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最经典被误解的成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经典被误解的成语(这些易错冷成语)

最经典被误解的成语

荦荦大端: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

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遂改为“皮里阳秋”。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意思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

扫眉才子:扫眉,妇女画眉毛。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倾倒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上下其手:意思是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得鱼忘筌:比喻成功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

甘之如饴: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高山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指崇高的德行。

诘屈聱牙:形容文辞艰涩,读不顺口。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

目不见睫:指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意思是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密林里。比喻不善于团结的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无妄之灾: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

宵衣旰食: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不分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对泣牛衣:比喻夫妻共守穷困。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大含细入:原指文章内容精博,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金相玉质: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暮云春树:表示思念远道的友人。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羚羊挂角: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连起来,叫做“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后形容读书勤奋。

光风霁月: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原意是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开发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赞扬某人或某事的好处。也指为人各处说情。

探骊得珠:意思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甚嚣尘上: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