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一起来分享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

一个浮躁国家的真实缩影(时代浪潮下的寂寞与骚动)(1)

美国文学的带路人

舍伍德·安德森,这个名字有些听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两个徒弟,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一个是海明威,另一个是《喧哗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海明威和福克纳后来是都获得过诺贝尔奖了。虽然这两个徒弟后来成就都高过安德森,但他们在缅怀恩师时都说,安德森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有开创性功劳。

美国虽然在18世纪下半叶脱离英国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而且经过19世纪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国力很强盛,但是,在文化上它其实是一直依赖欧洲的,美国文学也一直是在借鉴和模仿英国和欧洲,而有抱负的美国作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学习欧洲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趣味,另一方面则想力图显示本土文化特质,就是说如何写美国,如何写美国人。海明威和福克纳说安德森对美国20世纪文学有开创之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安德森不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他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个带路人。

安德森和乔伊斯一样,反对英格兰文学刻板的道德教化,试图把叙述从情节剧的套路中解放出来,针对人物内心,让叙述变得更微妙、更富于艺术性。在上一集节目讲乔伊斯时讲到过,20世纪文学的变化可以从这种既传统又不那么传统的短篇小说中反映出来,安德森的成名作《小城畸人》便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个浮躁国家的真实缩影(时代浪潮下的寂寞与骚动)(2)

时代浪潮下的寂寞与骚动

其实,“小城畸人”这个名字并不是直译的,它原来英文的书名是“Winesburg, Ohio”,直译过来应该是“俄亥俄,温士堡”。美国俄亥俄州,是作者的家乡,也是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温士堡则是一个虚构的、随处可见的那种小城市,作者是以他熟悉的家乡为背景来创作这本小说的。那为什么翻译成“小城畸人”呢?其实这就是这部小说集的创作目的,也可以说是小说的一个主题,写的就是一群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化浪潮下的小城市里的怪人。

《上帝的力量》

集子里有一篇小说叫作《上帝的力量》,写一个正派的长老会牧师,在教堂钟楼的一间祈祷室做功课,某日,透过窗子偶然看见邻近楼房的一间屋子里,有个女人斜靠在床上,一边抽烟一边看书。一个女性抽起烟来了,这让正直的牧师感到惶恐,而更让他觉得不寒而栗的是,他的眼睛从《圣经》上抬起来,忍不住要偷偷窥视那个女人,那赤裸裸的肩膀和雪白的脖子。牧师陷入再也不能平静的心绪之中,他的生活被搅乱了。

教堂牧师因女色而动了凡心,这种故事我们在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在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都读到过,不能算是新的题材,但是,安德森写的是美国19世纪中后期,那时候的风俗和现在大不相同。当时美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新教的控制下,人们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生活都是强调禁欲,强调虔诚,要遵守教会制定的规范,普通人是这样,牧师就更不用说了,牧师是灵魂生活的导师和管理者,自然是要以身作则。

虔诚的牧师一旦念念不忘陌生女人赤裸的肩膀和雪白的脖子,那事情就非同小可了,那就是魔鬼的引诱了,搞不好灵魂是要万劫不复地堕落的,这篇小说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挣扎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方面牧师加紧忏悔、做功课,努力排除杂念,可另一方面,他却半夜跑到街上捡了一块小石子,打破了钟楼窗子的一角,这样他就可以更方便地看见对面屋子里的女人了。

我们说,这个隔着窗子窥视的细节是很有点小城生活的特色的。邻里之间窗子对着窗子,有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可以在暗中窥探别人的隐私,逼仄的空间和慢节奏的生活似乎很适合于窥视,偶然看见点什么也都是不奇怪的。像《上帝的力量》中那位可怜的牧师,偶然窥见静卧床头的雪白的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往钟楼上跑,陷入“窥视的肉欲”中,这难道不是一出很有小城特色的戏剧吗?

我们来看一段描写:

邻室里点起了一盏灯,这等待着的男人两眼紧瞅着她的空床。就在他眼前,一个赤裸裸的女人和身倒在床上,她脸庞向下,躺着哭泣,还用拳头打着枕头。在最后一阵放声大哭之后,她半坐起了身子,就在这等着看她的、胡思乱想的男子面前,这罪恶的女人开始祷告了,在灯光下,她的身影,苗条而健壮,看上去像是窗子上铅条镶嵌成的、站在耶稣面前的孩子。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细节,牧师守候在窗子前,没想到窥见了这一幕。牧师看见的,就不只是他想看见的什么雪白的裸体了,而是一个在强烈的情感中发作的女人,而且跟他一样做祷告。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我们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故事的……

生命中并不存在故事情节

安德森说:“长篇小说的形式并不适合美国作家,这种形式是舶来品。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松散性……生命就是一件松散的东西。在生命中并不存在故事情节。”这个可以说是安德森的宣言了。所以我们看到,《小城畸人》在形式上是一个个片段故事,是松散的,在呈现的内容上也是松散的拼接,他只写心理片段,就是能够在一个点上揭示人物深层心理这种片段,他并不重视完整的情节交代。

他说“在生命中并不存在故事情节”,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要把生活理解为情节剧,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狗血的剧情;二是小说太强调结论、太强调情节的逻辑性,反而遮蔽了那些有意义的细节,松散能够让细节更自然、更好地展露出来,让人生历程以片段聚焦的方式显露出来。温士堡小城有各种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故事,作者认为没有必要熔铸为一个情节的整体,让人物零零碎碎地发生一些关系,从而让读者看到小城居民的人生百态,艺术效果恐怕并不逊色于一部长篇小说。

总之,安德森的松散论从理念到形式都还是有革新意味的,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做得很自信,他把故事打散了,让人物在不同的篇章里进进出出,交织成一幅日常生活的画卷,他用精巧的叙述刻画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那种讽喻关系,往往一针见血,令人回味,那么他的确是暂时不必求助于长篇小说的法力,而照样可以写出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了。

谢谢头条朋友的支持[强][强][强][烟花][烟花][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