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温州市区大南门时,

一眼就看到广利桥上立着一块石碑。

上书“古瑞安门”。

难道这里和瑞安有什么关系?

石碑背面的一句话给出解释:

“瑞安门位于温州城南偏东,

因温州在宋咸淳元年(1265)时

曾称瑞安府,故名。”

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

这让我一瑞安人不禁有些小骄傲,

赶紧拍图留念。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1)

1

“瑞安府”是温州称府之始

比宁波升府还早100多年

  《温州府志》对“瑞安府”的来龙去脉曾有记载。

南宋末咸淳元年(1265),度宗赵禥做了皇帝,由于他登基前被封为温州郡王,于是诏升温州为“府”,把温州的下属瑞安县名称拿去用作新建府的名称,叫作“瑞安府”,而瑞安仍旧保留原县名。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2)

△温州古城老照片

宋度宗,他为什么要称温州为“瑞安府”呢?有种解释是,度宗的潜邸(潜邸,又名“龙潜邸”,是继位皇帝登基以前的住所地)在永嘉郡,因为觉得瑞安这个名字吉祥,比永嘉还好听,便以瑞安名府祈祥瑞。所以,“瑞安府”是温州称府之始,比宁波升府还早了123年。

南宋灭亡后,元初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三年(1276)又把瑞安府改为温州路,原来属县不变。到元成宗贞元元年(1295),因瑞安县总户口超过五万户,升县为州,叫瑞安州。明初洪武元年(1368),温州路才被改为温州府,瑞安州也恢复瑞安县的旧称。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3)

△明万历三十三年温州府境图

2

“瑞安”不同于“永嘉”

先有县名才有府名

  “瑞安”和“永嘉”都曾是温州的名称,不同之处在于温州是借用属县瑞安的名称,而永嘉县则是承用了温州的名称。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这是温州历史上单独建县的开始。大约在东瓯王国建立600多年后,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温峤岭以南之地,设立永嘉郡,属扬州,下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治所在永宁。这是“永嘉”名称的开始。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去永嘉郡,并把原来的郡名作为县名,永宁县也改称为永嘉县,一直沿用下来。

也就是说,“永嘉郡”取名在前,“永嘉县”在后,县借郡名。而“瑞安县”取名在前,“瑞安府”在后,是府借县名。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4)

温州城有七座城门

“瑞安门” 是核心商圈

  宋度宗登基后,还把温州的旧城门改名“瑞安门”。因瑞安门坐落在城南,所以大家更喜欢称这里是“大南门”。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瑞安是温州的南面,大南门正朝着瑞安,故名。

据《温州府志》载,原来温州城有七座城门,每个城门都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东面叫宜春门,又叫镇海门;南面叫永宁门;西南叫来福门,又叫集云门;西面叫迎恩门,又叫广化门;东北叫永清门;北面叫朔门,又叫拱辰门;东南叫瑞安门。而民间嫌它不好记,便分别俗称为东门、小南门、三角门(山脚门)、大西门(西郭门)、麻行门、双门和大南门。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5)

△温州古城有七座大门,其中一座是瑞安门

说起瑞安门,古时候的人还曾闹过笑话,说前清有个在外地做生意的瑞安人,听说前几天温州城底发生火灾,火焰从朔门蔓延到瑞安门。这可把他吓坏了,因为他家在瑞安东门底,担心自家房屋会遭到祸殃,就放下手头生意,急忙赶回瑞安探望。当他路经温州时,果然看到朔门到大南门有连片的火烧迹象。但走出温州城后,就看不见火灾后的痕迹了。连夜赶回家,只见家里一切平安,附近房屋也完好无损,才知是一场虚惊。如果早知道“瑞安门”在哪,就不用白跑这一趟啦。要知道,这 “瑞安门”的火,再怎么烧,也烧不到瑞安城。

“瑞安门”地理位置重要,以前众多手工业者、商贩和农民带着外埠的货物、土产和家庭手工艺品在这里交易,自清末以来就是城区的商业交通要道。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无论旅客或货物之进出温州,都要通过望江门内的北“大街”,而“大街”的南端就是瑞安门。出此门向南行,沿着“七铺河路,经过物产丰盈的下河乡”,可直达瑞安县城。下河乡的农民和瑞安县里的居民到温州来购货或进行交易,一般都由瑞安门内的南大街进入城区。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6)

△公园路、五马街至纱帽河、府学巷之间的清末温州的“大街”(摄于1907年左右)。

如今,“瑞安门”依旧熙熙攘攘,周边更是经济繁盛商铺林立的商业圈,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是名副其实市中心的“中心”。

4

瑞安源自“吉祥之兆”

已沿用1100多年

“瑞安”这看似两个字的地名,蕴含着一种吉祥文化,连温州称府都直接拿来用,代表了当时整个温州城。

不得不说,瑞安这地名,起得好,寓意“天瑞地安”。“瑞”,祥瑞也,说的是天欲赐之福,先示以兆;“安”,定也,静也,就是无所勉强,无所危急。

“瑞安”地名沿用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可以称得上“低调奢华有内涵”。

百年前的瑞安市(原来瑞安曾是温州的古称)(7)

△瑞安古城地图

那么,瑞安这一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清嘉庆《瑞安县志》载:“天复二年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更名瑞安。”清乾隆《瑞安县志》载:“唐天复二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诏改安固为瑞安。”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902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以为吉祥之兆,知府上奏朝廷,唐昭宗诏改安固为瑞安,系今名之始。

那么,瑞安之前叫什么呢?

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县至今,此地用过四个县名:罗阳,安阳,安固,瑞安。有意思的是,四个县名中总是有一个“安”字,或者一个“阳”字。

这些县名如安阳、安固、罗阳并没有被封存,而是重新作为地名被启用,成为瑞安这座城市新的印记,延续着文脉。

参考文摘:

1.《“瑞安门”和“瑞安府”引出的误会》宋维远

2.《温州历史年表》沈克成

3.《瑞安县志》清嘉庆

4.《温州府志》万历

编辑:倪曲丨美编:叶玲玲丨责任编辑:王蓓

我是@知识网红吴聊先生,我在坚持转载瑞安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