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网8月谢塘黄花梨、9月章镇猕猴桃、10月长塘柿子丁宅冬桃、11月岭南板栗……绍兴上虞山明水秀、气候宜人,原本四处散落的乡镇村庄,因为盛产的水果,沿着四季的时序,被巧妙地串联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四季仙果之旅———游客上门采摘,体验一番辛劳,满载而归的乡野之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正加快推进“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建设”,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动人画卷在徐徐展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果蔬田园生态农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果蔬田园生态农业(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果蔬田园生态农业

中国食品报网

8月谢塘黄花梨、9月章镇猕猴桃、10月长塘柿子丁宅冬桃、11月岭南板栗……绍兴上虞山明水秀、气候宜人,原本四处散落的乡镇村庄,因为盛产的水果,沿着四季的时序,被巧妙地串联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四季仙果之旅———游客上门采摘,体验一番辛劳,满载而归的乡野之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正加快推进“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建设”,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动人画卷在徐徐展开。

高品质水果带动乡村旅游

一只只黄褐色的猕猴桃,挂在藤架下;一批批采购商怀揣订单,穿梭在田间地头……在上虞,一说起红心猕猴桃,就绕不开章镇镇。2000年,章镇镇首次从四川引进种植红心猕猴桃,20年来,当地果农不断改进种植技术,让猕猴桃落地生根。通过几年的示范种植,全区现有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近1.2万亩,盛产面积约8000亩。

产品销得好,品质是首要。据章镇镇章家埠村支书介绍,溃疡病是困扰果农多年的一道难题,一旦暴发会给猕猴桃带来灭顶之灾,当地的果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们抱团取暖,一方面外出学习取经,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经验,最终通过避雨式设施栽培这一物理方法解决了难题。从原先的粗放式种植到如今的精细化管理,土壤的pH值、酸碱度、微量元素均得到了有效管控,绿色农业蔚然成风。

眼下正逢猕猴桃上市,一箱箱摆放整齐的现摘猕猴桃从章镇镇发往全国各地,村民喜上眉梢。“我们在包装上进行改良、加了珍珠棉防震,便于运输,还面向单身人士推出精果小份装,打破猕猴桃传统销售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品化发展路线。”章家埠村支书如是说。

纵观上虞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让农民在尝到丰收的甜头之余,也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这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百姓所津津乐道。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上虞区丁宅乡水蜜桃栽培历史悠久,距今170余年。在丁宅水蜜桃带动下,丁宅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每年水蜜桃成熟季节,能吸引30多万的游客到丁宅乡来观光和采摘。桃花家宴、桃胶羹、蜜桃烧等特色产品应接不暇,为乡村产业振兴添砖加瓦。今年年初,丁宅乡还新建“智慧党建 农业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出售的全流程线上发布、实时监督。

2019年,“四季仙果之旅”接待游客达114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3亿元,分别增长32.5%和30.2%;其中水果销售额达31.4亿元。与此同时,上虞进一步整合串联基地、庄园、民宿、乡村、田野、景区等散落资源,促进公路与沿线自然风景、旅游节点、产业元素和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串起上虞的全域乡村旅游,以沉浸式的体验为休闲农业发展赋能。

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

看着村子一天天富裕起来,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也纷纷回归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园园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身上满是山间的阳光气息。从当初和父亲联手建设养猪场,到如今经营起南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她从父母那里传承了对农业发展一如既往的坚持,又从外面的世界学到了一套网络营销的方法,已然是掌握个性理念与创新技术的“新农客”。凭借真才实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坚持种植绿色优质水果的王园园已经将冬桃卖到了广州、北京。

据王园园介绍,目前生猪养殖场配套50亩果园,做种养殖结合的循环农业。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实了生态种植的可行性,不仅能有效保障水果品质,还推广了土壤改良、禁用除草剂、减少化肥用量、果园废弃物再利用等观念。使用割草机、诱虫灯、喷雾车、秸秆粉碎机、堆肥设备、简易酵素发酵设备喷滴灌设施等进行半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

如今园区已规模化出产土鸡蛋、猕猴桃和水蜜桃,效益可观。2018年,冬桃产量达到3万斤,填补了绍兴秋末冬初采摘空档期,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新水果,拉长采摘季,提高年收益。

下管也有个王园园,2013年之前一直在宁波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因为时常帮朋友代购家乡的笋煮干菜、土鸡蛋等,便开了一家网店专卖下管镇土特产。之后,她索性辞去了工作,专职从事虞南土特农产品的互联网销售,还搞起了“五彩米”。

两位王园园带着现代营销理念,将“乡村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成了一段佳话。像这样充满干劲的青年农创客在上虞比比皆是。目前,上虞区有返乡从事农业的大学生100余人,他们中不少人成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带头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如何招引更多农业人才返乡创业?上虞区研究制定扶持政策,以创业期贷款资金贴息、优秀项目奖励、技术专家全程指导等政策激励,促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通过加强院地合作,下一步还将引进早熟梨、易脱皮葡萄、抗病性强草莓等新品种,攻克草莓优质栽培、葡萄省力栽培等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从根本上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

产品好,光靠吆喝还不够。如何真正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成了当地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自从有了订单农业,就再也没愁过销路。”当地一位农户说道。据了解,丁宅乡的大通农场与农民订立统购统销订单合同,为农户提供种苗、农资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对农产品采取保底收购,保证农户收益稳定。逐步形成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股经营有“红利”的“三金一利”模式。

上虞积极以产业数字化撬动四季仙果品牌升级,将绿色生产、管理、营销贯穿于“仙果”产业的全链条。据上虞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上虞区以“四季仙果”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农旅融合相结合,以农业农村资源数据资源归集和决策分析为核心、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农业示范点样板工程建设。从公共服务、生产管理、品牌营销、行业监管等多角度全方位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漫步上虞大通农场,只见数米高的阳光大棚连成一体,“一园六区”构架合理,每一区块标有农产品名称、品类和科普知识。“上虞大通农场是‘四季仙果之旅’的综合平台。”农场主说,农场设有“四季仙果”种苗繁殖区30亩、农事体验区15亩、综合配套及休闲区20亩,同时配备气调保鲜冷库、停车场、基地堆肥场等设施设备。

未来,在“四季仙果”全产业链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智慧农业将实现农场资源数字化展示管理、标准化种植管理过程、专业的大数据支持、仓储物流管理、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为上虞水果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和加工等全流程数字化赋能,进而把上虞“四季仙果”打造成为集文旅果园、智慧果园、社区果园和码上果园等农业数字化服务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农业。

“四季仙果”在上虞不仅是一张旅游名片,一个区域品牌,更是一种发展模式。今天,这种“上虞模式”还在不断创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