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很复杂?看不懂?怕被业务员坑?没关系,先从简单理解起!

今天自保叔教大家理解4个合同里常用到的名词:犹豫期,等待期、宽限期、复效期。

1、犹豫期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1)

可以把“犹豫期”理解成无理由退货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如果退保,保险公司会把所交的保费全部退还,最多再扣除10块钱的工本费。

过了犹豫期(一般是15-20天)再去退保,只能退现金价值,这个钱是很少的,会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

设置犹豫期,给了冲动买保险的人一个冷静思考的时间,拿到保险合同之后,充分利用犹豫期,好好思考一下,或者问问身边的人,这份保险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值得买。

如果不合适,趁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保,犹豫期后再去退保,就只能退很少的现金价值了。

2、等待期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2)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3)

某重疾险对等待期的约定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4)

某医疗险的对等待期的约定

可以把等待期理解成“观察期”

保险合同正式生效之后,医疗险、重疾险、寿险会设置等待期(关于意外的条款没有等待期)。

意外险一般没有等待期。

在等待期内,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举个例子:

一款重疾险的等待期是90天,在这90天内,如果得了重疾,保险公司不会赔保额给你,只会退回你交的保费。

等待期一般只能用于第一个保险年度,续保的话没有等待期。

等待期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有些人明知道身体有问题,还带病投保,企图获得赔偿。

设置等待期,对保险公司和遵守投保规则的人来说,也是公平的体现。

3、宽限期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5)

宽限期简单理解,就是你没有及时交保费时,给你一个补交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万一出险了需要理赔,是会赔的。

长期险,比如重疾险、寿险,宽限期都是60天。

短险没有宽限期,但一些一年期的百万医疗会规定在保单到期15天内续保,保障继续有效,续保不需要审核健康情况,这15天也可以看做是宽限期。

如果过了这60天还没交上保费,保单就会进入中止期,效力中止,意外着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出事了,不赔。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宽限期呢?

一些想要退保换新保险的人,不用急着去退旧保单,原先的保单先不缴费,先买新的保单,等新保单过了等待期,再去退旧的。这样不至于保障出现空档。

4、复效期

保险合同上的犹豫期和宽限期(教你理解保险合同上的)(6)

过了60天还不交保费,出了保险事故是不赔的。

如果你还想要这份保险,可以在宽限期过后的两年时间内,可以申请复效。

申请复效,需要补交保险费。就是说这2年虽然没有保障,但还是需要补交这2年的保费,这样才能继续持有保单。

并且需要重新审核身体健康状况,重新计算等待期。

这跟你重新买保险的区别在于:复效的保单保有原来的现金价值,且继续缴费是按照之前的均衡费率。

而重新买一份一样的保险,保费是按照你此刻的年纪计算的,会贵一点,现金价值也需要重新累计。

过了2年复效期,保险合同的效力就终止了,保险公司不会再承担保险责任,也不能再申请复效。

看到这里,关于犹豫期、等待期、宽限期、复效期的含义,你懂了吗?懂了的小伙伴,评论里回复个666!关注@自保叔 更多保险知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