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

土地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曹县各地,每村每个角落。都有自己的土地庙。土地庙不同于寺庙,有等级规范。土地庙没有。不管大小,不管城乡,一律叫做“土地庙”。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爷爷,也就是土地神,神仙中地位最低的一位神。这位比七品芝麻官还要低的土地爷,却管理了天下所有的土地。他没有道场,没有专门一处独属于他。天底下的土地庙数不胜数,天南海北。土地公公的形象只有一个: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公公。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

传统的土地爷

为了土地公公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的亲民,还给了他一位老婆婆第(奶奶)相伴。曹邑土地庙有的只有一个土地爷,有的有一个土地爷和一个土地奶奶,还有的一个土地爷和两个土地奶奶。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

曹县梁堤头某村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4)

赵庄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5)

仝道口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6)

曹邑某地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7)

古营集三衙寺旁土地庙有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8)

倪集街道玉皇庙中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9)

倪集街道赵庙村关帝庙中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0)

倪集街道程庄村头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1)

曹城街道西田庄村头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2)

倪集街道谢庄古杨树之西是立村之一户之主的土地庙,承载谢氏寄托

曹县城西8千米倪集街道岳庄,明末,因族人迁此立村因姓得村名岳庄。村东北角观音庙比较有名气。村东南有大坑,水较深。坑北有土地庙。土地庙中土地爷有两个老婆(土地奶奶)。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3)

倪集街道岳庄谢庄卫图

传说:岳庄村土地爷与北边谢庄村土地爷进行赌博,岳庄村土地爷手气好,赌啥赢啥,谢庄村土地爷输的一干二净。最后,谢庄村土地爷把老婆也赌上了,结果,老婆也输给了岳庄的土地爷。岳庄的土地爷有了两个老婆,心想,赌博能赢老婆也能输老婆,就告诫后人,以后千万不要赌博!赌博倾家荡产,没老婆。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4)

岳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5)

岳庄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6)

谢庄土地庙碑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7)

谢庄土地庙有两个土地奶奶

近年来,谢庄村也重修了土地庙,庙里土地爷也有两个土地奶奶,说是赢岳庄土地庙土地爷的。村民说,传说归传说,千万别赌博!

曹县莘冢集是个古老的村庄,莘冢集东头的土地庙也有两个土地奶奶。传说是土地爷赌博赌的,一方土地爷将土地奶奶输了成为单身汉,另一方土地爷赢了而有两个土地奶奶。

在曹县还有两个村因有建有土地庙而得名土地庙村。

青岗集镇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8)

村牌路东就是土地庙村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19)

村街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0)

村街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1)

拆迁后的村居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2)

村民居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3)

村旁麦田

位于曹县城北19.8公里,青岗集镇人民政府西北3.5公里。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250米,南北120米。东西大街2条,村南有水坑1处。居民300余人,汉族。有王、康、陈、孙等姓,王姓为多。耕地484亩。属崔庄村民委员会。传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方氏在朝为官,遭奸佞陷害,合家抄斩。选出一人,路经此地,天降大雨,遂避之路旁土地庙。雨停,观此处风水皆好,即淘水井一口,安身立命,取名方庄。因曾受土地爷庇护,即更名土地庙。目前该村正进行新农村改造,4月17日,我去探访拍摄村的一些照片。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4)

青岗集镇土地庙卫图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5)

青岗集镇土地庙村西北角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6)

青岗集镇土地庙村的土地庙

4月9日下午我去了苏集镇土地庙村。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7)

村碑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8)

村街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29)

村民委员会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0)

村街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1)

扶贫车间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2)

健身器材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3)

土地庙卫图

土地庙村,也称“土帝庙”村,位于曹县城东19千米,曹县苏集镇政府驻地西4.5千米处。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南北600米,东西400米,总面积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平方千米,村落占地0.6平方千米;东西街4条,南北街2条;610余户,1830余人,均系汉族,有李、赵、薛、张、左、王、刘、胡、牛、陈、芦11姓,李姓最多。以农为主。明洪武二年(1309年)李氏祖由山西洪洞迁成武百王村,后因黄河决堤,兵荒马乱,又迁往鲛鲸村,因村庄胡同多,故更名李胡同。后从李胡同分支于此仍名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4)

成武九女集镇李胡同

谈起土地庙村的历史,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个特殊的政治地理概念“飞地”——土地庙村在民国时期划归曹县之前,明清时期实属原菏泽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前属于复程县五区,1955年成立土地庙初级社,1956年成立土地庙高级社;1958年,划归苏集人民公社;1979年,归属龚楼人民公社;1983年,归属龚楼乡;2001年,撤乡并镇,归属苏集镇至今。

清光绪癸未科(1883年)三甲进士、廉州知府李经野出生于此村。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5)

苏集镇土地庙村土地庙在村中西北角,寨海子西边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6)

苏集镇土地庙村土地庙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7)

苏集镇土地庙村重修土地庙碑

后记:乡村庙宇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承功能、发扬光大庙宇文化有利乡村团结、交流与合作、对于乡村发展是有利的。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乡村治理成本,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曹县保护古迹(话说曹县的土地庙)(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