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老师谈民办高中(元君老师说对于教育)(1)

【优本生涯出新栏目啦】

从今天开始的每周二,小优老师都会更新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与测评中心主任——元君老师的学涯规划小知识,内容丰富、发人深省,值得一看哦~

吉田老师谈民办高中(元君老师说对于教育)(2)

>>>>

教育部农历年最后一周,官宣两份重磅文件

教育部农历年最后一周,官宣两份重磅文件(教育部官网首页第一条教育要闻)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两份文件传递出三个有力的声音:

1.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融合的总体纲要不动摇。

2.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3.学校的职责不单是教书,更是要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倡议要回来了!

素质教育到底有什么魅力?什么是高考移民?时隔二十年,社会主义如何接班?新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解密!

最后,致敬《流浪地球》中的洗脑魔音!

求学道路千万条,

合理规划第一条。

最优选择升学好,

亲人幸福两行泪!

>>>>

“高考移民”科普

高考移民即:把户籍和学籍从高考难的省份调去高考容易的省份,参加该省份的高考,从而以同样的学习成绩考取更高级别的大学。

例如:江苏高考985院校录取比例为1.14%,而天津高考985院校的录取比例则是5.81%。假设有两位学生学业条件几乎相当,仅因省份不同,录取结果有近五倍之差。

面对诱惑,聪明的国人总结出一套擦边球式的学籍 户籍运作方式。比如:把学籍和户籍挂靠在天津,在江苏享受三年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临近高三学期末再前往天津参加高考,钻政策管理上的漏洞,从而达到升学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听说多了这样的“成功案例”,不明所以的老百姓们蠢蠢欲动希望跟风,更有甚者,在“华侨生联考”的升学途径上也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现在这个漏洞越来越大,每年因此产生的不公平招录越来越多,所以国家开始出手整顿,填补漏洞,意在促进教育公平化。

股票会套牢,P2P会爆雷,求学路上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看清道路,合理规划,合理合法的便宜要占,但切不可拿孩子的未来冒风险!

>>>>

中高考指挥棒没有变,素质教育不就是一纸空谈嘛?

衡水&毛坦厂式的应试教育成果斐然,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它给了普通求学者晋级名校的机会,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夙愿,也让家境贫苦的百姓有了实现了阶级跃迁的公平途径。所以素质教育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没有它,好像也不影响结果,那为啥素质教育的号角还是时不时被吹响呢?

幼小阶段,家长们都会不自觉的帮孩子报名学习各种吹拉弹唱舞蹈美术体育编程等素养兴趣班,从内心深处,大家都是认可素质教育的,只是到了初高阶段,时间精力有限,不得不做取舍。中高考的淘汰压力让家长们不得不变得“短视”一些,“功利”一些。内心中共同的潜台词:“先把考试考好了再说素养提升吧。”

应试教育:

解决的是相对公平的筛选机制。

素质教育:

解决的是长远发展的评优机制。

两者从来就不是对立面,只不过众多的人口竞争,较少的升学机会,强压之下,让大家不得不优先解决眼前更紧急的上好学校的问题。

所以,国家所呼吁的是取两者之平衡,而不是希望用素质教育取而代之。未来也会设立更多有利于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专属的升学通道!

>>>>

高下限的同时如何争取高上限?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争取高下限,就已经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了。

过去:毕业于985/211,就有高下限。

现在:选对双一流(一流大学 一流专业),才能有高下限。

在此基础上,再多加一个条件,就能保持高下限的同时争取高上限,即:(一流大学 一流专业 一流能力)

这个能力指的是以下一种或多种能力:

高情商、高财商、高智商

共情力、倾听力、学习力

创造力、执行力、模仿力

谈吐表达、演讲口才

归纳总结、团队合作

自信自律、坚韧坚持

……

应试考核筛选的就是高下限人才!

综合素养培养的才是高上限人才!

>>>>

新学期,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三个建议,其一。

今天说第一个建议:明确计划

企业开年要有新目标新计划,职场人开工也有新绩效新期望。学生新学期伊始,是否可以借鉴SWOT分析法先做个自我分析呢?

S:找找自己的优点

(优势学科,优势能力)

W:找找自己的劣势

(全才难得,偏才无碍)

O:本学期可以的机会点

(计划在哪几门学科突破,锻炼或者提升什么能力)

T:计划虽好,导致我无法完成计划的问题点可能有哪些

(拖延、慵懒、网瘾、自大还是其他诱惑?)

根据自我分析,给自己做一个明确的学业规划提升计划,切记不要泛泛而谈,比如说:

这学期总分提高20分,不要!

30天把英语单词背完,不要!

刷50张物理真题卷子,不要!

因为这些只是计划步骤,不是计划的最终目标。

未完待续……

>>>>

新学期,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三个建议,其二。

第二个建议:明确目标

昨天说了可以考虑用SWOT分析法做自我分析。

今天说说如何使用SMART原则梳理明确的目标!

