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走近核科学的相关问题(日读核史难关)(1)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

48

2000年5月22日,在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地质队伍的前提下,核工业完成了涉及22个省(区、市)、77个地勘单位共5.8万名职工的属地化管理工作。同时,按照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方案,完成了33个项目的关闭破产工作,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7.9万名职工。

变革图强的求索之旅

作为核工业完整产业链最前端的核地质与铀矿冶,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开启了变革图强的求索之旅。

从1992年,国家明确了中央财政安排的地勘费主要用于基础性地质和普查找矿工作,到1994年地质矿产部提出的“地质工作应该分公益性和商业性两部分”,再到1998年11月3日,朱镕基总理在五大军工总公司关于军工系统调整工作的会议上,对核地质、铀矿冶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核地质工作和铀矿冶企业,走到了进一步改革的前夜。

1999年4月20日,国务院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防科工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核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至此,核地质属地化改革全面启动。同年7月30日,原核工业中南地质局三○九大队作为第一家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队伍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0年7月10日,原核工业华南地质局海南地质大队划归海南省人民政府管理。至此,涉及22个省(区、市)、77个核地勘单位共5.8万名职工的属地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与此同时,按照“保留一支精干高效的核地质勘查队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任务,满足国家对资源的需求”的要求,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改建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的规划、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担负起国家铀矿地质勘查“国家队”、“主力军”的光荣使命。

2000年2月3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下达《关于下达部分资源枯竭矿山破产项目的通知》,中核集团公司所属七九六矿、七二四矿、七三四厂、七六五矿、七四三矿列入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破产计划,由此,铀矿冶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12月8日,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二七二厂,含七一五矿)破产终结,涉及25个铀矿冶企业共4.9万人的关停并转改革调整工作落下帷幕。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铀矿冶形成了“八矿一厂”的天然铀生产格局和十几个民品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铀矿冶的资产结构得到大幅改善、人员身份实现了转换、管理结构得到优化,初步实现了资产优良、人员精干、管理科学的发展局面,为铀矿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核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