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季度,长安以31.92万的销量,顺利跻身中国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四,同时成为了中国品牌的领头羊。拥有153年历史的长安,通过整合全球的设计资源,在设计上,又将怎么演绎的复兴的故事呢?

长安设计的外包时代

说起长安的设计,要追溯到长安汽车首款家用轿车长安奔奔,该车是长安首款自主研发的轿车,其开发历时三年,由长安汽车与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I.D.E.A联合设计打造,并于2006年11月正式上市。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1)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2)

今天提到长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这个圆圆滚滚、小巧可爱的奔奔。对于当时还没有自主设计能力的长安来讲,I.D.E.A对奔奔的塑造符合长安对首款产品廉价和家用的定位,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因为奔奔的成功,长安陆续推出了在外形上并没太多变化、不断改进大灯、轮辐等细节的奔奔LOVE和奔奔MINI,形成了逐渐“饱满”的奔奔系列。

奔奔MINI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3)

新奔奔

2007年,长安与德国Rucker汽车设计公司合作,推出了继奔奔之后又一款自主品牌车型——长安杰勋。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4)

长安在推出这两款与国外汽车设计公司合作的热销产品的过程中,比起暂时赢得一部分消费者,更有意义的是设计开发经验的学习和对建立海外设计中心工作的帮助。

海外设计中心的建立

早在2003年,长安汽车便在都灵设立了代表处,这座不大的城市有宾法、博通、乔治亚罗等众多享誉世界的设计公司,在与海外汽车设计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长安一直在思考建立属于自己的汽车设计中心。

2006年,长安汽车在都灵正式注册成立了设计中心;2008年4月17日,长安汽车日本设计中心正式成立,该设计中心致力于长安汽车的外观及内饰设计开发工作,这也是长安汽车继意大利都灵的欧洲设计中心之后,在海外成立的第二家研发中心。

2013年长安都灵设计中心正式竣工,时至今日,都灵设计中心、日本设计中心和重庆设计中心已各自发展为100人规模的设计团队,三者协同工作,筑起了长安高度原创的设计城墙。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5)

长安都灵设计中心

海外设计中心的建立,是长安真正拥有自主设计能力的标志。此后,从一穷二白、相对艰苦的岁月中摸爬滚打、逐渐强大的长安设计推出了睿骋、逸动、CS35、致尚XT、CS75、悦翔V7这些无论在设计口碑还是市场表现上均高人一等的车型。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6)

长安对设计研发的重视,更表现在其从2003年开始连续不断地在国内车展上推出概念车,对其未来设计语言进行大量的、持续性探索。从2009年上海车展的E301,2011上海车展的SENSE豪华概念车,2013上海车展的CS95概念车,到2015上海车展的REATON CC概念车,长安设计让人一次又一次的欣喜、振奋。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7)

E301概念车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8)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9)

SENSE豪华概念车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10)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11)

CS95概念车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12)

REATON CC概念车

未来的长安设计

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长安,靠其远见与卓识,逐渐成为了中国品牌的第一梯队。但不可否认,立志要与合资品牌一争天下的长安,在汽车设计上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索。我们看到,长安正在不同车型上进行多种设计要素或理念的尝试, 逸动与致尚XT,CS35与CS75几款车并没有太多的家族化设计,核心设计要素的传承并不明显。诚然,通过这种在多款车型上进行不同尝试的方法,可以根据市场多元的反馈,逐渐对其核心设计元素加以提炼,以形成其特有的设计语言;但在取得中国第一、向成熟合资品牌宣战、市场总体份额逐渐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长安建立成熟的家族化设计语言迫在眉睫。

设计研发的强大实力是长安构建新时代汽车帝国的重要一环,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开始,长安便善于汲取海外先进技术,对创新研发工作极其重视。汽车工业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在各家车企的工程技术大同小异的今天,消费者对于汽车设计的理解逐渐有了自己的标准。在设计上已先人一等的百年长安,借设计之口,还会讲出怎样的复兴故事?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的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改编,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人性化设计的长安(借设计之口谈复兴)(13)

,