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拜登是个老花眼(拜登采访中睡着了)(1)

资料视频截图

近日,一则显示“拜登在采访中睡着”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该视频显示,主持人在与拜登的连线对话中,拜登睡着了,而且打起了呼噜,主持人只好不断提醒“醒来,醒来”。

这段视频引发了社交媒体热议。不少网友认定,凭体力拜登也无法胜任总统职位,还有网友讨论拜登是否大脑严重缺氧。

然而,真相很快就来了。这段视频主要是根据2011年和2016年的两段视频剪辑合成的。2011年与主持人对话睡着的是当时已84岁的歌手哈里·贝拉方特,而拜登打盹的画面,则截取自2016年他与希拉里的一次视频对话。

合成视频播出后,贝拉方特发表了声明,严厉谴责了造假者的行为,呼吁“每一个理智的人用选票把他们赶出去”。此后,发布该视频的社交媒体已经删除了视频,或者标注了“被操纵的媒体”的字样。

视频的真伪是澄清了,但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段假视频是谁发布的?是否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始作俑者是有权登录特朗普账号的人

率先在社交媒体发布这段视频的,是特朗普的高级助手、现任白宫社交媒体总监丹·斯卡维诺。

斯卡维诺是特朗普在经商时代就跟随的老部下,14岁就是特朗普打高尔夫时的球童,成年后就如同特朗普的家臣。能够跟随特朗普这么久的老部下,委实没有几个人。

斯卡维诺职位看上去不高,但实际地位不低。除了特朗普之外,他是唯一能够登录特朗普推特账号的人。

此外,我们看到的特朗普打高尔夫球的照片,多数也是斯卡维诺拍的。他也负责给特朗普买快餐。因为这些工作,斯卡维诺可以得到17.9万美元的年薪,这是白宫同级雇员中最高的薪酬。

不过,最近斯卡维诺独自“高亮”了一回。

前一阵子白宫一些人抹黑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时,斯卡维诺就是表现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社交媒体发了一幅漫画,把福奇画成了水龙头的样子,水龙头流出了“学校秋季继续停课”、“无限期隔离封锁”、“NFL停赛(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比赛)”等字样,讽刺福奇和特朗普的防疫意见不一致。

这次首发“拜登在采访中睡着”的合成视频,让他又“高亮”了一次,只是不够有品。

特朗普说拜登是个老花眼(拜登采访中睡着了)(2)

资料视频截图

“230条款”限制了拜登团队的反击可能

这段合成视频明显带有人格侮辱的性质,而且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为什么只有贝拉方特出来谴责,拜登团队没什么动静呢?

拜登团队也可以出来谴责。但假如只是对准斯卡维诺这样小咖位发难,又不值得。

那么,能不能以假新闻为由头反击呢?也不行。

美国互联网相关法律里有一条著名的“230条款”,指的是美国《通讯规范法》第230条规定。根据该规定,互联网公司无须为第三方或用户在他们平台发布的内容承担责任。这条规定诞生于1996年,目的是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同时维护言论自由。但到今天,“230条款”被滥用到了没有边界的地步。一定程度上,现在美国谁“230条款”用得充分,谁就可能掌握舆论主导权。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团队比拜登团队用得充分得多。早在2016年大选时,特朗普团队就敢在社交媒体发出“教皇支持特朗普当选”的假新闻,谁也没办法。

总是指责媒体是假新闻、假媒体的特朗普,其实深谙假新闻的功能。

特朗普乐见失真的信息环境

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爱看的信息,或者叫“第三人效应”。讨厌拜登的人自然愿意看拜登接受采访时打瞌睡的丑态;喜欢特朗普的人,即使特朗普就疫情防治说了一千遍谎言,也照样相信。这个时候真假都不重要了。

这就是当下美国社交媒体主导的信息环境。越是涉及高层次的政治信息,真假越不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次大选的主角BUG那么多,依旧人气不减。

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善失真的信息环境呢?

就拿“230条款”来说,其实特朗普和拜登态度都很明确,希望删除这一条款。因为假新闻泛滥,对谁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美国互联网企业都反对这种改变,因为事实核查成本过高。

在现阶段,类似“拜登在采访中睡着”式的假视频、半真半假的假新闻还会继续大行其道。从选举角度说,这对特朗普有利。因为执政一方自带主角光环,有主导舆论的权力。

这两天民主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违反禁令,在理发店洗剪吹的消息又上了热搜,或许很快,我们又能看到斯卡维诺再搞出一个讽刺性的漫画或合成视频了。

□徐立凡(专栏作者)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