了四名领诵员背后的故事,瞬间引爆全网。

“这是一次宝贵的采访经历,更是一次最好的爱党爱国的精神洗礼。”叶晓彦说,“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蓬勃朝气,而我们的报道有幸见证了他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最本真状态。”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百年华诞百年风华(百年华诞致敬逐梦历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