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与斜弱视疾病学科终身教授 褚仁远
8月27日,中国儿童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参与研发、创编的《家庭眼健康教育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京发布。该《手册》主要以保护眼睛的意识唤醒、有利于眼睛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促进儿童眼睛健康的有效方法等为编写内容,提炼出20项主题活动(游戏),助力孩子视力健康。
编写《手册》前,研发团队开展了家庭中眼健康教育现状及家长需求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家长虽然能认识到保护儿童眼睛的重要性,但相关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手册》面向6~10岁儿童的家长,纳入儿童视力发育的基础知识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亲子活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家庭生活和学习中眼保健的重点内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与斜弱视疾病学科终身教授褚仁远,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现代社会被认为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大脑接受的外界信息中,约85%来自眼睛,导致眼负荷越来越大,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等屈光不正问题随之增加。但与此同时,家长的眼健康相关知识十分薄弱,甚至陷入不少误区。比如,大部分家长不知道,视力差与屈光不正并不是一回事。视力差可能是弱视造成的,屈光不正则是近视、远视、散光等的统称。此外,家长对孩子视力测试结果也常常错误解读。例如,3岁儿童上幼儿园时大多需要测视力,有家长看到孩子视力只有0.5,便满心着急。这其实完全没必要。按照眼睛的正常发育过程,3岁孩子本就应该有200度的远视,被称为远视储备,视力0.5属于正常结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人的健康起着奠基性、终身性作用,如何把握好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让孩子在第一个课堂守护好“心灵的窗户”,家庭教育需要科学指导。这是该《手册》发布推广的意义所在。褚仁远教授提醒,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但也必须找对方向。
关注远视储备。孩子3岁后,可带他去专科门诊做一个散瞳验光的“远视储备检查”,3岁时应当有200度远视,8岁时有150度远视,12岁时有100度远视。如果在相应年龄段的远视不够,比如3岁即达到1.0的视力,意味着远视储备不足,未来极大可能会近视,应早就诊并进行防近视干预。
关注双眼屈光差异。人的左眼和右眼就像“两台照相机”,看一个目标时,双眼到此目标的距离应该相等,以保证看近看远时的相互协调,犹如汽车的两侧车轮,速度一样才会正常前进。如果孩子左右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超过100度,应引起注意。
关注测视力方法。社会上测视力常见两种方法,一是距离为2.5米的视力表检查,二是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检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团队2021年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上的文章认为,虽然视力表上“字母”的大小,会按照检查距离的变化进行等比调整,但两种方法测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不可混用,否则难以准确判断视力变化。
为预防近视,褚仁远说,可以坚持做传统的眼保健操,让双眼能“偷闲”得到休息,但维护眼健康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保证用眼卫生,为此他专门提出了“健康用眼三要点”:
1.看电子屏幕等近物的时间不能过长。幼儿园孩子一次不超过20分钟,中小学生一次不超过30分钟。这也是绝大部分动画片单集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原因。此外,孩子应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运动。
2.看近物后必须远眺。看近物20~30分钟后,应立即看5米外的远处,远眺20~30秒,让眼睛放松。
3.看物体时不能歪头斜脑。因为这会使一只眼睛离物体稍近,一只离物体稍远,久之势必增加双眼负荷,加速视疲劳,并造成双眼屈光明显差异。▲(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