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时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鄯善楼兰古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鄯善楼兰古城(鄯善国本名楼兰)

鄯善楼兰古城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鄯善国,是西域古国之一,国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产马、驴、驼等。本名楼兰。楼兰和鄯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以前称楼兰,以后改国名为鄯善。西晋置鄯善郡、北魏置鄯善镇。隋大业五年(609年)再置鄯善郡,隋朝末年降为镇。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以韩拔镇守。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楼兰古城在东晋僧人法显西游之前就已经不见人烟。根据《魏书·西域传》中鄯善国、且末国的记载,从公元422年(太平真君三年)以后,鄯善国的民众逐渐南移,若羌与且末同为鄯善国的领地。历史记载

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时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汉书记载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 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今甘肃张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能作兵,与婼羌同。”依记载之地望,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地区。

记载补充

《汉书·西域传》记载的鄯善“与婼羌同”。是指的逐水草而居,会作兵器,而非为同族。鄯善系楼兰改名,楼兰系黄帝裔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之后代。《路史·国名纪丁》云:“娄,楼也,本作楼,商所封,即牟娄,曹东之地,一曰无娄。密之诸城有娄乡,矣夷国也,所谓封祀而号东楼,缪。东楼与晋娄、穰娄异。”娄、楼、偻三字古代通用。东楼公的裔族大部分归于殷,不愿受奴役的部分楼(娄)人由今山东南迁或北迁。其中北迁的一部分又分为两支,一支迁入东北,成为挹娄、豆莫娄,一支向西迁徙,形成楼烦、楼兰。古汉语中的方言称人为兰,楼兰即楼人之义,迁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至战国时期赵国夺取楼烦西河之地后,楼烦被迫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迁往河套之西,成为匈奴的臣属。赵武灵王夺取河套地区后,部分楼烦人西逃入同族楼兰地,于战国末建立楼兰国。

《史记·大宛列传》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今罗布泊)。”西汉初,楼兰依附于匈奴,故公元前170年冒顿单于致汉文帝书称:“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三国,皆以为匈奴。”匈奴单于使居于西方的日逐王设置憧仆都尉,管理西域诸国。汉武帝击败匈奴后收复西域,楼兰降伏。但因其国位于西域36国东端的要通口上,处于汉匈争夺地,故楼兰采取两面讨好之策以自存。楼兰系华夏族所立之国,后融合了当地的塞种人羌人及少部分伊兰人,又互相婚配,遂发生人种上的混血化,有欧洲高加索人种特征。塞种人允姓,亦系炎黄后裔,与娄(楼)人的远祖同宗。

黄文弼先生论证说:楼兰干尸不分男女都戴着尖顶高硬帽,与古代塞种相同,从而认为楼兰土人与塞种人不无关系并将他们归入氐羌。何光岳《南蛮源流史·楼烦楼兰西迁》释:“娄人的象形文字也象戴着尖顶高硬帽。所以,楼兰土人正是古娄人,基本群众和统治者大多是黄种羌族的娄人,其余则为伊兰人,他们互相通婚融合而发生混血变化,也是自然现象。”并将他们归入氐羌之外,楼兰族中还有塞种人后裔。

魏书记载

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 “黄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阗、龟兹各遣使者奉献,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据《魏书》所载,公元448年。鄯善国亡国。 东汉以后,西域经过长期的相互兼并,形成七国争雄的局面。鄯善国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鄯善国先后臣属曹魏、西晋、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北魏、吐谷浑。前秦苻坚时期,鄯善王休密驮积极建议苻坚出兵西讨西域,甘为向导。

382年,苻坚派吕光远征西域,休密驮为宁西将军,并为向导。420年,北凉攻灭西凉,鄯善王比龙到姑臧朝见沮渠蒙逊,西域各国纷纷向北凉称臣纳贡。439年,北魏攻灭北凉,北凉王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安国退保高昌,偏安一隅。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派大将万度归西征。万度归率领精骑五千,神速进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满田野,正在耕种放牧。万度归下令秋毫无犯,鄯善的将士和百姓深受感动,鄯善王真达也自动出城迎降。北魏指派韩拔为鄯善王,像内地一样实行郡县制治理,收取赋税。经历了600余年的鄯善国,至此灭亡。

汉昭帝时楼兰王的两面派行为引起汉室反感,帝派傅介子带人潜入楼兰杀其王立尉屠眷为王,将其王城由罗布泊西岸迁往南岸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另置伊循都尉镇抚,又改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又在楼兰故地设都护府、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从罗布泊至渠犁亭燧相望,成为军事和交通要地。罗布泊当时被楼兰人称为楼(又写作牢)兰海,汉人则称其为泑泽、盐泽或蒲昌海。许慎《说文解字》云:鄯善,西胡国也,从邑善,善亦声。”段玉裁注曰:鄯是汉代初制。《水经注》云:“即释氏《西域记》所谓二支北流,经屈茨,乌夷,禅善入牢兰海也”;“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盖坺田土所屯故城,禅国名耳。”由此知,鄯善又写作“禅善”或简称“禅”国。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上册《鄯善》释云:鄯为译音,但鄯、善音回,初时何以不作鄯鄯(大慈恩传》五)或善善(慧琳《一切经音义》),而偏作鄯善,此必有故。余尝思之,鄯字应是肖音,善字应是命意”,“曰‘鄯’者象当日城国之原称,曰‘善’者犹‘阗喜’,‘怀来’之易号(例如《车师传》有通善君、乡善君)。”何光岳《南蛮源流史·鄯善国的兴衰》释:“鄯与禅同音异译,华教最重禅理,楼兰人是最早接受佛教之国,其都城伊循的急读音为禅,即鄯善,意为佛教城。善者良也,亦为佛经宣传慈善之义,应起于佛教。”并将他们归入氐羌此说是正确的。于阗、龟兹是佛教传播中心。

《后汉书·西域传》在记载自敦煌出玉门、阳关后“涉鄯善”,而不再提涉婼羌,亦可说明它早就不存在了。

汉明帝永平中鄯善吞并小国时只提到小宛、精绝、戎卢、且末,不见婼羌,则又进一步婼羌早已被吞并了。

汉安帝时窦宪击败匈奴,西域诸国归汉,复设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及其下属宜禾都尉予以管理。

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尼雅县北遗址中发现有佉卢文书及东汉封泥,鑴刻篆文“鄯善都尉”,说明鄯善完全归服了汉朝。

鄯善国当在此时才迁王城于今鄯善县地。楼兰古城(今罗布泊西岸)东约六七公里处曾发现东汉墓葬区,经先后发掘清理,在一座保存较好的墓竖穴墓室中,发现青壮年男女尸体各四具,仰身直肢,交错迭压,显然是战争中死亡者。“仰身直肢”则说明鄯善人仍是依汉族葬俗。

墓区内发现有大量东汉丝织品,出土有漆、木器、五铢钱及铜镜残片,还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寿光明”、“长乐光明”、“长葆子孙”锦,以及瑞兽纹、瑞禽纹、波纹锦等,充分说明鄯善国民众已从游牧转入农耕,完全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