S:明确的目标

(设定的目标必须非常准确,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多个平行目标)

M:可量化的目标

(设定的目标有具体数据或明确的达成条件,精确到最小单位)

A:可实现的目标

(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企图用目标倒逼自己超水平发挥,设定能力所能及的目标)

R:与总目标的关联性

(学生提出的目标大多数分数提升或者能力提升,但最终目标是什么?上好大学?找好工作?阶段性目标与总目标需要高度关联)

T:完成目标的截止时间

(不要设定过长的时效,尽量设定短期可以兑现或验证结果的目标为佳)

未完待续……

>>>>

新学期,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三个建议,其三。

第三个建议:明确执行

昨天说了可以考虑用SMART原则梳理明确的目标。

今天说说如何使用PDCA循环进行执行成果的把控和管理!

P:计划

(根据前两个建议,可以设计出一套切实靠谱可落地的学业提升计划)

D:执行

(计划虽好,但是一定要出发在路上才能知道执行计划的效果如何)

C:检查

(计划如何详尽科学,但总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和不尽如人意的执行结果,一定要找到它)

A:处理

(检查结果,找到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把好的经验保留,遗留问题再重新回到“新计划”的迭代和更新中去)

如此循环,反复验证,反复打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业提升执行策略,就是今天说的明确执行的高效法则。不要忘记,在计划设计之初,就明确给自己一个目标达成的任务奖励哦!

激励到位,效果加倍!

>>>>

这几种家庭容易培养出优秀孩子

要说怎么培养优秀的孩子,每家都有每家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我认为这几种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好孩子”。

第一种,父母品行好的家庭。

要说这世上所有的关系,无论是怎么开始的,最终都要落到人品上。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的品行息息相关。好的品行对孩子成材大有助力,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第二种,懂得尊重的家庭。

期待孩子健康成长,光有爱是肯定不够的,还需要有尊重。这种尊重并不是任孩子为所欲为,而是懂得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责任,不用去替他们去操盘一切,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有担当。

第三种,有规矩的家庭。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有规矩,但这规矩不单单是针对孩子的,而是针对每个家庭成员,父母越是严于律己,孩子越能有样学样,对孩子来说,从小遵循好的家规,长大也不会为各种规矩而感到束缚,反而更能驾驭得当,游刃有余。

>>>>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很多家长苦恼怎么也找不到和孩子相处的正确模式,完全照本宣科吧,未免有些僵硬,但纯靠自己摸索,其中艰辛真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在我眼中,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爱有分寸,身有边界

有分寸的爱,不是完全的顺从和溺爱孩子,也不是过度打压和刻意制造挫折。单纯的鼓励教育或单纯的挫折教育都有它的局限性和缺陷。父母的爱,需要“恰到好处”,温和而坚定。能够舍得放手,适当拒绝,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既要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又要在管教的过程中,松紧适度。

借用昨天一位校长与我交流的原话:“懂得正确付出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教育孩子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

常有家长和我倒苦水:同样一句话,家长自己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我和孩子说,孩子就能认可并积极配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足,至少是让孩子觉得,家长除了唠叨,提供不了实质性的帮助。

在我的一贯认知中,严于律己,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属于说一套做一套。比如:一边教育孩子用功读书,时刻奋进,最终一定要出人头地,一边呢,自己捧着手机,几年也不见翻过一本书,能力水平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见有变。孩子每日瞥在眼里,怎么信服你说的道理呢?

父母是孩子的原文件,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在我眼里,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育儿先育己,榜样力量至关重要!

>>>>

“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理性的管教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免不了情绪上头,音量不由自主就大了起来。

当我们大声呵斥孩子的时候,一般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就是孩子被吓住了,脑袋空白,完全没有能力去思考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更谈不上要认错改错了。唯一想的是如何能早点结束这种折磨,所以看似妥协和认错,其实未必真的能记住并改正。第二种,孩子被激怒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只想着要反抗,如果此时家长刚好心情不佳,搞不好就会上演一出泄愤的打戏,这种情况下往往必以一方服软才能结束冲突。

不论哪种结果,经常性对孩子大声呵斥,不仅达不到期望的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当我们语调平静地专心与孩子谈话,这时你在孩子眼中就是“不怒自威”的家长形象,孩子知道你现在是认真的和他交谈,不会陷入恐慌,也不敢嬉皮笑脸,这时再讲道理,效果会好很多。

保持理智、情绪平和,防止口不择言伤害孩子,“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理性的管教,是家长磨砺心性的一种修行。

>>>>

2月6日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

昨日新闻,2月6日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取消预约通关,不设通关人员限额。

这对于今年的港澳升学会带来什么影响嘛?

自疫情以来,港澳升学就成为出国留学最好的替代方案,不论是去港澳读高中还是大学,都成为过去三年的热门选择!

原因有三:

1.港澳继承英联邦教育体系,满足了国人对于出国留学的向往又不用冒去异国他乡的求学的风险。

2.不同于传统升学对于中高考成绩的唯一评价标准,港澳升学大多高校还保留申请制度,让综合素养全面的学生有更多可能。

3.可以与中高考并行规划,当下成果与未来升学联动,保留关键时间节点多一种选择可能。

2023后疫情时代,出国留学定会一定程度复苏,但是港澳升学热度不减反增,未来的选择就是今天的规划,你会心动嘛?

无论您家孩子想要报考

综合评价、强基计划,还是白名单赛事

都可以【私信】联系我们!

优本专家老师为您提供免费评估及专业意见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优本生涯整理制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