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看戏是村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节日期间,总会有戏班子来唱戏,村里的人都会走家串户让大家提前准备好食品、茶水。

小孩也跟过年一样,早早的就搬上小板凳到戏台前面占位置。大家围着戏台坐在一起,聚精会神的看着戏。跟随着戏里剧情的跌宕起伏,看戏的人情绪也发生着变化。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回忆有没有很想念呢?

在渠村乡公西集村就有这样的景象

跟小编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1)

在天气寒冷的冬天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树是静静的

树叶子也是静静的

但是在渠村乡公西集村的新时代文化广场

却气氛火热,聚满了人

从老远就能听到大家的讨论声、欢笑声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2)

小编跟随着大家欢闹的声音找到了地方

原来是在渠村乡公西集村的新时代文化广场

两个人在舞台上神采飞扬

拉着二胡、打着竹板

舞台上的设备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一个桌子、两个板凳、两个话筒和音响设备

可是却丝毫影响不了唱戏和看戏人的热情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3)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4)

在舞台上表演的就是当地的村民

虽然都是业余演员,但因为热爱戏曲

所以一招一式都很认真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5)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6)

濮阳县是贫困县吗(濮阳县公西集村)(7)

热爱看戏的老人家

也丝毫不顾天气的寒冷

提早过来占个好位子

一坐就是半天

看到情节激荡的部分

会拍手叫好

也有很多路过的村民

纷纷都被台上人的戏曲表演吸引

驻足观看


戏如人生,戏曲跟生活一样。

有起承转合,悲欢离合

每一场戏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故事

看戏有的时候并不单只是看戏曲本身

更多的是可以唤醒内心的觉知

与自己坚守的情怀。


两位当地的村民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种类就是坠子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坠子呢?


往下看吧!了解一下咱们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